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愉(前洛杉磯華裔副市長)
只要他感到被輕視就開始咆哮,引起他憤怒的都是區(qū)區(qū)小事。
我從來沒有公開講述過或寫過那段感情,因為這完全是一件私事。但是如果我的故事能夠幫助哪怕一個人脫離這種危險的境遇,我愿意和大家分享這段往事。
了解虐待
當我們提到虐待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聯(lián)想起關于那些被打得鼻青臉腫的女性的可怕新聞報道和微博圖片。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虐待都是身體上的。雖然女性更經(jīng)常成為虐待的受害者,但男性也常常是受害者——特別是精神虐待的受害者。精神虐待可能帶來同樣的破壞性,甚至更令人費解。
精神虐待令人費解是因為在擺脫虐待的過程中,最困難的一步就是識別它。畢竟,對尚未意識到的問題,你無從下手。心理學家特倫斯·里爾博士在其暢銷書《婚姻新規(guī)則》中對虐待行為做出了如下定義:
(1)呼來喝去,大吼大叫。
(2)惡言相向,說任何以“你這個××”開頭的句子。
(3)羞辱或侮辱,說別人品行惡劣或一無是處。嘲笑、譏諷、挖苦別人、亂開玩笑或自視過高。
(4)對另一位成年人指手畫腳,告訴她該怎么做、怎么想或做何感受。
(5)信誓旦旦,卻言而無信。
(6)撒謊或擺布別人:故意歪曲事實或者欺騙性地改變行事方法,以達到控制伴侶的目的。諸如:“別擔心我。我淋著雨也沒關系。去吧,你玩得開心點?!?/p>
當我讀到上述定義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難道這些行為都算得上虐待?這些都稀松平常?。〔贿^,我隨后意識到,里爾博士是正確的。
他列舉的上述行為都是將來可能出現(xiàn)身體虐待的預警信號。并且,這些行為本身就是虐待行為。
虐待在健康的感情中沒有容身之地
當你和伴侶同處一室時,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不得不謹小慎微——始終小心翼翼地關注自己和別人的言談舉止——以避免你的伴侶大發(fā)雷霆,這就是你身處虐待關系之中的一個最佳信號。
虐待在健康的感情中沒有容身之地。一點兒也沒有。
我曾經(jīng)和一個施虐者交往過。
他看起來不像個施虐者
起初,他看起來就是完美男友的化身:聰明、風趣、有魅力、帥氣,并且在他的行業(yè)領域內備受尊重。不過,他在控制憤怒情緒方面有問題。
只要他感到被輕視或者不被尊重,他就會大動干戈。他從來沒有打過我,但他大吼大叫、厲聲斥責,嘴里說著關于我和其他人的不堪入耳的話。
引起他憤怒的幾乎都是區(qū)區(qū)小事,但是他激憤的謾罵可以持續(xù)幾個小時,最終以我淚流滿面、我們倆人都筋疲力盡而告終。除了我以外,幾乎沒有人見識過這些場面,因為他煞費苦心地粉飾著自己的面子。
他似乎對我的家人和朋友最為苛刻。他抱怨?jié)M腹,向我數(shù)落著他們中的每一個人。他還以此為理由,開始把他們從我們的生活中疏離出去。離開了我最需要的人,我開始孤立無援起來。
當他不咆哮的時候,他很風趣、體貼,又對我很好。他很善于道歉,而且他總是向我保證再也不會這樣了。我又是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事情總會有所好轉。
我沒有離開他,因為我覺得如果你愛一個人,你就應該愛屋及烏。畢竟,我也不是完美的,還有,難道成長不就是學著接受生活的本來面貌嗎?
我沒有離開他,因為當其他所有人都不能理解他的時候,他說他需要我。而我也以為,我能夠幫助他。
我沒有離開他,因為變化令人恐懼,想到自己將孤身一人也令人恐懼。走出這段感情實在是太難了,我很累,我不想從頭再來,到未知的世界里再次冒險。
我沒有離開他,因為我沒有勇氣去傾聽自己的心聲。在這個時而冷酷無情的世界上,至少有人能抱抱我。
施虐者看起來不像是壞人
虐待關系讓人困惑不解的原因是,大多數(shù)施虐者并不像是我們在電影中見到的那些壞人。他們也有人情味,這意味著有時候他們也會友善慷慨。施虐者甚至往往不知道自己在虐待別人。在他們看來,自己也是被人誤解、受人攻擊的受害者,而他們的施虐行為只不過是應激反應。
但是,這并不減少給那些試著愛他們的人帶來的傷害。
在我的故事里,我最終選擇了離開。
我離開是因為我終于認識到,這段感情給我?guī)砹藲缧缘拇驌?,而實際上這并沒有幫助到他。我硬撐下去事實上是在加劇和縱容他的施虐行為。他必須要認識到這個問題和他身邊的任何人都沒有關系,問題出自于他自身。他需要的不是我,而是專業(yè)治療。
回首往事,我是幸運的。這段感情持續(xù)的時間不足一年,并且我所遭受的侵害在程度上遠遠不及其他受害者。因為我們并未走進婚姻,也從未生活在一起,所以我可以抽身回到自己的生活中,而不需要總是和他在一起,這使我擁有了對事態(tài)進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在掙扎了幾個月之后,我做出了分手的決定。這個決定讓我如釋重負,甚至讓我備受鼓舞──我覺得我又掌控了自己的生活,自己決定我該被如何對待,而不是由其他人做主。分手的決定還讓我此后遇到了我的真愛,并與他攜手打造了適合孩子們成長的充滿愛意并且安穩(wěn)的家庭。
我的故事結局完美,但是很多虐待感情都以悲劇告終的。虐待可能帶來非常嚴重和持久的破壞性。一段虐待的感情可以毀滅你的自尊,讓你感到無助和孤單。而這些因素都可以引發(fā)抑郁。沒有人天生就該承受這種痛苦。那么我們應當如何保護自己、家人和朋友免受虐待的侵擾呢?
