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步云
(深圳市光明新區(qū)人民醫(yī)院兒科,廣東 深圳 518106)
小兒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兒內科治療分析
李步云
(深圳市光明新區(qū)人民醫(yī)院兒科,廣東 深圳 518106)
目的 探討小兒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內科治療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兒科和耳鼻咽喉科收治的56例呼吸道阻塞患兒臨床資料,依據患兒病因、病情等評估采取一般資料、抗感染治療和對癥治療等內科治療方法,評價治療效果。結果 56例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發(fā)病成員中,炎癥性疾病、喉部異物、喉氣管支氣管痙攣等主要誘因。56例患兒治愈53例,治愈率94.6%;死亡3例,病死率5.4%。結論 小兒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病因復雜、病情較為兇險,臨床需盡快診斷,采取針對性內科治療一般可以有效解除呼吸道阻塞,達到治療的目的。
兒童;呼吸道阻塞;內科治療;效果
呼吸道阻塞致呼吸窘迫是小兒臨床常見的急癥之一,具有發(fā)病驟然、進展迅速特點,多集中在喉部和氣管支氣管。臨床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若誤診或治療方式有誤將會危及患兒生命[1]。為探討更為有效的小兒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診治對策,本文基于內科治療思路,探討了內科治療小兒阻塞性疾病的可行性和效果,情況令人滿意。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兒科和耳鼻喉科收治的56例呼吸道阻塞患兒,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齡7d~7歲,平均年齡(2+1.3)歲。其中7d~1歲18例,2~3歲28歲,>3歲20例。診斷方法:①觀察并判斷呼吸困難程度;②詢問患兒病史;③選用內鏡和影像學確診。病因:急性阻塞性喉氣管支氣管炎16例,急性喉炎12例,氣管支氣管異物17例,喉氣管支氣管痙攣7例,其他4例。
1.2 呼吸困難診斷標準
依據徐蔭祥教授提出的護呼吸困難分度診斷標準:Ⅰ:安靜時無呼吸正常,運動時有輕度呼吸困難;Ⅱ:安靜是有輕度呼吸困難,吸氣性喘鳴和吸氣性胸廓周圍軟組織凹陷,運動時呼吸加重;Ⅲ:明顯呼吸性困難,喘鳴較響,胸骨上窩、鎖骨上窩等軟組織凹陷顯著,出現煩躁不安;Ⅳ:嚴重三度呼吸困難癥狀,面色慘白或發(fā)紺,坐立不安,難以平復。本文56例患兒Ⅰ度23例,Ⅱ度22例,Ⅲ度7例,Ⅳ度4例。
1.3 治療方法
依據臨床診斷結果、疾病成因及呼吸困難程度采取針對性治療??紤]到2歲以下兒童阻塞性呼吸道疾病多為病毒性,無需使用抗生素,給予消炎、止痛藥即可,采取食鹽水漱洗咽部亦可,同時服用維他命A、B、C、E促進黏膜再生。2歲以上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則多系上呼吸感染或呼吸道感染激發(fā)細菌感染所致,多此類患兒先給予吸氧處理,再進行抗生素、激素抗炎、消除水腫和緩解呼吸困難。對由病毒引起上呼吸感染患兒,可給予口服或靜脈滴注10~15mg/(kg·d)三氮唑核甘,或三氮唑核甘2mg含服,1次/2h,6次/日,5d為一療程;也可口服潘生丁5mg/(kg·d),3d為一療程。對病毒性上呼吸道繼發(fā)細菌感染或抗生素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可依據青霉素類、復方新諾明和大環(huán)內脂類抗生素。同時行針對性治療。本文56例患兒12例急性喉炎者含服咽喉片,7例喉氣管支氣管痙攣采用氨茶堿解痙。
