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銘 葉小蘭 楊 芳
羅麗銘:女,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
批量燒傷患者具有突發(fā)性強、數量多、應急性強的特點。由于事件發(fā)生突然、難以預料、危害大且影響廣泛,患者常出現(xiàn)一系列與應激有關的障礙,即心理危機[1]。為減少燒傷患者因傷后早期身心失衡所致永久性心理殘障而給患者及家庭乃至社會造成重負,我院依托精神衛(wèi)生中心對批量燒傷患者進行早期心理干預,取得較好的成效,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燒傷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接收4 批次批量燒傷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齡4~65 歲。燒傷面積5%~98%。致傷原因:森林火災3 批,火藥爆炸1 批。依照1970年全國燒傷會議制定診斷標準[2]:中度燒傷27例,重度燒傷17例,特重度燒傷16例。患者燒傷前均無精神或心理疾患,無智力障礙史。按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3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燒傷嚴重程度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干預組在此基礎上實施早期心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 成立干預小組 由1 名組長、6 名組員組成,均為心理衛(wèi)生支授分隊成員,經過統(tǒng)一培訓,取得心理咨詢師資格證者,患者入院后根據受傷的人數、受傷程度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討論分析,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個性化的干預計劃。
1.2.2 床邊訪談 每名心理咨詢師負責2~3例患者的心理干預,每次30 min,入院第1 周每日1 次,入院第2 周起每周2次,依據其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疾病嚴重程度、生活習慣等進行個性化干預。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安慰與支持患者,誘導患者宣泄負面情緒,減輕其負性情緒對疾病的影響。
1.2.3 尋求有效的支持系統(tǒng) 良好的家庭和社會支持是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發(fā)生的保護因素[3]。親人的關心鼓勵是撫慰創(chuàng)傷的良藥,積極與患者家屬、單位、社區(qū)取得聯(lián)系。利用各種方式傳遞信息,及時解決患者的實際困難,滿足患者的回歸需求,讓患者感到親情和社會的關心,同時鼓勵患者間相互支持,相互勉勵,共同攻克難關。
1.2.4 幫助患者正確的認知 結合積極心理學的觀點和原則,應用認知療法相關技術,針對燒傷后患者認識上的偏差和錯誤的態(tài)度,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以往治療的成功經驗,消除和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幫助患者正確對待疾病的現(xiàn)實,以積極的態(tài)度配合治療,引導患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重新認識自身價值。
1.2.5 減少或控制應激源 進行“創(chuàng)傷反應正?;钡男睦硇蹋刂苹驕p輕疼痛,告知患者常見的應激反應和癥狀,實施緩解患者疼痛的心理干預,如音樂療法、想象療法[4]。保持環(huán)境安靜,減少周圍環(huán)境的負性刺激,幫助患者逐步面對現(xiàn)實。
1.2.6 建立有效的溝通途徑 通過疏導與解釋、支持與指導、鼓勵訴說與傾聽訴說、體貼重視與換位思考、引導患者宣泄負面情緒等方式,減輕患者的緊張、焦慮、恐懼心理,使其情緒安定地接受治療。
1.3 評估指標
1.3.1 癥狀自評量表(SCL-90) SCL-90 共有90 個項目并采用10 個因子分別反應10 個方面的心理癥狀情況,采用0~4 分5 級評分法,總分超過160 分,或任一因子超過2 分,可考慮篩選陽性。
1.3.2 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 SAS 和SDS 各有20 個項目,每個項目采用1~4 級評分法,SAS≥50分為有焦慮,得分越高表明焦慮程度越重;SDS≥53 分為抑郁,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嚴重[5]。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5 統(tǒng)計學軟件,重復測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資料設計的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患者入院時、入院15 d 后SCL-90,SAS,SDS 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入院時、入院15 d 后SCL-90,SAS,SDS 評分比較(分,±s)
