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義
(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中醫(yī)醫(yī)院,湖南 永州 425600)
中藥熏蒸坐浴在痔瘡中的療效觀察
李國義
(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中醫(yī)醫(yī)院,湖南 永州 425600)
目的 探討中藥熏蒸坐浴在臨床痔瘡治療中的療效。方法 選擇我院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的64例痔瘡發(fā)作患者,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順序編號,奇數組作為對照組,偶數組患者作為觀察組,每組32例。對照組患者在常規(guī)對癥支持治療基礎上采用傳統(tǒng)的高錳酸鉀溶液坐浴,觀察組在常規(guī)對癥支持治療基礎上采用中藥熏蒸,統(tǒng)計分析兩組治療前后患處水腫情況、患者疼痛程度。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水腫消失率為53.13%(17/32)與對照組治療后9.38%(3/32)無水腫率比較,差異具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0h、4.0h、12h、18h、24h疼痛程度與對照組比較明顯減輕,比較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中藥熏蒸坐浴在減輕痔瘡患者的水腫程度、疼痛方面具有明顯的臨床療效,顯著提高治愈率,復發(fā)率較低,簡單有效,是值得采用的臨床治療方法。
中藥熏蒸;痔瘡;坐浴;療效觀察
資料中記載[1],痔是直腸下段黏膜下或者肛管皮膚下靜脈叢出現淤血、擴張以及屈曲所形成的靜脈團,并由上述原因引起的出血、栓塞或者是團塊的脫出。目前,痔瘡是臨床中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2]。內痔和混合痔多以出血、排便不暢為主要的臨床癥狀。中藥熏蒸方法有祛風清熱、解毒、除濕、活血和消腫的功效[3],對治療痔瘡具有一定的臨床效果。因此,本文主要觀察中藥熏蒸坐浴方法對痔瘡的臨床治療效果?,F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的64例痔瘡發(fā)作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27例,年齡19~60歲,平均年齡(34.1±4.4)歲;內痔7例,外痔19例,混合痔38例。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順序編號,奇數組作為對照組,偶數組為觀察組,每組32例。觀察組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34.3±4.5)歲,內痔3例,外痔9例,混合痔20例;對照組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齡18~59例,平均年齡(33.9±4.3)歲,內痔4例,外痔10例,混合痔1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分型方面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用常規(guī)對癥支持治療。坐浴前排空大小便,醫(yī)護人員利用坐浴藥液協(xié)助清除患者肛門周圍的分泌物。①對照組:患者在常規(guī)基礎上加傳統(tǒng)的高錳酸鉀溶液(1∶5000)進行坐浴,時間為20~25min,2次/d,4d為1個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②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熏蒸,藥液的主要組成成分為:苦參30g、蒲公英30g、五倍子25g、大黃20g、赤芍20g、金銀花15g、當歸15g、白芷15g、雄黃10g,清水3000mL浸泡1.0h后煮沸,文火煎熬30min,后停火待溫度適宜后患者行坐浴,2次/d,每次1劑藥物,時間20~30min,4d為1個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觀察療效。
1.3 觀察指標
水腫程度判定,輕度水腫:患處現1處水腫,范圍<0.5cm2;中度水腫:患處1處水腫,水腫范圍在0.5cm2~1.0cm2內,或者患處2處水腫,每處水腫范圍均<0.5cm2;重度水腫:患處1處水腫,水腫面積>1.0cm2,或有3處或3處以上的水腫。比較治療后不同時間點患者疼痛的程度變化。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均數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或P<0.01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患處水腫情況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水腫消失率為53.13%,對照組治療后無水腫率9.38%,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比較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水腫情況比較表(n=32,%)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點疼痛程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1.0h、4.0h、12h、18h、24h疼痛程度與對照組比較明顯減輕,比較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比較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點疼痛評分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點疼痛評分比較()
組別1.0h4.0h12h18h24h觀察組6.3±1.44.1±0.52.9±0.21.3±0.21.0±0.0對照組8.0±2.15.5±1.45.1±1.13.8±0.92.9±0.8 t值8.03610.04615.49218.04210.873 P值<0.01<0.01 <0.01<0.01<0.01
痔瘡是直腸黏膜下以及肛管皮膚下直腸靜脈叢淤血、擴張、屈曲而形成的柔軟的靜脈團,痔瘡發(fā)生后容易引起便秘、便血、疼痛或者團塊脫出等癥狀[4]。痔瘡臨床上可以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中藥熏蒸坐浴作為文獻中,記載的治療肛腸疾病的傳統(tǒng)方法,《證治準繩.瘍醫(yī)》中論述“淋洗之功,癰疽初發(fā),則宣拔邪氣,可使消退;已成洗之,則疏導腠理,調和血脈,探引熱毒,從內達外,易深為淺,縮大為??;紅腫延蔓,洗之則收;殷紫黑,洗之紅活;逐惡氣,祛風邪,除舊生新”[5,6]。
本次研究中采用了中藥熏蒸坐浴,方劑中的苦參、蒲公英、五倍子、大黃、赤芍、金銀花、當歸、白芷、雄黃,通過與傳統(tǒng)的高錳酸鉀溶液熏蒸方法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中的無水腫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方中的大黃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功效;苦參清熱利濕,五倍子收斂固澀,白芷有助于清瀉火毒。在坐浴熏蒸過程中,藥物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病變部位,藥液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透過皮膚發(fā)揮相應的藥理作用,適宜的溫度可以使患者局部的氣血經絡得到溫通,促進血運,增強了患處組織的抗病能力。治療后兩組患者在1.0h、4.0h、12h、18h、24h時疼痛的評分程度明顯改善,觀察組患者的疼痛程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更加明顯(P<0.01)。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中藥熏蒸坐浴方法治療痔瘡患者,與傳統(tǒng)的高錳酸鉀溶液熏蒸比較,其水腫消除程度及熏蒸后各個時間點疼痛的變化程度均有明顯的改善,同時治療方法簡單、有效,是一種值得廣泛應用的臨床治療手段。
[1] 劉長勇.膠圈套扎法和中藥熏蒸坐浴治療痔瘡45例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2012,15(5):56-58.
[2] 劉鳳艷.痔瘡的中西醫(yī)結合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34 (8):111-113.
[3] 鞏淑飛,張金艷,王淑娟.超短波配合中藥熏洗治療痔瘡20例[J].中國康復雜志,2006,21(6):380-382.
[4] 樂桂芳.痔切除術后中藥熏蒸坐浴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中醫(yī)藥導報,2012,18(11):119-120.
[5] 王小玲.超短波配合中藥熏洗法治療痔瘡的療效觀察[J].全科護理,2010,8(10):2784-2785.
[6] 陳月華.中藥熏蒸緩解痔瘡急性疼痛和消除水腫的效果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34):17-19.
R657.1+8
B
1671-8194(2013)24-02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