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蘇,閆薇薇,郝忠瑞,李曉燕(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二部心內(nèi)科,吉林 長春 130031)
2011年進行心血管病康復治療,結(jié)合患者臨床特征,進行健康教育,得到良好的臨床效果,減少治療時間,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男59例,女41例。冠心病患者21例,高血壓患者14例,風濕性心臟病患者6例,其余患者為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颊叽髮R陨衔幕潭日?5例,高中文化程度者10例,初中文化者5例,其余患者為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兩組患者職業(yè)、性別和年齡等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包含基礎性健康教育、監(jiān)測病情和基礎護理等。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制定和患者情況相適應的健康教育,使用集體授課和個人授課相結(jié)合的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幾種內(nèi)容:①提高患者認識,使用宣傳圖片和口頭宣教相結(jié)合的方式,提高患者對心血管病的認識;②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針對患者體質(zhì)水平,少食刺激性食品;③重視鍛煉的指導和宣傳教育,在開始鍛煉之前,由醫(yī)生進行身體評估;④心理指導,心血管病患者會產(chǎn)生心理負擔,應該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讓患者體會到重視和關(guān)懷,保持良好的心理舒適水平[1]。
1.3 統(tǒng)計學處理:本次所有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各項參數(shù)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4 判定標準[2]:依從性的判定標注為:使用現(xiàn)場問卷調(diào)查方式,包含門診隨訪、生活方式和服藥依從性等,依從性水平隨著得分的增加而提高,采用5分制。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分析:治療組50例患者中,顯效44例,有效1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0.0%;對照組50例患者中,顯效32例,有效2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為68.0%。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滿意率對比分析:治療組50例患者中,非常滿意患者45例,滿意患者5例,不滿意患者0例,總滿意率為100%;對照組50例患者中,非常滿意患者21例,滿意患者23例,不滿意患者6例,總滿意率為88.0%,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分析[例(%)]
表2 兩組患者滿意率對比分析[例(%)]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依從性對比分析:治療組患者在治療后服藥依從性為(6.49±0.85)分,生活方式依從性為(4.08±0.87)分,門診隨訪依從性為(5.48±0.89)分;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后,服藥依從性為(4.57±0.57)分,生活方式依從性為(3.76±0.87)分,門診隨訪依從性為(5.95±0.28)分,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依從性對比分析(±s ,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依從性對比分析(±s ,分)
組別 例數(shù) 服藥 生活方式 門診隨訪治療組治療前 50 4.56±0.25 3.48±0.67 5.48±0.89治療后 50 6.49±0.85 4.08±0.87 7.18±0.28對照組治療前 50 4.59±0.56 3.17±0.27 5.18±0.59治療后 50 4.57±0.57 3.76±0.87 5.95±0.28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較高,很多患者因為沒有相關(guān)保健常識,會帶來痛苦,造成護理和治療的困難,使用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式能夠顯著增加患者依從性,加快患者康復。
[1] 王小蓮.健康教育對老年高血壓患者92例治療效果觀察[J].內(nèi)科,2009,4(6):991.
[2] 李 琪.健康教育對冠心病患者依從性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分析[J].全科護理,2010,8(26):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