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全
鄧小平的平民養(yǎng)生之道
●文/劉全
興趣的選擇和培養(yǎng)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一個人要享有真正幸福與平安的人生,必須要有健康的愛好。
鄧小平有自己諸多健康的愛好。早在1949年,鄧小平擔任西南局第一書記,擔負起解放和經營大西南的重任。因為西南解放較晚,剿匪任務重,加上國民黨撤離大陸前將大量反動力量留在西南幾個省份,所以各項工作異常繁重。在西南局工作中,鄧小平實現(xiàn)了從軍事人才向綜合人才的華麗轉身,逐步成長為黨和國家領導人,這中間鄧小平的性情和風格變化很大,但有一樣沒變,就是他在工作之余培養(yǎng)了不少愛好。那時西南條件差,鄧小平業(yè)余時迷上了臺球和乒乓球,在不大的地方就能達到陶冶情操和鍛煉身體的目的。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鄧小平保持著散步的愛好。到了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的愛好就更廣泛了。 在忙里偷閑時, 他愛打橋牌, 愛看足球,愛散步,特別愛好游泳。
鄧小平愛讀書看報, 尤其喜歡看《聊齋志異》。他不僅閱讀了大量的名著名篇,而且還訂了十幾份報紙, 每天都堅持看完。這些形式各異的愛好, 使鄧小平有效鍛煉了自己的思維,舒暢了心情,怡養(yǎng)了情致, 從而增加了生活的趣味, 增添了生命的韌性和長度。
鄧小平從青年時代起就養(yǎng)成了堅持鍛煉身體的好習慣,即使到了晚年,他雖然日理萬機但總是忙里偷閑進行鍛煉。
游泳可以活動全身的肢體和內臟,促進健身,是一項很好的運動。鄧小平喜歡游泳,能游泳,特別是喜歡在大海中游泳。即使到了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夏季在海濱游泳能連游一個多小時,有時遇有風浪,仍繼續(xù)前進,勝似閑庭信步。1992 年在北戴河時, 他已是88 歲高齡, 仍然興致勃勃地天天堅持下海,每天暢游 一個小時, 直到盡興才歸。有時因天氣突變,岸上的工作人員提前搖小旗提醒鄧小平上岸,鄧小平感覺到旗搖早了,就堅持在風雨中繼續(xù)游泳。鄧小平游泳喜歡蛙泳,保持頭在水面,這是相當耗費體力的游泳姿勢。長期堅持游泳鍛煉了鄧小平的體能,有一次他游完泳后說:“游泳后,我的腿勁明顯增強了。”
鄧小平是從艱苦條件中走出來的,始終保持著洗冷水浴的習慣,使自己身體不至于嬌慣,能輕松應對氣候的變化,同時可提高身體對寒冷刺激的適應能力, 有利于預防感冒和支氣管炎。一次,鄧小平接見新西蘭總理朗伊時說:“我十年來沒得過一次感冒,原因之一是每天早晨都用冷水洗澡。”他經常抽出時間在自家院子里散步,雨雪天不便,他就在走廊里來回走動,從不偷懶取巧。散步是鄧小平老年之后的主要活動項目,他散步時一次走 12圈, 每圈 120 米。
此外,鄧小平喜歡登山,早在渡江戰(zhàn)役之前,他和陳毅就利用閑暇登過泰山。1979年,已是75歲的鄧小平徒步登上黃山,這是一次對身體的檢驗,用他自己的話說是“這一課合格了”。1980年,76歲的鄧小平又登臨了比黃山海拔高出1200多米的峨眉山,79歲時又登上了長白山,并題字留念。正是通過不斷鍛煉自己的身體,才使得鄧小平身體狀況一直保持健康,擔起了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重任。
樂觀豁達是心態(tài),是調節(jié)人內在精神情緒的重要法寶,心胸寬廣的人才能處變不驚,保持心態(tài)輕松,有益于長壽。
1984年10月11日,原聯(lián)邦德國總理科爾請教小平長壽秘訣時,鄧小平風趣地回答:“我一向樂觀,天塌下來,我也不怕,因為有高個子頂著。”
鄧小平的一生充滿了波折,他曾經總結自己時用了“三起三落”一詞。在“三起三落”中,鄧小平從不怨天尤人,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在工作之余堅持讀書學習,保持著散步的好習慣,沒有氣餒消沉。在多次重大挫折和打擊面前,從不局限于個人得失,而是從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局著眼,深刻地進行分析和思考,科學地總結經驗教訓,為今后的再度崛起積蓄能量。這種積極健康的精神, 也正是鄧小平延年益壽最重要的原因。
精力再充沛的人也離不開休息,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有充沛的精力,也難以保持身體平衡健康,只有會休息的人才會擁有健康。
鄧小平沒有獨特的休息方式,就是注重睡眠質量,他保持高效的工作效率,做到用效率來盡量減少工作時間。美國電視記者華萊士問鄧小平每天工作多長時間,鄧小平給出了令人吃驚的回答:“兩小時?!苯又囆∑秸f:“我的工作方法是盡量少做工作”,“其他時間用來讀書、運動和休息,還要和孩子們在一起?!编囆∑疆敃r領導的是影響中國和世界的改革開放,一天就工作兩個小時,足見其工作效率。鄧小平一般每天早晨8點就會醒來,然后按響電鈴,值班護士會進去給他測量血壓。鄧小平洗漱完了之后,就在書房兼辦公室里喝杯牛奶,吃根油條,接著就是一邊喝濃茶一邊批閱文件。他一般在上午10點鐘左右就將秘書們送來的各種重要文件處理完畢。
