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正在遷往中國,并定居下來。日本人、德國人和澳大利亞人也是如此。他們并不是蜂擁而至,大多數人是華裔。盡管與美國移民數據相比微不足道,但遷居中國的外國人數量明顯呈上升趨勢。2012年共有1202名外國人拿到中國版“綠卡”,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合法、永久性居民。獲得中國永久性居民資格比拿到美國“綠卡”更難,盡管越來越多的人有意在中國安家。約有11.8萬名外國人在北京居住。截至2012年底,共有63.3萬名外國人在中國生活,而2010年的數據為52.5萬。(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
社科院在中國房產市場年度報告中寫道,對房價上漲的擔憂促使年輕人“過早”購買首套住房,這使中國中心地區(qū)住房緊缺現象嚴重。中國城市居民平均在27歲就會申請首套住房的房貸,比外國人早了很多。據蒙特利爾銀行的調查結果,加拿大人平均29歲購買首套住房,而英國人平均35歲購進首套住房。另一個影響中國人購買首套住房的因素來自于傳統壓力:人們得在結婚前擁有自己的房子。專家稱,趁早買房的趨勢只是年度報告揭示的問題之一,它可能會迫使一些城市著手“解決房地產泡沫問題”。(香港《南華早報》)
中國擬興建的燃煤電廠半數以上建在水資源緊缺指數較高或極高地區(qū),這會進一步消耗已十分短缺的資源,對農田、其他產業(yè)和居民水安全構成威脅。中國需要放慢煤炭開發(fā)速度,將節(jié)水和提高效率的項目引入煤炭行業(yè)。(彭博社網站)
隨著中國第一代企業(yè)主已到退休年齡,未來3至8年,300多萬家私企將不得不應對接班人問題。這并非中國特有現象,但由于欠缺職業(yè)經理人、家庭擔心企業(yè)受制于人而不愿聘請外人,這個問題尤其對中國構成風險。很多獨生子女在海外接受教育,無意接手家族企業(yè)。(英國《路透社》)
過去幾年所有中國的社交媒體產品,沒有一種的影響力像新浪微博那么大。它為表達民意提供了一個相對無拘束的空間,其圍繞一些敏感問題展開的討論也引起了外國觀察家的興趣。新的研究表明,新浪微博的用戶似乎已經到了峰值。但一項追蹤調查顯示,微博用戶的活躍度比去年10月的高峰時期下降了30%多,造成下降的部分原因是政府的政策,而另一個問題是競爭對手騰訊微信的興起。騰訊微信除了短信服務外,還加入了一些圖片社交與語音通話的元素。它采取與微博完全不同的策略,頭兩年的用戶就超過了3億人。微信大步向國際市場挺進,目前有18種語言版本,而新浪微博只是在今年才推出了英文版。(美國《大西洋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