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貴州省委書記趙克志同志的《欠發(fā)達地區(qū)的科學發(fā)展之路》一文(載《學習時報》4月1日一版),很受啟發(fā)。
路,是人走出來的。特別的路,是特別有本領的人走出來的。
貴州小康進程大體落后全國8年、落后西部4年,是我國貧困問題最突出的省份,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最艱巨的一個省份。貴州擺脫貧困,已非一省之憂,而是全局短板。全國發(fā)展以轉變發(fā)展方式為主線,爭取又好又快。貴州發(fā)展,不僅要轉變發(fā)展方式,還要迎頭趕上,是既要“轉”,又要“趕”,既要馬兒快些跑,又要馬兒少吃草。只有努力在一個較長時期內保持快速發(fā)展,切實解決好既要“趕”又要“轉”的雙重任務,走出一條追趕型、調整型、跨越式、可持續(xù)的發(fā)展之路,才能縮小與西部和全國的差距。
特別的壓力,鍛造出特別的本領。今年“兩會”期間,李克強同志在參加貴州代表團討論時要求貴州:堅定與全國同步實現(xiàn)全面小康的信心,堅持在跨越發(fā)展中實現(xiàn)轉型發(fā)展,堅決夯實教育這個百年大計的基礎。其意在勉勵貴州,在巨大的壓力下別喪失后來居上的信心,要埋頭夯實教育基礎、不斷增長自身本領,一步一步走下去,一茬一茬干下去,在跨越發(fā)展中實現(xiàn)轉型發(fā)展。
從語重心長的要求,想起了毛澤東同志1939年在延安振聾發(fā)聵的告誡:“我們隊伍里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向全黨重提“本領恐慌”。他說,我們的本領,隨著形勢和任務不斷發(fā)展,適應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適應的一面正在上升。大家必須抓緊學習、增強本領。
重提本領恐慌,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要把高度的責任感、清醒的危機感,化為一刻也不停加強學習、增強本領的緊迫感。把外部的巨大壓力,轉化為內部的高度自覺。
重提本領恐慌,不是干活手忙腳亂,而是學習如饑似渴。一面強調要堅定我們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一面又提出要克服我們的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后,這是干事業(yè)的本質要求,是事物本來的辯證法。
重提本領恐慌,也是轉變作風的要求。中央強調要轉變工作作風,就要多一點學習、多一點思考,少一點無謂的應酬、少一點形式主義的東西,這也是轉變工作作風的重要內容。學習要沉下心來,豈能醉醺醺昏沉沉輕飄飄過日子,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學習要高度自覺,成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歷史常有相似處。
1939年,毛澤東提出我們隊伍的本領恐慌,意在告誡、鞭策全黨,大興學習之風,抓緊增加本領,迎接革命高潮。十年之后,新中國成立了。毛澤東在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上說:“諸位代表先生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shù)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面前發(fā)抖罷,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罷,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wěn)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好學必上進。且看未來十年,我們的干部要上進,我們的黨要上進,我們的國家要上進,我們的民族要上進!十年之后再看:“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罷,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wěn)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p>
后來要居上。前人說“黔驢技窮”,那是無稽之談。黔山秀水,多少英才!今天談“本領恐慌”,卻是中肯告誡。畢竟龜兔賽跑,指望兔睡覺不行。趕超,就要長出比兔跑得更快更好的本領。
看世界,想中國,作為發(fā)展中大國,在當今世界的激烈競爭中,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全黨全國正以空前的熱情,大興學習之風,努力增長本領。
世人言學,國人更好學。
看全國,想貴州,作為欠發(fā)達地區(qū),努力趕超的貴州人,更要有“本領恐慌”,從差距中感受到巨大壓力,在“恐慌”中增長更多本領。把人家喝咖啡、打麻將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
黔驢技窮,黔人技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