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昂劉 衛(wèi)何 潔陳少鋒
(1 廈門市第二醫(yī)院,福建 廈門 361021;2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福建 廈門 361004)
替比夫定聯(lián)合中藥湯劑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觀察
蔡志昂1劉 衛(wèi)1何 潔1陳少鋒2
(1 廈門市第二醫(yī)院,福建 廈門 361021;2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福建 廈門 361004)
目的 探討替比夫定聯(lián)合中藥湯劑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效果及注意事項。方法 選取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期間收診的146例慢性乙肝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73例患者給予替比夫定聯(lián)合中藥湯劑治療,對照組73例患者給予替比夫定治療,治療半年后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的HBV DNA轉陰率以及生化指標總膽紅素(TBil)、丙氨酸轉氨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白蛋白(ALB)的含量變化。結果 治療組的HBV DNA轉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生化指標總膽紅素(TBil)、丙氨酸轉氨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的含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白蛋白(ALB)的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所有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替比夫定聯(lián)合中藥湯劑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療效確切可靠,建議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替比夫定;中藥湯劑;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種世界性疾病。若不及時治療,病變將日益加重進展為肝硬化[1]。我院對收診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給予替比夫定聯(lián)合中藥湯劑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將具體過程報道如下,以期為今后臨床上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期間收診的1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jīng)診斷均符合2005年第十一次全國病毒性肝炎學術會議擬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診斷標準。其中男性71例,女性75例;年齡在19~72歲,平均年齡為(47.32±8.11)歲;病程在3~11年,平均病程為(5.14±2.16)年。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中患者79例,平均年齡為(67.30 ±8.12)d,平均病程為(5.15±2.15)年;對照組中患者79例,平均年齡為(47.33±8.10)d,平均病程為(5.16±2.17)年;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分析,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生化指標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對比價值。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充足的熱量、血漿、白蛋白支持,維持水、電解質(zhì)等平衡,促肝細胞再生藥物治療以及并發(fā)癥的針對性治療。在上述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所有患者口服替比夫定,600mg/次,1次/日。此外,治療組患者加服自擬中藥湯劑,基本處方包括以下幾種藥物:黃芪45g、赤芍45g、苦參45g、半枝蓮30g、丹參30g、陳皮20g、五味子20g、柴胡15g、全瓜蔞15g、蒲公英10g、炙甘草10g。根據(jù)患者的具體并且進行藥味加減,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
治療半年后對比兩組患者的HBV DNA轉陰率以及生化指標總膽紅素(TBil)、丙氨酸轉氨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白蛋白(ALB)的含量變化。
1.3 統(tǒng)計學處理分析
將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輸入統(tǒng)計軟件SPSS17.0進行處理,計算得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對照組和治療組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標準α=0.05,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P<0.01為有極顯著性差異。
見表1。
表1 兩組觀察指標對比結果
由表1中可以看出:治療組的HBV DNA轉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生化指標總膽紅素(TBil)、丙氨酸轉氨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白蛋白(ALB)的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所有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治療組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療效明顯好于對照組。
臨床上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目標為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或消除HBV,減輕肝細胞炎癥壞死及肝纖維化,延緩和阻止疾病進展,減少和防止肝臟失代償、肝硬化、HCC 及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延長存活時間[2]。
替比夫定是一種最新抗乙肝新藥,是人工合成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類抗乙肝病毒HBV藥物,其主要作用機理為[3]:在細胞激酶的作用下被磷酸化為有活性的代謝產(chǎn)物-腺苷,替比夫定5’-腺苷通過與HBV天然底物胸腺嘧啶的5’-腺苷競爭,從而抑制HBV DNA多聚酶的活性,還可以通過整合到HBV DNA中從而導致乙肝病毒鏈延長的終止,同時抑制乙肝病毒DNA第一鏈和第二鏈的合成,從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復制。
除給予替比夫定治療,本文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時還加服了中藥湯劑,方中主藥黃芪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的功效;赤芍歸肝經(jīng),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柴胡、全瓜蔞可以疏肝解郁;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可以利尿、利膽、散黃疸。諸藥共成養(yǎng)肝清陰之效。研究結果顯示,替比夫定聯(lián)合中藥湯劑治療老年慢性乙型肝炎療效確切可靠,建議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1] 王雪松.替比夫定的藥理作用與臨床評價[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301):18.
[2] 張靜,顧國浩,甘建和,等.替比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標志物動態(tài)聯(lián)檢及其意義[J].廣東醫(yī)學,2011,32(14):1913-1914.
[3] 秦榮,朱淑軍,王光愷,等.替比夫定治療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療效分析[J].現(xiàn)代醫(yī)院,2012,12(5):55-57.
R512.6+2
B
1671-8194(2013)27-01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