56例患兒在治療后12h內解除呼吸道阻塞,出現呼吸衰竭、腦水腫或心理衰竭等并發(fā)癥11例(其中急性阻塞性喉氣管支氣管炎3例,急性喉炎3例,喉氣管支氣管痙攣2例,氣管支氣管異物2例,急性纖維蛋白性喉氣管支氣管炎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9.6%。死亡3例(急性阻塞性喉氣管支氣管炎1例,氣管支氣管異物2例),病死率5.4%。本文56例患兒內科治療效果如表1。
表1 56例患兒內科治療效果統(tǒng)計(n,%)
3.1 小兒呼吸道阻塞性疾病臨床特征
小兒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系耳鼻喉科常見多發(fā)病,主要表現為喉部、氣管和支氣管梗阻性疾病。而異物、氣管支氣管炎癥等則是呼吸道梗阻的主要原因。從發(fā)病機制上來看,小兒喉腔氣管管腔相對狹小,黏膜下層較松弛,當炎癥或外來因素刺激時發(fā)生充血、腫脹和滲出,極易造成呼吸道阻塞[2-4],也正因為如此小兒呼吸道阻塞致呼吸困難程度較成人嚴重。呼吸困難是小兒呼吸道阻塞后最直接的表現,而呼吸道困難多由呼吸道炎癥引起,本文56例患兒中,系急性阻塞性喉氣管支氣管炎所致16例,系急性喉炎導致的則有12例,二者相加占總數的50%。其根本原因還是與小兒呼吸道解剖生理特點和機體免疫特點有關。小兒鼻部和鼻咽腔相對較短,鼻道狹窄,無鼻毛,鼻黏膜柔嫩,血管豐富。所以感染時鼻黏膜充血腫脹,易引起鼻塞,使吸吮發(fā)生困難,出現張口呼吸。另外,本文還有17例患兒系氣管支氣管異物所致,占30.4%,比例較高,分析原因可能是小兒天生好奇好動,缺乏基本的辨識能力,尤喜歡把小物件放入口中或鼻內玩耍,直接導致呼吸道異物出現。由于呼吸道阻塞直接導致呼吸困難,加上該病發(fā)病驟然,進展迅速,嚴重時會導致患兒呼吸衰竭或窒息死亡。因此臨床上要對患兒病情進行及時診斷和針對性治療,以提高搶救效果。
3.2 小兒呼吸困難診斷及治療
小兒呼吸困難診斷一般依據病史詢問、疾病性質等綜合評估。小兒以往病史對呼吸困難初步診斷有顯著的幫助。本文56例患者中,16例急性阻塞性喉氣管支氣管炎發(fā)病初期有上呼吸感染癥狀,持續(xù)咳嗽或聲嘶表現;17例氣管支氣管異物患兒均有異物吸入或吞入史,呼吸道異物一般會引起嗆咳;此外先天性病變、腫瘤等亦是小兒呼吸困難重要診斷依據。對小兒呼吸困難的治療,首先立即暢通呼吸道,在進行疾病性質、呼吸困難程度等確定。本文56例患者中絕大多數為中輕度,因此一般采取內科藥物治療即可治療,給予抗生素和激素干預,服用抗病毒藥物。同時,針對部分病癥較為明顯的疾病進行針對性處理,如對急性喉炎者含服咽喉片,喉氣管支氣管痙攣則采用氨茶堿解痙。對呼吸嚴重困難患兒,在采取常規(guī)內科處理無效后,則可能要采取氣管插管或切口外科手術治療。
[1] 孔維佳.耳鼻咽喉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
[2] 王雙樂,楊楚,李創(chuàng)偉,等.小兒危重呼吸道阻塞的臨床診斷和治療[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0,41(4):25l-254.
[3] Mohiuddin S,Siddigui MS,Mayhew JF.Esophageal foreign body aspiration presenting as asthma in the pediatric patient[J].South Med J,2010,45(7):91-93.
[4] 付桂玲.小兒呼吸困難誤診漏診臨床分析[J].小兒急救醫(yī)學,2011, 7(16):512-514.
R725.6
B
1671-8194(2013)20-01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