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芳[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0]
論洪深改譯劇作《少奶奶的扇子》中的文化過濾現(xiàn)象
⊙丁小芳[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0]
洪深的《少奶奶的扇子》是對英國劇作家王爾德的《溫德米爾夫人的扇子》的改譯,文本主要分析該劇本在改譯時出現(xiàn)的文學變異現(xiàn)象。本文具體從翻譯中環(huán)境設置、時代背景、主旨上對洪深該譯本的文化過濾加以分析,并探討該現(xiàn)象對中國現(xiàn)代話劇初期民族化嘗試的貢獻。
洪深改譯文化過濾民族化
雖然中國古代的戲劇中也可以找到一些話劇形式的影子,尤其是戲曲豐富的綜合藝術里也融會著一些話劇的元素?!暗哉Z言與動作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采用分場分幕的近代的編劇方式和寫真的化妝、服裝、裝置、照明,表現(xiàn)當代的生活斗爭和歷史故事的近代話劇,卻是半世紀前和資本主義文明一道由歐洲輸入的或是受到外國嚴重影響的新型劇種”,五四前后翻譯介紹的外國話劇及戲劇理論對中國現(xiàn)代話劇的形成可以說是至關重要。
從翻譯角度來講,最高境界是體現(xiàn)原文主旨、風格的同時,還能符合讀者的“期待視野”。就王爾德的《溫德米爾夫人的扇子》眾多中文譯本而言,沈性仁、余光中等人的翻譯,都達到了較高的翻譯水準。如果單獨作為一種供閱讀的文本,假如閱讀者也具有基本的西方文化知識,那么它們無疑是成功的。但原文作為一個話劇劇本,其目的是搬上舞臺,并且是搬上對于西方文化甚少接觸的中國舞臺,它面對的是浸透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觀念的觀眾群,而對于西方室內設計與安排、西方特殊的禮儀、簡單卻別有它意的詞匯、特殊的話語方式,不難想象,中國觀眾是難以理解的。面對這種陌生的文化圈,此時就需要必要的文化過濾。
何為文化過濾,文化過濾是指:“在文學交流和對話過程中,接受者一方因為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傳統(tǒng)的影響所產生的自覺或不自覺地對傳播者一方的文學信息進行刪改、選擇和過濾的一種文學現(xiàn)象?!边@種文化過濾就是典型的文學變異現(xiàn)象。在譯介外國劇本的時候,譯作者就要把文字掩蓋下的異國文化內涵,經過中國本土文化傳統(tǒng)的過濾,轉化成符合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能夠被讀者接受的語言表達出來。洪深是中國第一個留學海外,專攻戲劇的知識分子,師從美國哈佛大學貝克教授學習戲劇理論與實踐,其英文水平也達到了相當?shù)母叨?,之后還在復旦大學教授英語。所以,在面對第一手材料時,洪深能夠用更為專業(yè)的水準來譯介英文作品。在尊重原作中心思想的基礎上,洪深于1923年創(chuàng)作的改譯本《少奶奶的扇子》,在稱謂、環(huán)境設置、時代背景、主題上都有意識地進行了中國式的文化過濾。
首先,從劇本環(huán)境設置看,《少奶奶的扇子》在“中國化”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比如,原文:
M orning—room of Lord W indermere’shouse in Carlton House Terrace.DoorsC.and R.Bureau w ith booksand papers R.Sofa w ith small tea 2 table L.W indow opening on toterraceL.Table R.(Lady W indermere is at table R.,arranging rosesin ablue bow l.)
洪深該譯本:
這個人家,今天有事吧。大約還是喜慶的事。你看這間西式客廳內,除了原有的陳設,還掛滿了小萬國旗,遍插著四季花枝;雖都是剪紙做成,可也算得艷麗華美到十分。
原來夏末秋初,天時還熱??蛷d的左右兩座雙扇門(左門通外,右門通內),本來都掛著大紅絲絨幔子,此時用銀鉤鉤起。那后壁上兩扇長窗,一總開著。窗外廊上,可以閑立小坐,看過去滿院皆是花草。
室內中央,放一張橢圓沙發(fā)。左首置小煙具幾,上面紙煙、雪茄、火柴、承灰等俱全。四面近墻,安幾張靠背椅,隨意放著四方繡花墊子,后壁正面小書桌上,有筆、墨、紙、硯、信封和請?zhí)任铩?/p>
從翻譯來看,簡單的幾句英文,在洪深筆下加以擴展,西式建筑與房屋布局改成了特別具有中國傳統(tǒng)與時代風格的室內設計。如“小萬國旗”、“剪紙”、“大紅絲絨幔子”用“銀鉤”鉤起、“紙煙”、“四方繡花墊子”、“筆、墨、紙、硯”等,都是當時觀眾熟知的,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發(fā)生的故事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其次,從時代特征看,“一個作家只有在表達整個民族和整個時代的生存方式,才能在自己的周圍招致整個時代和整個民族的共同情感”。文學在不同文化體系中穿越,必然要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不同文化模式的問題。就時代特征而言,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與時髦的新都市特征相互融合與碰撞,已然是一個五味雜全的大都市。洪深把發(fā)生在英國上流社會的劇情移植到中國現(xiàn)代大都市上海,把女主人公改寫成生活在都市中生活條件優(yōu)裕、情感細膩的中國女性徐少奶奶,她的母親金女士則成為一個試圖擺脫舊式婚姻卻不幸淪為交際花的人物。大背景的轉換,一來便于中國觀眾接受,二來也利于觀眾通過觀看了解該故事隱含的主題思想,從中得到感悟與啟發(fā)。普列漢諾夫認為,各民族文學的相互影響往往與其“社會關系的類似成正比例”。王爾德的該劇能被眾多翻譯者重視,說明該劇符合當時民眾及社會的需要,其中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內容順應了五四時期文化革新的潮流。