鄧小平喜歡打橋牌,這是早已為世人熟知的愛好。在鄧小平看來,打橋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娛樂,而是一種有效的休息方式。由于考慮的事情太多,鄧小平經常會感覺自己的腦子停不下來,容易持續(xù)專注于對各種國家大事的思考上,久了就會有害健康,也不利于思考出正確的結果來。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鄧小平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時,他就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于是那時他就在工作之余走出辦公室,打打臺球和乒乓球,在打球的過程中轉移注意力,使自己大腦得到必要的休息。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是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為了使鄧小平能得到有效休息,工作人員會定期安排他走出去活動活動,換換環(huán)境,轉移腦子的注意力,比較多的是安排鄧小平打橋牌。只有打上橋牌,他才能什么都不想,精神專注在牌上,頭腦能充分休息。1988年,鄧小平受邀擔任中國橋牌協(xié)會榮譽主席,這個頭銜一直保留至鄧小平逝世。
保持事業(yè)心是防止過快衰老的有效方法。鄧小平的事業(yè)心來源于他對祖國深沉的愛,他的一句既樸實又享譽世界的話就是“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
為了尋求救國真理,鄧小平選擇了在16歲就離開家鄉(xiāng),離開祖國,遠赴法國勤工儉學。在法國勤工儉學期間,鄧小平廣泛接觸馬克思主義書籍和報刊,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并成為一名馬克思主義戰(zhàn)士。歸國后,他全身心地投入黨領導的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爭,先后擔任黨和軍隊的許多重要領導職務,為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戰(zhàn)略決策的實施,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赫赫功勛,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新中國成立后,鄧小平領導了西南全區(qū)的解放和建設,在黨的八屆一中全會上,他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總書記,成為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拔幕蟾锩钡拇蟛糠謺r間,鄧小平被下放到江西,如果不是一股子強烈的愛國心和事業(yè)心,恐怕早就心灰意冷。在鄧小平遭受不公的這些年,他沒有怨天尤人,而是不斷思考,不斷積累,為中國下一個重要時期積蓄力量。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以74歲高齡主導啟動中國實現(xiàn)第二次歷史性飛躍,開啟了一個偉大的時代,并規(guī)劃了中國其后100年的發(fā)展基調和任務,國力和國際地位與日俱增。難得的是,鄧小平能夠始終保持自己的思維不僵化,這一點在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政治家身上是無法做到的。保守、僵化和消退基本是世界高齡政治家的通病和規(guī)律。如果沒有一股對祖國和人民無比熾熱的愛來支撐和鞭策,是很難逃脫這一規(guī)律的。
1989年,鄧小平主動提出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退下來的鄧小平不等于思想就此停滯,他仍然關注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思考中國的發(fā)展道路,并于1992年視察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fā)表重要談話,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基本經驗,從理論上回答了中國發(fā)展等重大問題,推動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階段。(作者單位: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責編:張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