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木 黃劍鋒 李 鶴 盧華龍 陳 聰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qū)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353000)
豬偽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豬偽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豬是該病的主要宿主和傳染源,健康豬與患豬、帶毒豬直接接觸可感染該病。通常引起妊娠母豬流產、木乃伊胎、死胎和產弱仔;初生仔豬出現(xiàn)神經癥狀,感染率和死亡率可達100%,成年豬感染后多耐過,不發(fā)病呈隱性感染,造成長期帶毒、排毒,成為最危險的傳染源,嚴重影響種豬場生產。該病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已有50 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報道該病的流行,給養(yǎng)豬業(yè)構成很大威脅。我國自1947年首次報道該病以來,隨著養(yǎng)豬業(yè)集約化規(guī)?;陌l(fā)展,已有20 多個省市報道發(fā)生了該病,并在許多種豬場呈暴發(fā)流行趨勢,給我國養(yǎng)豬業(yè)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1]。
為了解延平區(qū)豬偽狂犬病的感染情況,筆者于2013年1~6月,抽取10個使用豬偽狂犬gE 基因缺失疫苗免疫的規(guī)模豬場共366 份血清樣品進行了感染情況的檢測,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試劑與儀器 法國LSI 偽狂犬病gE 抗體檢測試劑盒(ADC-gE-Ab),診斷試劑購自北京天之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診斷試劑盒(批號:2-PRVGEC-004、有效期:2014-06)。德國Transferpette 移液器;北京普朗DNM-9602 酶標儀和TECANM8/2R 洗板機;恒溫水浴鍋;離心機。
1.2 樣品來源 耳靜脈采集延平區(qū)免疫豬偽狂犬病gE 基因缺失疫苗的10個不同豬場豬血樣共366 份,采集后直立擺放,放室溫待血清析出分離血清,-20 ℃冷凍保存待檢。
1.3 操作步驟與判定標準 首先將待檢血清和豬偽狂犬病抗體檢測試劑盒恢復到室溫(18~25 ℃),然后按照產品說明書要求進行孵育和操作。
1)取預包被的微孔板,用樣品稀釋液將待檢樣品、對照血清1:1 稀釋后加入板孔中,每孔100μL。其中陰性、陽性對照各設2 孔,對照孔內加入陰性、陽性血清各50μL,剩余孔內加待檢樣品50μL,每孔再加入稀釋液50μL,輕輕振勻孔中樣品(勿溢出),置37 ℃溫育60 min。
2)用洗滌液洗板4 次,300μL/孔,最后一次在不掉屑干凈吸水紙上拍干。
3)每孔加酶標二抗(抗豬IgG-HRP 結合物)100μL,置37 ℃溫育30 min。
4)洗滌4 次,方法同2)。
5)每孔加底物100μL,混勻,18~25 ℃避光顯色15 min。
6)每孔加入終止液100μL,混勻,置酶標儀450 nm 處測各孔OD 值。30 min 內測定結果。
7)結果計算:用INH%來說明檢測結果。INH%=[(陰性對照平均值-樣品OD450值)/(陰性對照平均值)]×100%。
8)試驗成立標準:陰性對照OD450平均值-陽性對照OD450平均值>0.6,陽性對照阻斷值>60%,試驗結果成立。如果陰性對照OD450平均值-陽性對照OD450平均值≦0.6,試驗結果不成立,樣品應重新檢測。
9)結果判斷:INH%<40為陰性,40≤INH%≤45為可疑,INH%>45為陽性。
本次調查的血清大部分來自注射了基因缺失苗的規(guī)模化豬場,所以,PRVgE 抗體陽性可以判定為偽狂犬病野毒感染。在進行豬場結果判定和統(tǒng)計時,只要豬場有一個樣品判定為陽性,則該場判定為偽狂犬病野毒陽性場。
檢測10個規(guī)模豬場血清樣品366 份,有7個豬場檢出陽性,檢出陽性樣品66 份;豬場陽性率為70%,樣品陽性率為18.03%,見表1。
1)延平區(qū)的豬群基本進行過該病的疫苗免疫,通過對10個規(guī)模豬場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該病陽性豬場數(shù)為7個,豬場陽性率為70.00%,檢測樣品數(shù)366份,樣品陽性數(shù)66 份,樣品陽性率為18.03%,說明豬偽狂犬病在延平區(qū)規(guī)模豬場中普遍存在。豬體內存在偽狂犬病病毒是潛在的發(fā)病因素,結果顯示,延平區(qū)豬偽狂犬病野毒感染場陽性率從0%至61%不等。由此表明,疫苗接種雖然能有效降低該病的發(fā)生率、減少病毒的散播,但大部分豬場并沒有徹底根除該病,部分免疫豬仍存在排毒的可能,給易感豬造成嚴重的威脅。
表1 延平區(qū)部分豬場豬偽狂犬病野毒抗體檢測結果
2)該次調查為初次調查,缺乏本區(qū)對比數(shù)據(jù),今后將繼續(xù)開展該項調查,進一步摸清延平區(qū)規(guī)模豬場豬偽狂犬病野毒感染情況。但根據(jù)陳如敬等[2]2009年對福建省部分地區(qū)規(guī)?;i場偽狂犬病感染情況調查結果,檢測南平市豬偽狂犬病野毒抗體,豬場陽性率為100%(6/6),樣品陽性率為52.00%(82/158),本試驗與該結果相差不大,說明延平區(qū)規(guī)模豬場偽狂犬病野毒感染情況普遍存在。本次調查檢測樣品均為母豬和公豬,在豬群中,病毒可通過鼻分泌物傳播,但另據(jù)報道經乳汁和精液傳播也是可能的途徑[3]。因此,PR的防疫和凈化工作在延平區(qū)仍是任重而道遠,在這種高偽狂犬病野毒感染率的情況下,對于豬場而言,特別是對外供應種豬和精液的種豬場,應將PR的防疫和凈化工作及早納入日程,同時,做好常規(guī)疫病防治,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加強生物安全和飼養(yǎng)管理等。
[1]李春華,王英,蔣鳳英,等.豬偽狂犬病研究進展[J].動物醫(yī)學進展,2008,29(3):68.
[2]陳如敬,王隆柏,魏宏,等.福建省部分地區(qū)規(guī)?;i場偽狂犬病感染情況調查[J].養(yǎng)豬,2010(1):39-40.
[3]李國平,周倫江,王全溪.豬傳染病防控技術[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