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
《舊院》,是付秀瑩自己的追憶逝水年華,它生有伸向記憶深處的層層根須。付秀瑩小心而經(jīng)意地擦拭去蒙在舊歲月之上的灰塵,使它顯出了微舊的、滄桑的光。這光,有一種琥珀的顏色。
在一則隨筆中,我曾談及我對王安憶的感覺:在我看來,她屬于那種很早之前就“老下去”的作家,當(dāng)然這一評判只針對于文字,不包含任何的貶意。我說的“老下去”,一是說文字的感覺,它帶有著某種的古意和老到;二是敘述語調(diào)上的老,有追憶的性質(zhì);三是在敘事上,所滲透出的滄桑感和況味。在我對付秀瑩小說有限的閱讀中,我覺得她也是那種“很早之前就老下去”的作家,她很愿意讓自己的文字染上一層淡淡的舊色,很愿意半語速降慢,扮演與你閑話家常的鄰居,帶有一絲對舊時光的沉緬與感慨,她很愿意,散點地,串起記憶中封藏的珠子。它需要閱讀上的經(jīng)心與耐心。讀著,那股滄桑的味兒就來了,從文字的背后,從紙面的背后。
《舊院》,亦如是。
它從姥姥的故事開始講起。講在“舊院”——姥姥家大院里的進進出出,講姥姥膝下六個女兒的成長與命運,講她們和她們之間和男人之間,講生的艱辛、愛恨、怨怠與勾心,講在命運重壓下的不甘、抗?fàn)帯⑼讌f(xié),軟弱無力和終究的堅韌……我相信其中的大部分取自于付秀瑩記憶中的現(xiàn)實,它有自帶的豐富。舊院,因為姥姥和她六個女兒的存在而儼然是一個“女兒國”,在這篇書寫舊事的小說中留下了她們的喜怒、哀悉、夢和體溫。有意無意,女性命運變得顯性,成了《舊院》敘事中的核心。在她們身上,我看到的是與我記憶有相當(dāng)勾連的舊時光舊農(nóng)村,我在其中也找回我記憶中的影子。我覺得,在這“女兒國”中,映照出的是舊日農(nóng)村女性命運的某種共性縮影,它可引起的吁嘆也是對所有舊農(nóng)村女性命運的吁嘆——當(dāng)然,它也可部分在取消掉加注于這個句子上的限制詞,它寫下的,也是多數(shù)女性命運的共性縮影。付秀瑩帶我們走進那琥珀色的舊時光中,讓我們與她一起翻撿其中的碎片,將它們擺成一條有光的項鏈——是的,舊院的故事是散點的,頗似國畫山水中的透視法則,它并不集中于某一事件的起承轉(zhuǎn)合,也恰如此,《舊院》的滄桑意味才顯得尤其鋪張濃重。
娓娓道來。姥姥率先出場,本柔弱的女性因姥爺?shù)摹凹w绔”而顯示了強硬,沒有兒子成為她一生的病根,她對女兒們命運的控制和介入多也因此而起;對把自己送人的大姨始終耿耿于懷,盡管,她似乎由此而擺脫了可能的結(jié)果;夾在姥姥和父親之間受盡委屈而又完全無耐的、兩難的母親,煎熬的母親,她的疾病和早早到來的死亡包含著隱喻和無法說出的況味。并不算漂亮、卻在唱戲時顧盼生姿、“眼睛里水波跳蕩,流淌著金子”的四姨,我們知道,她最終嫁給了平常平庸的生活,她為唱戲而做的抗?fàn)幵诖藳]有發(fā)生,它“跟后來漫長的人生磨難相比,不值一提。真的,不值一提?!?/p>
那些過去的光陰讓人尋味。
我必須承認我的被打動。被歲月的滄桑打動,被某種勾起的熟悉打動,被,付秀瑩筆下的人生過往和女性命運打動。她埋下了長長的嘆息,追問,盡管,在敘述中的付秀瑩足夠冷靜,沒有多余的渲染。她只是悄悄地安排下了動人的細節(jié),讓它呈現(xiàn),不做煽情。
