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朝霞
教學是教和學的統(tǒng)一體。學生的學法直接得益于教師的指導。教學生學會學習,也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才會使學習變得輕松、靈活,學習效果才會大大提高,而且還為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那么,外語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呢?筆者以為應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學法指導應以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習慣為前提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認知的主體。主體的任何認知行為都受到感情的支配。要搞好外語的學法指導,首先要注意激發(fā)主體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任何科學的外語學習方法,都必須經主體在聽、說、讀、寫的活動中去實踐,去體驗,才能將他人的經驗和方法“內化”為自己的方法,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好、更適合自己情況的學習方法。
教師在進行學法指導時,一方面要考慮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以及他們的需求、愛好、興趣等,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主體意識,盡可能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獨立思考,自覺地在學習的實踐中去學習方法,運用方法,創(chuàng)造方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比如,在進行詞匯教學時,為了便于學生記憶,教師可根據字母組合的發(fā)音,把一些拼寫相同或類似的單詞列在一起,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思考,去尋找記憶的方法。又如,在教學語法時,可通過設置情景,讓學生在理解新語言現(xiàn)象的過程中去悟出語言的規(guī)律,讓他們品嘗自主學習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另一方面,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自主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具體要注意以下幾種習慣的形成:1.敢于開口說英語的習慣;2.大聲朗讀和運用英語進行日常交際的習慣;3.課前預習的習慣;4.課上專心聽講、積極思維、踴躍參與課堂活動的習慣;5.課后主動復習和多聽、多讀、多寫英語的習慣。這些良好的習慣將會使學生受益終生。
二、學法指導要以訓練思維、發(fā)展能力為主線
學習方法問題,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思維方法問題。思維敏捷、思路開闊、想象力豐富的人學習方法也一定得當、靈活、高效;反之,則是呆板、低效、事倍功半。因此,學法指導應以訓練學生的思維為中心,啟發(fā)學生在學習和思考問題時,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方法,從多種方法、多種角度去探索,去創(chuàng)新。
在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三種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1.自主學習的能力。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從“不會”到“學會”,再到“會學”,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是英語學習中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2.合作學習的能力。合作學習有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使他們相互啟迪,相互協(xié)作,達到更高的認知目標。3.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善于發(fā)現(xiàn)學習中的問題,并懂得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對英語學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學生今后發(fā)展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三、學法指導要以認知環(huán)節(jié)、學習過程為切入口
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表明,學習的認知過程就是一種信息輸入和處理的過程。在信息輸入和處理過程中,如何做到方式的最優(yōu)化,則是學法指導的重要內容。因此,要把認知環(huán)節(jié)、學習過程作為英語學法指導的突破口。
英語學習認知環(huán)節(jié)的三個基本層次,一是輸入,二是內化,三是運用。在輸入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復習與新知識密切相關的內容,學會質疑。在內化時,要指導學生抓住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掌握固定表達方法,學會比較、對照,通過多聽、多讀、多練習和多模仿,把外在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新知結構,為輸出、運用做好鋪墊。在運用階段,要指導學生怎樣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交際,在實踐中領悟學法,同時也反過來促進前兩個層次的提高,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
學法指導的另一個切入口就是指導學生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可從以下方面入手。1.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主動設定學習目標,擬定學習提綱,指導他們如何使用工具書和各種參考資料,提高吸收語言信息的能力。2.適時地進行學法指導,抓住典型范例進行示范,讓學生從教師的教法中領悟學法。3.啟發(fā)學生在自己學習的實踐中,有意識地注意學法的總結和提高。4.組織學生交流學習方法,發(fā)揮群體效應,提高學習效率。
四、學法指導要以具體方法指導為落腳點
“教是為了不教?!边@里的“不教”就是指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在外語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應滲透學法指導,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方法,使學生逐步掌握,形成技巧。
首先,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前,應充分了解學情。不但要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和運用得如何,更要了解學生是怎樣學習的,方法是否科學,他們的需求是什么;不但要了解學生共性的情況,更要了解個性情況,以便在教學中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只有這樣,才能使學法指導切合學生的實際,產生最佳效果。
其次,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的不同環(huán)節(jié),分層次、分步驟地進行學法指導。例如,關于課前預習,要指導學生明確預習目的,借助辭典解決字詞上的障礙,利用錄音進行朗讀模仿,不懂的地方要做記號。課堂上要求學生通過對語言的感知、體會、分析、理解和聽說訓練,進而逐步掌握語言知識。
另外,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幫助他們尋求適合自己特點的外語學習方法。同時對學生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及時糾正,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例如,有不少學生對語法知識過于看重而忽略了閱讀,教師就應要求學生擺正閱讀與語法知識的關系,并且具體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課外閱讀。
總之,學法指導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課題,只要我們做有心人,處處為學生著想,不斷地進行探索與實踐,定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效。
(山東省青島膠州市第二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