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東 劉志昌
(大慶師范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 黑龍江 大慶 1637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必修的課程,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人文素質的重要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對大學生成長,步入社會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其教學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中指出,要切實加強教學研究,尤其是要加強教學方法的研究。如何打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瓶頸,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嘗試進行參與互動的教學改革,對改善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很好的探索實踐。
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來看,教師辛苦備課,講課,學生還只是消極被動的記筆記,更有甚者,出現(xiàn)了大量的“三無”(上課不帶教材,不做筆記,不帶筆)學生,還有“特困生”(上課就犯困睡覺的學生)。課堂氣氛也十分沉悶。通過多年的實踐教學以及和學生的談心交流,我們總結學生消極被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從小學開始,到初中以及高中的政治課的學習形成了以考試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影響頗深。這種背景下導致中國學生普遍缺乏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以考試為目的來學習各類知識。學生形成的對政治課的學習觀念就是死記硬背,上課就是被動接受知識,機械地記錄條條框框。而對于高考分文科理科的同學來說,由于理科生高考不考政治,雖然在學業(yè)達標中考政治,但大多都是蒙混過關,考試并不嚴格。由于理科學生過早地放棄了政治課的學習,進入到大學后,人為地加重了學習政治課的負擔,對政治課不感興趣。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長期處在一個封閉的校園環(huán)境中,雖然進行了大學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生活背景更加復雜化了,但在心里上還是保持了封閉的態(tài)度。雖然對老師的問題胸有成竹,但受從眾心里的影響,不敢表現(xiàn)自己。很多學生都是表現(xiàn)出靜觀狀態(tài),直到老師點名才回答問題。及時有個別同學能積極回答問題,但是由于周圍環(huán)境一片寂靜,也漸漸被同化了。這種消極被動的學習理念影響知識的學習,也影響著各方面素質及能力的培養(yǎng),如創(chuàng)新能力,組織能力,分析能力等等。
影響學生主動參與來自于教師的因素大體可分為:一是教師受自身業(yè)務能力的限制,對知識的掌握還有欠缺,不能有效處理所教知識,對學生的主動參與掌控力不夠;二是教學理念的落后,滿足于自我表演,不相信學生,不能把課堂還給學生,認為學生的回答只能是瞎起哄,耽誤工夫;三是受大課堂的限制,學生合班級授課,人數(shù)多,覺得參與互動有難度,不好掌控,還是按部就班的滿堂灌最保險。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向活動,教學過程不是一個教師單向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一個學生主動學習、師生相互交流與合作、相互啟發(fā)與提高的過程。只有師生雙向共同參與到教學中,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的不是僅僅掌握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獲得情感體驗,內化為內心的信念,更好地去分析和解決現(xiàn)實中的實際問題。消極被動的教學模式抑制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阻礙了學習者各方面能力的發(fā)揮。因此,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開展豐富有效的教學活動等,調動學生主體參與教學全過程。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目的就是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yǎng)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現(xiàn)代社會充滿競爭和挑戰(zhàn),要想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只要主動積極的人才會贏得優(yōu)勢。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而只有主動學習的人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如果說參與互動更加強調的是教師的引導,那么積極主動則是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的自我要求。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理念的形成,離不開教師參與互動教學的成功組織,這一轉化的過程需要教師下大力氣。
如何有效的進行參與互動教學組織呢?我們在實踐中嘗試了幾種做法:
討論能激發(fā)思考,調動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會有心靈碰撞。例如在討論“人生價值”時,我們通過介紹80年代初第四軍醫(yī)大學24歲的大學生張華為救69歲老農(nóng)而犧牲”是值得不值得的討論,學生討論針鋒相對,分成對立的兩派,大家的討論尤其激烈。而經(jīng)過激烈的爭辯之后,聯(lián)系到我們生活中的老人摔倒沒人扶以及小悅悅遭多次碾壓沒人管的事件,大家也形成了共識。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而不在于索取。當一個人生命垂危,需要別人的援手,討論值得不值得是一種功利的價值觀,這是不道德的。雖然面對市場經(jīng)濟的沖擊,人與人之間更需要友善,而大學生更應該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推動者,而不是十足的功利者。這樣的學習討論對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現(xiàn)在的大學生個性獨立,創(chuàng)新思維也很強,要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就需要給予他們展示自我的平臺。
為促進學生深入探究,培養(yǎng)學生能力,調動學習興趣,我們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按照事先分組的團隊制作有關章節(jié)的內容電子課件,并在課堂中留出一定時間給予展示機會。由此,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和對問題的深入探究能力。學生制作出來的課件包括大學生活如何度過、對考研的看法、家鄉(xiāng)情況介紹、愛情生活、社會公德的培養(yǎng)、公益活動感受等等。圍繞《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理解。學生制作的課件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生動活潑。通過上臺展示,鍛煉了學生的自信,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和競爭,參與意識增強,也促進了學習效果的提高。實踐也證明,越是學生能夠廣泛參與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熱情也空前高漲,學習效果也好。精彩的課件展示講解,大多都會贏得學生熱烈的掌聲。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更加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進行實踐教學是增強課程的實效性很有效的手段。
例如,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中,我們通過制定實踐教學項目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為保證實踐教學效果,我們確立了實踐教學的主題,結合理論課的授課章節(jié),適時安排相應的實踐教學,確定實踐教學形式及實踐教學內容,并把安排下達給學生,供學生選擇實踐。我們的實踐教學形式非常豐富。課外實踐通過自辦報紙、主題演講、團隊風采展示、公益活動、情景短劇、模擬法庭等模塊方式實行。學生可根據(jù)興趣愛好,以團隊填寫項目書的形式,選擇實踐活動的模塊。實踐教學的作業(yè)就是項目完成情況,每個團隊要上交項目書,要求有相關佐證材料,保證實踐教學落實到位。實踐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實踐教學,使得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能夠有機結合,優(yōu)化了第一課堂,強化第二課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力,發(fā)揮學生們學習自主性。
總之,課堂應該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生命體,這個生命體的主角就是充滿好奇心和懷有學習熱情的學生,以及啟發(fā)學生如何學習的教師和輔導者。因此,教師的責任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精神,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具有強烈的學習動機,有目的地、主動地投入到各種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習的環(huán)境,吸引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重視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習者的潛能,更加積極、自發(fā)學習。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參與和主動探究,滿足了學生求知、參與、成功、交流和自主的需要。
[1]程俊.對學生主體參與教學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3(2).
[2]李永前.關于高校課堂互動教學方式的思考[J].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7(11).
[3][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341.
[4]王淑萍.主體參與教學研究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