四姨,小姨,似乎沒有經(jīng)歷真正的花期便被折走的花兒,她們在舊院里納鞋墊時的隱秘向往在生活面前被悄然擊碎,我們甚至聽不到女兒們精心呵護的瓷在碎裂時的聲響。而母親和五姨,她和她,又何嘗不是如此?誰曾關(guān)注過她們心底的秘密火焰,她們都如此早地進入到生活的命定程式中,染上灰燼的顏色。付秀瑩,似乎有意略掉了她們的內(nèi)心苦楚,有意略掉了她們的掙扎,奮力將火焰舉上頭頂?shù)呐e動,而僅讓她記憶中的“事實”說話。她揭起的這一角就足夠,豐富,回味,無話可說。有時,我在想,付秀瑩的這一達到,也許并不是某種有意完成的結(jié)果,而得益于她對記憶和“真實”的忠實——不知道我的這一理解是否正確。
溫脈,是說付秀瑩文字的氣息,我能讀出她在回望舊時歲月時目光里所浸帶的絲縷溫情。她寫下生產(chǎn)隊里的會,寫下露天電影,寫下……她承認,對于記憶,她首先愿意記起的是“我童年歲月里的好光陰”,因為它們“明亮而跳躍。我忘不了”。這份溫脈像一杯茶,它彌漫于《舊院》的始與終。
然而,她并沒有讓自己沉陷于一味的幻美之中,滿足于建立一種淺平的詩意幻覺,而是,拿起手上的解剖刀,細細剖開記憶的肌里……她秉承的是那種真正的、或曰更為本質(zhì)的“現(xiàn)實主義”,忠實于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體認,在這份溫脈的敘述中,并未回避或繞過歲月的多重發(fā)生,未對每個人身上的某些劣性、惡毒加以絲微隱藏,無論這個人是自己的姥姥還是父親——因此,我們從中讀出了她的無奈的痛感。甚至,正因由她敘述語調(diào)上的溫脈,那份痛感也顯得尤其地,痛。
細節(jié):得了虛病的姥姥嘴上叼著煙袋,手搖著紡車,唱戲。母親跪在一旁,流淚。姥姥半閉著雙目,不看她一眼,而作為上門女婿的父親則在屋里坐著,一臉的鐵青(在這里,姥姥和父親相互懲罰,而這懲罰,全然地落在了母親的身上)。
細節(jié):母親生下二姐后,沒有兒子的姥姥又犯了一回病,甚至更為嚴(yán)重,“那時候,大姐不過兩歲多,在院子里跌跌撞撞地走著,走著,一不小心,就摔倒了。姥姥在紡線,不孝兒在眼前心肝欲碎——母親躺在炕上,看著二姐皺巴巴的小臉兒,只有流淚……”(農(nóng)村的權(quán)力政治。母親對女兒的懲罰,通過對孩子的不聞不問達到了極致。這里,我們看不到一絲的關(guān)切與溫情)
細節(jié):五姨的孩子滿月,他的奶奶過來看望,將孩子看成完全私產(chǎn)的姥姥自然心存芥蒂?!暗瓤腿松⒈M,我姥姥來到東屋,對五姨說,既然是進了翟家的門,劉家的人,紅白喜事,就不往來了吧。這樣清爽。五姨仄著身子,給孩子喂奶,半晌,扔了一句,這我管不了?!保ㄎ逡痰呐e動,具有相當(dāng)?shù)牧α?。雖然,它貌似平靜)。
在這里,我訝異于付秀瑩的敏感,她賦予了它痛感和力量。這些看似平常的小處,卻是衡量一個作家有無才氣的要點之一。
《舊院》,是繁雜而厚重的,它是付秀瑩個人的追憶、回味和重溫的夢,大約也是我們的追憶和夢。她寫下的,是關(guān)于舊光陰,關(guān)于農(nóng)村,關(guān)于女人們的集體的詩。字里,有著溫脈的悲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