注: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CL-90、SAS、SDS 評分比較,干預組患者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均低于對照組,P <0.05
組別例數SCL-90入院時 入院15 d后SAS入院時 入院15 d后SDS入院時 入院15 d后對照組74 ±5.77 55.38 ±6.26 55.70 ±5.50 30 171.68 ±23.12 134.06 ±23.34 56.11 ±6.33 40.30 170.98 ±21.84 168.28 ±21.81 55.69 ±6.03 54.干預組70 ±5.21 56.46 ±6.38 41.70 ±4.52
3.1 早期心理干預有利于促進患者身心康復 突發(fā)事件中的燒傷患者除了對本身的傷情關注,同時要面對親人及朋友的死亡,以及對事件本身的回憶,這3 個因素疊加,對患者心理創(chuàng)傷極大[6],極易造成患者的心理危機。患者處于焦慮、抑郁狀態(tài),對治療、護理以至于痊愈后生活、工作均有很大的影響。國內外的多方面研究證明,重大災難后精神障礙的發(fā)生率為10%~20%,而且多在災難發(fā)生后的3~6 個月內發(fā)生[7]。因此,對于這類患者早期進行心理干預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及社會意義。表1可見,兩組患者干預前存在明顯的焦慮、抑郁癥狀,干預組干預后各種癥狀明顯減輕。
3.2 早期心理干預可幫助患者盡快調整心態(tài),擺脫應急狀態(tài)下不良情緒對疾病的影響 成批燒傷患者早期由于事件發(fā)生突然、嚴重,患者毫無思想防備,而且受傷前大多患者身體健康,本組患者中有2 批次家庭成員多名受傷,傷后軀體疼痛,自我形象破壞,還要應對燒傷各期治療、手術、康復、巨額的醫(yī)療費用,重返社會的壓力等,使患者心理受到極大的沖擊,導致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影響患者的搶救和康復。通過心理衛(wèi)生支援分隊早期有效的心理干預,全面的評估,制定干預計劃,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況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幫助患者正確的認知,指導患者疏泄心理壓力的方法等,能使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水平降低,緩沖患者心理壓力,增強患者的積極應對,促進身體及心理的康復。
3.3 早期心理干預為成批燒傷患者搭建交流平臺 成批燒傷患者大部分為一起共事的同事或戰(zhàn)友,傷情與心理反應有一定的共同特點,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引導患者之間開展積極有益的溝通與交流,互相幫助、互相鼓勵,配合不間斷的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通過對患者真誠的關切、理解和同情,取得患者心理上的溝通和行動上的配合,從而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救治成功率。
3.4 實施早期救治與心理干預,有利于提高患者認知與應對疾病的能力 燒傷、車禍等意外創(chuàng)傷后伴發(fā)的心理適應障礙已成為危及當事人及其家庭乃至社會的一大隱憂。燒傷早期、康復期和回歸社會期,社會支持都對患者起到重要作用[8]。因此,早期心理干預越來越受到重視,我院依托精神衛(wèi)生中心心理支授分隊,依據患者的個體差異實施臨床心理干預,有利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樹立信心,有助其創(chuàng)傷后成長及回歸家庭、社會。
[1] 赫繼梅,王桂生.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緊急救援的人力資源建設[J].現(xiàn)代護理,2007,13(1):58-60.
[2] 黎 鰲主編.黎鰲燒傷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1:12.
[3] 尚 蕾,王擇青.創(chuàng)傷后的應激障礙及其預測因素[J].中國臨床康復,2005,9(16):127-129.
[4] 吳 菁,劉曉虹.嚴重燒傷患者早期心理干預的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5A):641-643.
[5] 戴曉陽主編.常用心理評估量表手冊[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133-153.
[6] 黃春霞,黃荔紅,喻荔琳,等.成批燒傷患者的綜合心理干預[J].護理學報,2009,16(3A):73-74.
[7] 宋立新,張?zhí)锴谥骶?突破SARS 重圍:危機的應對與處理[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36-37.
[8] 翟建霞,吳 菁,劉曉虹.燒傷患者心理反應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報2008,15(9):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