彭 寧
吉林省人民醫(yī)院,吉林長春 130021
抑郁癥是現今社會常見的心理障礙,是世界第四大疾患[1]。其主要病因為心理-社會因素、生化因素及遺傳因素。抑郁癥主要表現為與患者的現實處境不相符的持久且明顯的悲觀厭世,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嚴重者甚至出現自殺行為[2]。本文就抑郁癥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選取2010年10月—2012年7月該院收治的78例抑郁癥患者,全部患者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中抑郁癥的診斷標準,并排除其他軀體疾病、腦器質性疾病所致精神抑郁;其中男性43例,女性35例;年齡在19~59歲范圍內,平均(39±9.8)歲;其中50例患者為首發(fā)抑郁癥,其余28例為復發(fā)性抑郁癥;有消極行為者23例,無消極行為者55例。
使用抑郁自評量表測評患者的性格特征,從思維狀態(tài)、執(zhí)行能力、情感、軀體癥狀等方面對患者進行細致觀察和統(tǒng)計分析,總結出主要的臨床特點。
1.2.1 思維能力減退 60例患者(76.9%)都主訴思考能力下降,精力減退,聯想力變低?;颊咦杂X反應遲鈍,注意力不能集中,學習和工作效率降低。患者可能糾結于自己小的過失,主動性言語減少。由于不能熟練完成往??梢皂樌M行的工作,患者的自我評價很可能降低,產生負疚感和無助感。
1.2.2 執(zhí)行能力下降 56例患者(71.8%)反應執(zhí)行力下降,決斷能力變差。由于患者自我評價降低,自信心被挫敗,常常對自己的決斷產生懷疑、否定和丑化。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常不能在短時間內投入到角色中,思維停滯,行動不足。當行動力的減退被工作績效評價等證實時,容易引發(fā)悲觀自責的情緒。
1.2.3 情感狀況 78例患者(100%)均表現為情緒抑郁,波動較大,且抑郁感是促使其就醫(yī)的主要因素之一?;颊弑憩F出與所處環(huán)境不相符的悲觀絕望,對所有事情索然無味?;颊叨嘀髟V胸悶,像壓著塊石頭,無法真正高興起來。產生厭世情緒,如果不能得到排解,可能會做出自殺等過激舉動。在情感波動程度方面:部分患者情感持續(xù)淡漠,或持久抑郁,情緒波動較小,一般以老年人為主;青年患者常表現為容易憤怒、耐性降低、大哭大笑;更年期及中年患者多表現為心神不寧、壓力增大、煩躁不安。典型的抑郁心境具有晨重夜輕節(jié)律,即清晨情緒較為低落,而晚間可有所減輕。
1.2.4 軀體癥狀 由于中國人在情感表露上比較內斂,在情緒上的征兆不是很明顯,但可能出現相關軀體癥狀。神經系統(tǒng):35例患者(44.9%)出現失眠,15例(19.2%)患者睡眠過多,3例(3.8%)患者出現頭痛癥狀。消化系統(tǒng):10例患者在未進行有意識增減肥的情況下1個月內體重波動超過5%,患者食欲減退、便秘、腹脹。生殖系統(tǒng):11例女性患者還出現月經周期紊亂,部分患者表現為性欲減退。呼吸系統(tǒng):胸悶是抑郁癥患者常見的癥狀,但內科檢查并無問題。
1.3.1 做好安全護理 抑郁患者由于悲觀厭世,可能自殘自殺。要檢查病區(qū)內的設施,避免有棱角的利器存在。窗戶、陽臺的護欄要高于1 m,以免患者墜落。在患者入院時要進行安全檢查,不能攜帶精神藥品如安眠藥、毒劇藥品如殺蟲劑以及剪刀等利器?;颊呷朐簳r要對患者進行情感測試,評估患者發(fā)生極端行為的可能性,對危險患者要重點關注,最好設置專人護理。此外,要經常到病區(qū)巡視。
1.3.2 進行心理護理 在入院時熱情對待患者,態(tài)度和藹,對患者遇到的困擾表示理解和尊重。在日常交流中不將患者作為病人而是獨立健全的個體對待,以免患者產生自卑心理。進行病情交流時,使患者相信護士不會歧視和不理解他,并且不會泄露患者隱私,使患者敞開心扉。對患者提出的問題和疑慮要耐心解答,使患者放心。多介紹成功病例和治療經驗給患者,鼓勵患者走出低落的情緒。
1.3.3 營造積極的病區(qū)生活 可以定期舉辦集體活動,如羽毛球、乒乓球等體育活動,在戶外集體運動中有助于患者心情暢快。
1.3.4 健康教育 在患者入院后即開始健康教育。首先要詳細講解抑郁癥的成因、危害、治療手段等,告訴患者抑郁癥并不可怕,但也不能輕視放任不良情緒主宰自己。總結以往康復患者的經驗和復發(fā)患者的教訓并告知新入院患者。
患者獲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自殘行為發(fā)生率降低,僅出現5例(6.4%),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身體狀況好轉。
抑郁癥可以緩解,但不易治愈,有反復發(fā)作的傾向。抑郁癥患者承受著很大的精神痛苦。在護理過程中仔細觀察抑郁癥患者的臨床特點,總結發(fā)病規(guī)律,可以增強對患者心境的了解,提高護理效果。抑郁患者有時出現疑病心理,軀體癥狀在患者情緒壓抑時常被放大,但護理時不應對此忽略,以免錯失治療良機。
[1]馬亞平.抑郁癥臨床特點分析與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34(2):51-52.
[2]尹雪冰.抑郁癥病人的臨床特點及心理護理[J].醫(yī)學信息,2010,19(9):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