再次,從主題看,洪深認為:“此劇主旨,乃勸人忠恕,勸人厚道。所述一墮落之女子,似絕無心肝者,忽然天良觸發(fā),能做極不自私自利之事,保全他人幸福。而另一志潔行端,向上要好之女子,一念之差,幾乎墮落,以示人世間,善與惡不易分明,亦不宜太分明也?!眲≈?,一向對社會上沉溺墮落、依仗男人攀附權貴、違背道德觀念做出不恥行為的女人嗤之以鼻,甚至不愿意與之同在一個場合出現(xiàn)。而在與丈夫產生誤會后,竟在不經意間成為了自己多年來不齒的那種拋夫棄子與別的男人私奔的女人。這種經歷讓她也讓觀眾明白,人的善惡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明晰的,一切也許就在一念之間。在當時的上海名流界,如金夫人這樣攀附權貴,如徐少奶奶這樣的自詡高潔的人是多不甚數(shù)的。何為道德,何為善惡上,也是當時時代的生活主題。如洪深認為的那樣,是對人性共有的弱點的描摹,也是與中國當時的情形非常契合的。
洪深自小熱愛中國文化,對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也可以說是如數(shù)家珍。正是基于這樣的中外文化積淀,洪深才能夠針對中國的文化特色和時代特點對王爾德的劇本進行改譯,使之成為“民族化”的新產物。
“在不同的文明背景下,當一種文化與另一中文化相遇時,處于接受方的文化傳播者的文化會有一個吸收、選擇、過濾的在創(chuàng)造過程,同時,傳播方的文化會被打上接收方的文化烙印。”外國作品被譯介到中國,在這個過程中,作品會無意識或有意識地浸染中國文化,被刪改、變異,而洪深的《少奶奶的扇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經過了再創(chuàng)造的“中國化”產物?!懊褡寤睉撌呛凶晕腋镄伦兓囊馑迹簿褪钦f,民族化的產物不是一塵不變的,各個時代有不同的時代特色,即便是作為讀者或者是觀眾的接受者,其文化程度、觀念認識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所以,民族化不是一個凝固的概念,而是隨著時間、隨著民族的生活內容、隨著受眾審美心理等等的變化而不斷地發(fā)展的。在這個進程中,無數(shù)的進步知識分子都做出了努力。
洪深的改譯劇搬上舞臺就可以說是“民族化”的初步實踐。它的成功為之后的無論是戲劇作品還是戲劇理論的“民族化”做出了很好的鋪墊,對之后的劇作家和戲劇理論家來說是受益匪淺的。從洪深的改編劇我們也可以看到,汲取和借鑒外來形式也是創(chuàng)造民族形式的重要途徑。民族化不意味著古典化,而是與時代結合的,與先進的文明結合的。所以說民族化和現(xiàn)代化是統(tǒng)一的。
當然,無論是洪深,還是同時期其他作家改譯時的“文化過濾”,這個現(xiàn)象無可辯駁地說明,中國現(xiàn)代話劇接受外國文學時并不是全盤接受,而是充分尊重了民族文化審美習慣,被改譯的劇作彰顯了中國現(xiàn)代劇作家對外國文學的接納的氣度和重新創(chuàng)造的能力,這正是作家們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立場的堅守。
但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注意,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洪深的“改譯”也是時代的產物,與當時民眾的文化水平、心理接受能力、審美慣性等密不可分。改譯也難免帶來一些對原作的誤讀或者是原作精神的流失,過度性的民族化改編無疑是對本土經驗的無原則遷就,也必然導致中國讀者和觀眾對世界文學過度性的中國化認知。正如中國不能沒有“林紓式”的翻譯,但中國也不應該滿足于“林紓式”的翻譯。外國文學原汁原味的真髓和神韻,也是我們翻譯時最該保留與發(fā)揚的。
[1]田漢.中國話劇運動五十年史料集[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8.
[2]曹順慶.比較文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洪深.少奶奶的扇子[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7.
[4]普列漢諾夫.論一元歷史觀之發(fā)展[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73.
[5]洪深.《少奶奶的扇子》序錄.洪深文集[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7.
作者:丁小芳,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編輯:趙紅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