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筱筱
一
與《我是歌手》的較真還停不了,翻唱帶來對比,對比帶來態(tài)度,態(tài)度帶來表達。其實,我從不關注歌手的排名,節(jié)目的最后部分我基本省略不看。對于這些成名歌手,早已人人各有所愛,前面的名次都是無意義投票,分出的不是高下,只是喜好。我想開一劑猛藥,建議不要再束手束腳,來個快刀斬亂麻,每期只投最后一名,直接淘汰,加速歌手更新的速度,用不可掌控的遺憾與刺激激活節(jié)目難以為繼的平淡。第七期《我是歌手》是在半夢半醒之間戴著耳機聽完的,每首歌都盹著一分鐘,沒有偏心。
沙寶亮沒有一副適合唱《鴻雁》的蒼茫高遠的嗓音,情有余而力不及。
尚雯婕,這首《Moves like jagger》唱得很吳莫愁,演出服沒有駕馭出設計感,有點小丑的蹩腳。
羽·泉,把那首有著廣場舞氣質的《大中國》改出了《紅旗飄飄》的大旋律與華章范,不夠盡美,但比原唱盡如人意多了,“We will”一句有點畫蛇添足。
林志炫,天生我材,雖然對曲子的掌控不是那么完美,但聲音用來唱這首無字天籟是完全拿得出手的。若只論聲音,他和其他選手漸漸不在一個級別上。
周曉鷗,唱歌本來有點特色,但在那樣特別的原唱面前,他的這點特色不但算不上特色,還讓人產生把《天空》和《無情的雨無情的你》的特色唱沒了的感覺。曉鷗同學,你干脆來兩首真正的搖滾,一定比這樣拉扯著流行不放手效果好。
辛曉琪,這首《領悟》似乎比原來唱得更好了,更有刻骨銘心的味道出來。只是這首詞所表達的痛,一直不是我喜歡的,聽上去怨責遠遠多過領悟,并未豁然開朗?!岸嗝赐吹念I悟”,我領悟不了那種痛,也領悟不了那種領悟。
黃綺姍,應該可以成為“黃綺姍現(xiàn)象”了吧,這是屬于哪一種逆襲?盡管她又一次奪魁,成為了節(jié)目的招牌,我仍然不能認同她唱歌的能力。她已經把唱得人雞皮疙瘩掉一地當成行走江湖的利器了,繼上一期綁票了我的《回來》后,這一次,又理直氣壯地把一首《The power of love》逼到高音的墻角,我感覺她手里拿著鞭子肆意地抽打著love,那種power實在可怕?,F(xiàn)場投票的觀眾,你們都聽懂了歌詞嗎?
節(jié)目越來越乏善可陳,所以他們想做翻唱齊秦的專場,可是,被他愛過的歌還能為誰蠢動?
二
第八期《我是歌手》,賽前在《天天向上》欄目做了個十分娛樂化的熱身,又在賽制上加入轉盤環(huán)節(jié),一下子消解了很多原有的緊張感與嚴肅性。雖然氣氛活躍了,娛樂性增加了,但不是我想看到的改進路徑。如果歌手們要與運氣玩票了,煞有介事的點評會成為多余,管它誰是誰,管它是與非,卡拉永遠OK。
尚雯婕,在《暗香》與《Super Star》之間選擇了一首屬于超女舞臺的歌,看來她對自己唱慢歌的能力還不夠自信,錯誤地以為自己過去這幾場是勝在high歌上,當high歌變成大家都能聽懂的中文,她掌控快節(jié)奏時的不踏實感就暴露無遺。她走,是因為她還不了解她自己。
辛曉琪,原以為她會適合演繹林憶蓮的歌,可這首《至少還有你》唱得最好的部分,卻是那幾句《味道》,原歌中的高潮部分處理得有些低調無力,達不到對她唱這首歌的期望值。
周曉鷗的《無地自容》是磨去了棱角的《無地自容》,只在形上唱了個八九不離十,激情四射,但不是原作中的那團火所散發(fā)的熾熱與滾燙。應該是這首歌本身的魅力把他推到了第二的位置,那個時期的中國搖滾,由真正的內心力量支撐,繁茂而多元,確實值得懷念。
比較一下黃綺姍和林志炫。黃是能使十八般兵器的人,專家說她全能得“可怕”。因為“全能”,所以她唱歌較真,唯恐那些功夫用不到,感情精確到每一句上,這句用穿花手,那句用七星拳,上句用鴛鴦劍,下句用偃月刀,你不用擔心她會玩不轉,你只需問她唱得累不累。對于歌曲,她也許掌握了一些我搞不懂的內行看門道的技術,但沒有詮釋的靈氣,能做色與香皆備的菜,卻可能不及一盤樸實的黯然銷魂飯更入味。《讓我一次愛個夠》,是她新做的口味菜么?這樣慘淡的廚藝,你吃得下嗎?
林志炫的唱法,是游刃的感覺,句在篇中,整體感很強,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之間似乎都能無縫鏈接、相互呼應,一曲終了,余味還在。在唱歌方面,他的情商大大超出均值。他眼中無前任,他改變了每一首歌,但全然沒有表現(xiàn)出一點刻意超越與改變的心機。不過,對于他在《你的眼神》中設計的對視,我覺得純屬多余,他只管把歌唱好就是,演那些外行的情景劇作甚?
第九期,辛曉琪版《親愛的小孩》用了最樸實的表達,只是特色不夠。林志炫的英文歌,已多了內在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