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狗狗咬人事件頻發(fā),傷者中有老人,也不乏孩子,有被烈犬咬傷的幼童甚至情況危殆。一時間,城市中是否適宜養(yǎng)狗、烈犬是否應該被捕殺、成為公眾討論得最多的話題之一。養(yǎng)狗、愛狗的人甚至被冠以“狗粉”等稱號,在憤怒的人們眼中,“狗粉”可以為了狗狗而不顧他人的生活乃至性命安危。有本地公眾公開表示,因“狗粉”猖獗,開始討厭狗了。狗狗自然成為了眾矢之的,從狗狗傷人事件,話題向狗狗給公眾帶來了多大的影響和傷害展開,電梯里撒尿、小區(qū)花園里便便、不受約束地四處“嚇人”、深夜吠叫,“不幸”和狗狗成為鄰居的人們,終于踏刃而起,抱團抗議。
狗狗沒有好壞之分,它們有的只是天性。在有人的地方養(yǎng)狗,幫助狗狗克服某些天性以便和他人和平共處,盡量減少給他人帶來的影響,是成為犬主的基本要求。只可惜,我們雖然有養(yǎng)犬條例,但對于違規(guī)的處罰力度、“犬主準入制”的門檻,始終太輕、太低。
應對準失責犬主開刀
在眾多網友對狗狗品性不端的評論中,有一句相信大家都沒有異議:從狗狗的品德中,不難看出其主人的品德。世上本沒有壞狗狗,只因犬主不負責任,疏于管教訓練,才有了隨地大小便、肆意攻擊人、徹夜吠叫的“壞狗狗”。狗狗的性格或者有差異,有些秉性溫順善良,有些就充滿著警惕性和攻擊性,但別忘記,它們都是由狼進化而來的。在遠古的群居時代,它們的“一言一行”都受到族群首領的規(guī)范和控制:共同狩獵捕回的獵物,老大沒有吃,誰也不能動;老大走在前面,誰也不能僭越;老大就是秩序本身,每頭狗都要看老大的意思行事。一個成員眾多、戰(zhàn)無不勝的族群里,必然有一個威嚴的老大。到了現在,狗狗進入人類的生活里,人就是它們的老大。如果這個老大不能“服狗”,反倒讓狗成了老大,并一切以狗的意志為主,那么,這個犬主就是失責的。因為,狗狗并不熟悉人類社會的規(guī)則和秩序,它只會以狗的思維來行事,而這往往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后果。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任何在它看來有威脅的人類,都是“敵人”,遵循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的它們,會在第一時間對對方發(fā)動攻擊,并且絲毫不理會后果,更不用說會以生命的價值來衡量可能帶來的傷害了。這是它們的天性,并且不以品種、性格而有所區(qū)分,被逼到墻角,哪怕是吉娃娃也會誓死一拼。因此,如果禁養(yǎng)烈犬就能解決問題,也許我們早就取消了狂犬疫苗注射點了。而且,這對烈犬來說也并不公平。不少人為電影《忠犬八公》掬了一把熱淚,實際上,電影中的八公就是在不少城市都被列入了禁養(yǎng)犬種的秋田犬。而在現實生活里,溫順規(guī)矩的烈犬也并不少見。
所以,防范狗狗傷人或者降低它們給人類的生活帶來的傷害和不便,重點并不在于狗,禁養(yǎng)、捕殺烈犬,孤立犬主,見狗喊打,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要重拳整治狗狗帶來的問題,應該把方向對準每一位犬主,而不是狗??v觀國際,不少國家都沒有推出禁養(yǎng)烈犬的規(guī)定,但這些國家里,狗狗傷人事件的發(fā)生頻率卻并不比那些已禁養(yǎng)烈犬的地方高。究其原因,無非是設立法規(guī),提高了犬主的準入門檻。比如德國,街頭隨處可見烈犬,人們幾乎可以養(yǎng)任何自己想養(yǎng)的狗狗,但卻甚少發(fā)生傷人事件,他人在街上見到烈犬也不害怕。這一切,都歸功于嚴格的犬主“行為準則”,如果犬主養(yǎng)狗后,沒有對狗狗進行基本的服從訓練,或者沒有將狗狗送去專門的訓練學校學習禮儀規(guī)范,犬主將受到重罰,甚至被禁止養(yǎng)犬。如果公眾的憤怒都涌向了狗狗,即便把它們淹沒了,它們也未必能學會如何成為一頭好狗。但如果把監(jiān)管重點放在犬主的身上,嚴格明確、規(guī)范犬主的義務,相信后果將會有相當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