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霞
(懷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湖南 懷化 418000)
雙向查對在門診輸液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觀察
張云霞
(懷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湖南 懷化 418000)
目的 研究觀察雙向查對在門診輸液護理中的應用方法和應用效果,為門診輸液護理提供依據(jù)。方法 選擇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門診收治的輸液患者800例為臨床研究對象,根據(jù)輸液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護理工作采用一般查對方法,實驗組采用雙向查對方法,對比觀察兩組護理效果。結(jié)果 實驗組護理糾紛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家屬安全感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P<0.05,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論 在門診輸液護理過程中采用雙向查對方法有助于降低護患糾紛,提高患者家屬安全感,進一步地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應用。
門診輸液;護理;查對;雙向查對
我院門診注射室共11名護士,主要負責對門診治療的操作,包括試敏、肌肉注射、采血、輸液等,每日患者量大,且輸液人數(shù)多,以兒童為主(占90%)左右。護士的工作量較大,且場地小,環(huán)境擁擠,容易導致各種護理差錯的發(fā)生,導致患者滿意度較低。針對這種情況,我院在2011年采用了輸液前雙向查對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門診收治的輸液患者800例為臨床研究對象。入選標準:患者年齡在10歲以下,門診治療,由家屬陪同,患兒無嚴重肝腎疾病、無嚴重心肌疾病、無畸形,患兒家屬有文字閱讀能力,患兒家屬自愿參與到本次實驗過程中,知情同意。
根據(jù)門診輸液的先后順序隨機將800例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400例,患者中男200例,女200例,年齡在1~10歲之間,平均為(6.32± 1.25)歲;患兒家屬的年齡在22~67歲之間,平均為(39.65±7.02)歲;家屬文化程度:初中文化144例,高中201例,大專以上55例。實驗組400例,患者中男210例,女190例,年齡在1~10歲之間,平均為(6.53±1.248)歲;患兒家屬的年齡在22~68歲之間,平均為(39.41 ±7.38)歲;家屬文化程度:初中文化141例,高中203例,大專以上56例。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患兒家屬的年齡和文化程度等差異均不明顯,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護士在查對過程中,采用常規(guī)的三查八對方法,包括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核對患者的姓名、床號(這個略去,我院門診是輸液椅)、藥物名稱、濃度、劑量、使用方法、時間和有效期。
實驗組患者采用雙向查對方法,由患者和患者家屬參與到查對過程中。①做好健康指導:患者在門診治療中首先對患者和患者家屬進行健康宣教,講解護理查對的方法和意義,讓患者家屬了解,以能夠積極地配合護士進行查對[1]。②家屬提問:鼓勵患者家屬對進行操作的護士提問,如“您查對清楚了嗎?”“我用的是什么藥物?”,“我的這種藥物用法是什么?”,如果護士不能執(zhí)行查對制度,或者沒有回答出患者家屬提出的問題,可以拒絕接受治療。③開放式提問:護士在執(zhí)行治療性操作前,要使用開放性問答,如“請問您的名字是什么?”,然后由患者或患者家屬選擇出自己的名字,避免患者含糊回答導致護士聽不清楚[2],并主動地向患者和患者家屬講解藥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主動詢問患者及患者家屬是否有其他疑惑。④增加核查項目:在患者查對過程中增加核查項目。護士對每位患者給予編號,在輸液過程中,要嚴格核對患者的編號、姓名、性別、年齡,并使用開放式提問方法,由護士提問,患者回答,在明確后,護士方能執(zhí)行操作。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在門診輸液期間的護患糾紛發(fā)生率、患者家屬的安全感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其中糾紛發(fā)生率由兩名護士進行統(tǒng)計,避免誤差。安全感由護士發(fā)放問卷,采用模糊數(shù)字評分方法,患者在0~10分中選擇一個數(shù)字表示自己對護理工作的安全感受,其中10分為患者感覺到非常安全,相信這種護理工作絕對不會出現(xiàn)失誤;0分為感覺非常不安全認為護理工作一定會出現(xiàn)疏漏,在護士指導后患者家屬選擇個數(shù)字。工作滿意度采用選項法,患者家屬在完成門診治療后評價,選項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不太滿意和不滿意四項。
1.4 數(shù)據(jù)處理
本次實驗的所有數(shù)據(jù)處理均采用SPSS19.0軟件包進行處理,檢驗水準α為0.05,以95%為可信區(qū)間,計算結(jié)果中P<0.05時,為樣本差異明顯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糾紛發(fā)生率、安全感、滿意度比較
其中患者家屬安全感為計量資料,組間對比方法為t檢驗;糾紛發(fā)生率和滿意度為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使用χ2檢驗。
實驗組患者家屬安全感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P<0.05,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400例,在護理工作中未發(fā)生護理糾紛,而對照組400例出現(xiàn)了5例護理糾紛,盡管兩組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是仍體現(xiàn)出實驗組護理工作的質(zhì)量明顯提高。詳細結(jié)果見表1。
我院門診輸液工作由于患者人數(shù)多,兒童比例大,且流動量大,護士的工作繁忙,容易發(fā)生核對不當,引起護理差錯的出現(xiàn)。而一旦出現(xiàn)護理差錯,無疑會導致患者身心受到損傷,影響護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3]。
我院采用了護患雙向查對方法,這種查對方法將護士與患者協(xié)同在一起,起到彼此提醒的作用[4],更好地保證了醫(yī)囑執(zhí)行的準確性。雙向查對有效地避免了護士操作過程中護士查對工作,由患者作為一個監(jiān)督者和報警器,時刻提醒護士執(zhí)行查對工作[5],避免了漏洞的出現(xiàn)。而患者參與其中,還將患者納入到了護理安全體系過程中,患者作為護理安全的主要工作者之一,充分地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感。
從本次實驗結(jié)果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實驗組使用了雙向查對后,患者的安全感上升,其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提高,與對照組比較,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實驗組患者400例中,未發(fā)生護理糾紛。
綜上所述,在門診輸液護理過程中采用雙向查對方法有助于降低護患糾紛,提高患者家屬安全感,進一步地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應用。
[1] 吳歷.護患雙向查對法對減少護理缺陷的影響研究[J].河北醫(yī)學,2012,18(11):1632-1634.
[2] 劉光維,劉麗萍,趙慶華,等."雙向查對"制度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1,25(10):913-914.
[3] 陳燕.雙向查對制度在門診輸液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2,9(15):5.
[4] 王海峰,高艷,卞來兄,等.在門診輸液中的查對方法的改進[J].護理研究,2012,26(6):557-558.
[5] 魏小妹,趙慶華.病人參與查對提高病人身份識別的準確性[J].護理研究,2010,24(22):2036-2037.
R473
B
1671-8194(2013)20-03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