如果你仍單身
如果你仍單身,以下就是我的建議,簡單并且好記——不要和咆哮的人交往,不要和咆哮的人結婚。
如果你正在和某人交往,并且你開始注意到他或她有大吼大叫或任何其他符合施虐定義的行為,請鄭重地和你的伴侶就此溝通。如果施虐行為沒有立即停止,請你離開他或她。
如果你期待有一天為人父母,請記住你正在為你未來的寶貝兒尋找行為楷模。孩子會效仿父母的言行舉止,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
如果你正在和某人交往,而他或她稱自己的施虐行為順理成章,因為那就是他或她父母的相處之道,或者說這只不過是他或她待人的方式,這說明他或她還不夠成熟,尚不具備建立戀愛關系的能力。因為成長的過程就是學會為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承擔全部責任的過程。施虐沒有任何借口。
施虐者缺乏經(jīng)營感情所必需的情智技巧。我們可以同情他們,但是我們絕對沒理由和施虐的伴侶廝守一生。
這個世界上有那么多好男人、好女人,他們不施虐也不容忍虐待行為。找一個人好好愛吧。
如果你的家庭正在經(jīng)歷虐待
如果你已經(jīng)結婚,而你的愛人有施虐行為(或者你自己有施虐行為),為了你自己,為了你的家庭,請馬上尋求幫助。
當我們忽視或掩蓋虐待的時候,它不僅不會消失,反而會愈演愈烈。而施虐行為對下一代產(chǎn)生的影響更是不容小覷,承認問題的存在并尋求幫助并不意味著你不是一位好妻子或好丈夫。你沒有任何過錯,你也并不懦弱。
請走出家門,與你信任的朋友或家庭成員討論此事,并尋求專業(yè)幫助。比如,紅楓婦女心理咨詢服務中心就開通了全國性的女性熱線服務,山東也有類似的咨詢機構,電話0531——82079589。
你能夠也必須保證你的家庭擁有健康的環(huán)境。這是一項基本要求。你的孩子值得擁有歡樂、溫暖、安穩(wěn)并且遠離虐待的家庭生活。這也是你應該得到的東西。
如果你懷疑身邊的某個人正在受到虐待
如果你懷疑你關心的某個人正在受到虐待,讓他或她知道你很擔心。指出那些你注意到的、讓你擔心的事情,告訴他們,你隨時都是能夠推心置腹的交談對象。請對他們的一切需求伸出援手,比如當虐待行為發(fā)生時,給他們找一處安全的住所。
你可能對是否應該牽涉此事猶豫不決。也許你認為這與你無關,或者你有可能判斷失誤,或者他們也許不想談論這件事情。但是請記住,受虐者往往都困惑不堪、內心矛盾,此外,雖然他們需要幫助才能擺脫困境,但通常都已和家人朋友不再親密。
你可能正是他們所需要的那個能夠幫他們擺脫受虐境遇、開始彌合創(chuàng)傷的人。
虐待是否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取決于我們自己
在過去,所有圍繞李陽家暴案的報道中,最令我揮之不去的是李陽自己的一句話。在為自己的虐待行為辯護時,李陽說,家暴在中國文化中并不算一回事。
在我們的社會中,有太多被家暴拆散的家庭。如今,或許有很多人都對這種現(xiàn)狀習以為常了。
在沉默中,虐待行為愈發(fā)變本加厲。能讓我們從窘境中解脫的唯一方法就是打破沉默,在發(fā)現(xiàn)虐待行為時大聲地說出來。
我們必須對首次出現(xiàn)的家庭暴力采取零容忍的態(tài)度。解決家暴問題的良藥是愛。我們必須要足夠愛惜自己,才能大膽地對家庭暴力說不。家暴絕不能發(fā)生在我們自己、兄弟姐妹、朋友、父母、孩子以及子孫后代的身上。
如果我們都攜起手來對家庭暴力說不,那么在一代人的時間里,再也不會有人能輕易說出“家暴在中國文化中并不算一回事”這樣的話了。
因為現(xiàn)在,我們正在塑造文化。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確保我們創(chuàng)造的文化建立在自尊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