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化嚴
(白城中醫(yī)院婦產科,吉林 白城 137000)
婦產科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相關因素分析及應對措施探討
張化嚴
(白城中醫(yī)院婦產科,吉林 白城 137000)
目的 對婦產科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 選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產婦,及陰道分娩的正常產婦。結果 兩組產婦各個產程的時間沒有顯著地差異(P>0.05),觀察組的胎兒體質量、出血量以及分娩前后血紅蛋白指標的差值、紅細胞比容的差值均存在顯著地差異(P<0.05)。結論 導致產后出血的主要幾項因素包括宮縮乏力、產道裂傷、胎盤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礙,應在產前、產時和產后各個階段對其予以高度的重視和有效的處理,降低產后出血的發(fā)病率。
陰道分娩;產后出血
產后出血指的是產婦完成分娩1d內,陰道的出血量超過500mL。產后出血是產科較為常見和嚴重一種并發(fā)癥,也是現階段導致產婦死亡的一項重要因素,導致該疾病的原因較為復雜[1]。為了對婦產科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和探討,筆者選取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80例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產婦,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間,我院住院經陰道分娩者合計2352例,其中180例出現產后出血,占比為7.7%。上述產后出血患者的年齡為18~39歲,平均年齡(27.9±5.2)歲;孕周為37~41周,平均(40.1±1.9)周;其中132例為初產婦,48例為經產婦。將上述患者設為觀察組。另隨機選取122例同時期經陰道分娩的正常產婦,其年齡為19~39歲,平均年齡為(28.1±3.9)歲;孕周為35~41周,平均(39.8±2.8)周;其中92例為初產婦,30例為經產婦。設其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孕周及生育史等一般資料,沒有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比較兩組產婦各個產程的時間、胎兒體質量、產后2h的出血量、分娩前后血紅蛋白指標的差值、分娩前后紅細胞比容的差值。
1.3 出血量測量方式
當胎兒經陰道娩出后,馬上在產婦的臀部放置一個有刻度的專用塑料容器,測量其2h出血量;出血量根據實際測量法、稱重法和面積法進行計算。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采用χ2檢驗法檢驗差異,當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比較,兩組產婦各個產程的時間沒有顯著地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各產程時間比較(min)
觀察組的胎兒體質量、出血量以及分娩前后血紅蛋白指標的差值、紅細胞比容的差值均存在顯著地差異(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胎兒體質量及產婦出血情況
導致產后出血的因素為:102例為宮縮乏力,占比56.67%;66例為產道裂傷,占比36.67%;12例為胎盤因素,占比6.67%。
在導致孕產婦死亡的各項原因中,產后出血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占到了所有產婦死亡原因的1/4左右。在我國,相關組織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即將產后出血的危險值定義為,從接產直至胎兒娩出后2h之間的出血量達到或>400mL,或胎兒娩出后1d內產婦的出血量達到或>500mL[2-3]。另外,妊娠合并癥等也會對產婦的宮縮造成影響,從而造成產道裂傷、胎盤植入、胎盤粘連和凝血功能障礙等,進而引發(fā)產后出血[4]。在臨床上,出現過有產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產婦通常較少發(fā)生產后出血,而各項指標正常的產婦卻比較容易出現產后出血,導致該情況的原因和醫(yī)護人員的重視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
對于產后出血者,應當根據其病因的差異給予差異化的處理。對于子宮收縮乏力者,可采取子宮按摩,并使用宮縮劑;對于產道裂傷者,應予以及時的縫合;對于胎盤粘連的,可采取手取胎盤,并根據實際情況行刮宮。在產后大出血的治療中,急診動脈栓塞術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產后出血的預防措施分為產前、產時和產后三階段。首先,應加強產前保健,務必完善對產婦的病史查詢和各項檢查措施,對各種可能導致發(fā)生產后出血的因素予以針對性的預防治療。其次,在分娩過程中,應對問題予以正確的觀察和及時有效的處理,對產程的進展予以嚴密的監(jiān)測,使用產程圖對產程進行觀測,從側面降低由于子宮收縮乏力而造成的產后出血;當胎兒的胎頭娩出后,應及時予以宮縮劑,分娩過程中應加強對產婦會陰的保護,提升會陰切開縫合術的水平,有效防止軟產道的裂傷,發(fā)現問題應及時處理。再者,在產后階段,尤其是產后2h,若產婦的出血量>200mL,應尋找導致出血的原因,并予以針對性的處理。
[1] 劉改新,王書玉,王芳.陰道分娩產后出血高危因素探討[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9,01(1):211-212.
[2] 張玉群,李燕玲,鄭魏. 5783例產后出血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9,09(5):112-113.
[3] 張玉群,孔碧楠,文華. 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相關因素分析與預防[J].徐州醫(yī)學院學報,2008,7(3):1022-1023.
[4] 謝理珂,陳菊英.陰道分娩產后出血35例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吉林醫(yī)學,2012,7(4):72.
R714.46+1
B
1671-8194(2013)30-01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