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約記者 胡佳恒
省級班子“微調”布局
□ 特約記者 胡佳恒
最近半個月的調整主角,已從省委書記,延伸至省長、省委常委級別,地方省委班子正在進入“微調”階段。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各地省委班子正在經歷十八大之后的第二波集中布局。
第一波集中布局出現(xiàn)在十八大閉幕一周之內。由于時任重慶市委書記張德江、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已晉升為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波人事調整主要圍繞其職務出缺展開,繼任者全部為地方黨委一把手。
第二波集中布局的開啟,是去年12月中旬——也就是這批繼任者在新的領導崗位開始工作,原有職務空缺接近一個月后。
11個省市區(qū)的黨委一把手在十八大后完成換屆,最近半個月的調整主角,已從省委書記,延伸至省長、省委常委級別,地方省委班子正在進入“微調”階段。
一些省市區(qū)常委班子,在近期“微調”后,已恢復“一名省委書記、兩名省委副書記、十名省委常委”的“1+2+10”標準配置。
比如陜西?!蛾兾魅請蟆?月21日報道稱,“日前,中央批準陳強同志任中共陜西省委常委?!标悘姀?011年至今一直擔任陜西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正廳級),此前曾任陜西省商務廳廳長、延安市市長等職。陳強的到來,令陜西省委常委恢復到“1+2+10”的標準配置。
河南、青海、海南等省的黨委常委班子,日前也進行了“微調”。
南海網1月12日的消息顯示,河南省委常委兼政法委書記毛超峰,當天出任中共海南省委常委,隨后兼任該省政法委書記。原政法委書記肖若海,以省委常委身份兼任省委群工部部長。
經過這一人事變動,河南、海南兩省的常委班子,都重現(xiàn)了“1+2+10”的標準配置——自2012年8月以來,河南省委班子一直維持著14人的規(guī)模。而2012年4月選舉產生的海南省委班子,則是由12人組成。
另一些未滿“標準配置”的省區(qū),如青海、西藏兩地,也陸續(xù)在本省區(qū)內調整了常委班子。
原青海省副省長王令浚1月9日前躋身青海省委常委;西藏自治區(qū)黨委常委、區(qū)政府常務副主席洛桑江村1月11日前升任自治區(qū)黨委副書記。由此,西藏自治區(qū)黨委副書記從4位增加至5位。與其它省市區(qū)稍有不同,西藏自治區(qū)的黨委班子,一般維持在“一名區(qū)委書記、四名區(qū)委副書記”的規(guī)模。
此外,截至1月底,多省常委班子尚未達到標準配置,集中表現(xiàn)為省委副書記一職的空缺。
原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調任中紀委副書記后,原浙江省長夏寶龍接任省委書記,省委專職副書記李強被任命為代省長。由此,浙江省委缺位一名專職副書記。
在貴州、四川,也出現(xiàn)了類似局面。原貴州省委副書記陳敏爾出任貴州省長后,貴州省委專職副書記一職也出現(xiàn)空缺。原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在2012年12月被免職,四川省委常委也缺位一名副書記。
這些職務的空缺,也為未來地方省委常委的進一步“微調”,提供了空間。
綜合公開報道顯示,十八大之后的兩波集中布局,都承襲自十八大的調整脈絡,呈現(xiàn)出自上而下、南來北往的有序調整節(jié)奏,至少包括8條結構嚴整的人事調整布局。
京地官員互動是亮點之一。比如,劉云山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之后,其擔任的中宣部部長一職,由時任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接任。而四川省委書記一職,稍后由中央編委委員、中央編辦主任王東明擔任。王東明離開時的中央編委委員、中央編辦主任一職,則由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副書記汪永清接任。
在這一類型的人事調整布局當中,有兩個突出亮點值得關注。
一是原香港中聯(lián)辦主任彭清華入桂,出任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書記。官員從香港中聯(lián)辦主任調回內地,出任地方省委一把手,還是第一例。57歲的彭清華較往屆香港中聯(lián)辦主任的卸任年齡都要年輕。媒體認為,其入桂之后,是未來加強廣西與香港經貿交流的一個伏筆。
十八大后首輪省級黨委書記換班
十八大后第一、二輪人事調整脈絡
二是原國務院副秘書長尤權入閩,出任福建省委書記。媒體報道稱,尤權在2006至2008年短暫出任過國家電監(jiān)會主席,2000年后兩度出任國務院副秘書長一職。不再兼任廣東省委書記的汪洋,與現(xiàn)任中宣部部長劉奇葆,都曾經擔任過國務院副秘書長一職。
另一種類型的人事調整布局,是地方黨政干部跨區(qū)域交流,比如汪洋不再兼任廣東省委書記之后,原內蒙古自治區(qū)黨委書記胡春華接掌治粵,其原職則由原山西省長王君出任。隨即,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長李小鵬出任山西代省長、省長職務。
這也進一步體現(xiàn)了中央在干部任用問題上,繼續(xù)堅持“五湖四海”原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多省省委書記,是由該省的副書記順位接任。比如現(xiàn)任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陜西省委書記趙正永、吉林省委書記王儒林,都是由副書記晉升而來。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文章稱,這有助于維持有關三省的政策延續(xù)性。此前,北京、上海新任書記郭金龍與韓正的晉升,也都體現(xiàn)了副書記轉正的軌跡。這再次表明了十八大以后,中國直轄市和省份“一把手”順位接班的特點,凸顯了高層以“穩(wěn)”為主的人事布局考慮。
目前,經過這種嚴謹、多層次的職務調整,部分省市區(qū)人事變動的主旋律,已從去年年底前后的調整省委書記、副書記,演進為進一步調整省委常委人選。
值得注意的是,這其中,也出現(xiàn)了少見的地級市市委書記跨省調動。
《衡水日報》報道稱,1月5日上午,衡水市委召開全市領導干部會議,傳達中共河北省委關于衡水市委主要領導職務調整的決定——保定市委副書記、市長李謙出任衡水市市委書記。新任市委書記李謙在講話中表示:“離任去廣東工作的劉可為書記、楊慧市長及四大班子領導,為衡水的發(fā)展傾注了大量心血……”
財新網也報道稱,近日,曾任團中央常委、宣傳部部長的河北衡水市委書記劉可為,調任廣東,但目前官方尚未披露其具體職務。
另據(jù)南方日報報道,2012年12月25日,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考察深圳。相關報道的配圖顯示,現(xiàn)年48歲的劉可為隨行考察。
這些走馬上任的地方黨政一把手,在離開原職之時、開局之后,也呈現(xiàn)出一種新風格。
在中央要求厲行節(jié)約,少開會、開短會的大背景下,彭清華離港赴廣西上任時,并沒有準備離任酒會,而是代之以一封感謝信。汪洋不再兼任廣東省委書記后,也致信告別廣東網友。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干興邦”理念后,各省區(qū)一把手在履行發(fā)言中,也都不約而同地強調“不空談、不張揚、要實干”。
比如,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自去年12月18日上任之后,已展開超過四波的工作調研。履新一個月來,他馬不停蹄走訪廣東各地,行程達數(shù)千公里,至今已調研珠三角、粵北、粵西地區(qū)的十余個市,占全省21個地級市的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