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教育法依循每個人不同性格量體裁衣,這就需要性格理論來把握尺度,四型人格理論就是能在教育中幫助家長更好把握尺度的一種性格理論。
該性格理論是筆者從德國教育心理學專家克里斯蒂娜·烏爾班所著的《你的孩子與眾不同》一書整合而來,并根據(jù)20多年個性化教育實踐對它進行了加減。希望更多的家長掌握這個簡單又實用的性格理論。
四型人格理論簡介
白紙上畫個十字,這就是四型人格的“家”。橫線左端站著冒險型,右端住著聰慧型;縱線上端坐著感情型,下端倚著現(xiàn)實型。
橫線上的“住戶”和縱線上的截然不同。
橫線上的眼光都關注自己的內心,我行我素,不顧別人:左邊冒險型,睜大眼看世界,熱情大膽敢說敢做,喜歡群居,有趣是做事的動力;它的性格短板則是淺嘗輒止、不愿深入,紅色最適合形容它。右邊聰慧型,瞇縫著眼看世界,性格比較固執(zhí),愛鉆牛角尖,凡事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漠視情感是它的性格短板,藍色最能形容它的深邃。
縱線上的眼光向外看,關注世界的規(guī)則,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上端感情型,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是行事準則,“你高興我更喜歡做,你不高興我就沒興趣”;易陷入別人的感情怪圈是它的性格短板,用綠色來形容它非常妥帖。下端現(xiàn)實型,做事循序漸進,是完成任務的專家,各種規(guī)則讓它更有安全感,而循規(guī)蹈矩、缺乏創(chuàng)造性則是它的性格短板,用黃色最適合形容它。
橫線上的兩個性格是生命系統(tǒng)發(fā)展的需要,縱線上的兩個性格是社會系統(tǒng)發(fā)展的需要,缺了一型就不能在社會要求和自身成長之間找到平衡。每個人天生就有四顆不同的性格種子,然而配比不盡相同,先天遺傳和后天教養(yǎng)決定了它,這就有了千差萬別的性格。
案例解讀:
4歲半孩子為何抑郁———感情型個案
4歲半的丹丹,原本非?;顫姡^了寒假就像換了個人,經(jīng)常獨自悶悶不樂地呆坐著。
通過詢問,我了解到,丹丹媽屬于大大咧咧的性格,一般不跟孩子說親昵的話或做親昵的動作。母女倆一起走,往往是媽媽在前,女兒在后。
這么小的孩子突然抑郁,若無外界刺激,一般都是親子關系出了問題。媽媽回憶說,過年時,丹丹去了奶奶家,媽媽說中途會去看她一次,結果沒去。
我觀察了一會兒丹丹,發(fā)現(xiàn)她說話很會察言觀色,很在乎別人的評價,而且這一能力遠超出同齡人。顯然,這是個感情型極強的孩子。
丹丹極想得到媽媽親昵的呵護,她覺得愛我就應該親親我,親昵的言行才代表真切的愛;而粗線條的媽媽卻忽略了這一點,覺得只要內心關心孩子,處處替孩子著想就是最真切的愛。
母女倆對“愛”的理解發(fā)生了分歧,媽媽毫無察覺,丹丹卻一直用自己幼稚的心努力探索、證明著媽媽對她愛的程度。寒假時媽媽的食言,一下子觸動了平時盤存的心結,于是就在小腦瓜中得出結論:媽媽不喜歡我。于是,丹丹失落了,抑郁了,寡言了……
我叫來丹丹,俯下身子對她說:“你特別想讓媽媽喜歡你,是嗎?”她明亮的眼睛看著我,點點頭。
“你看到過懷孩子的媽媽嗎?她們好辛苦,挺著個大肚子,干什么事情都很累的……”我夸張地做著手勢,用孩子的語氣跟她講述著,目的是讓丹丹更好地感受母女一體那種切不斷理還亂的愛。丹丹聽得極其認真。
“丹丹,其實你可以跟媽媽去說,‘媽媽,我想讓你愛我?!蓖nD了一下,我接著問:“你敢說嗎?”“敢?!钡さぽp聲回答。
那天下午我與丹丹媽談話到很晚才結束。回家后,丹丹見到媽媽第一句就問:“媽媽,你喜歡我嗎?”
“小小年紀,居然把這一句話憋了一天。”丹丹媽事后感慨地說。
了解了感情型孩子的性格特點,丹丹媽自然就細心了很多,盡量去體察女兒的微妙情感變化。媽媽改變了,孩子心病自然去除,活潑可愛的丹丹又回來了。
建議:
對感情型強的孩子,父母要多看他們的臉色說話,注意照顧孩子的情緒。如果父母因生氣打罵了孩子,要在氣頭過后馬上跟孩子道歉,告訴孩子,其實父母非常愛他,只是剛才生氣了,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因為感情型孩子特別需要理解尊重,你尊重理解了他,他就會很寬容,反之就會記仇。
此外,對于感情型孩子特別需要把握表揚和批評的分寸,否則孩子會盡量克制自己的情緒來滿足父母,壓抑時間久了,容易釀成心理疾患。若想讓感情型孩子聽話,最好的辦法莫過于讓他知道,你需要他的幫助,可以這樣跟他對話:“媽媽很累,你能幫幫我嗎?”“你這樣做幫了我的大忙,謝謝你哦!”但也不能利用過度,否則就會用愛將感情型孩子捆綁。
他為何堅持錯誤感覺———聰慧型個案
二年級男生銳,思維敏捷,喜歡科學,但情緒感知能力弱,說話眼睛不看人,我行我素不太與人交流。
那天課上做實驗,同學們搶著上臺,他非說女生豆豆已經(jīng)上過一次,其他同學給他指出記憶錯誤,他依然堅持己見。課下,我跟他進行了一番溝通。
“是不是你的感覺出了問題?”我耐心地問。
“我的感覺從來不會錯?!彼卮鸬靡荒樚谷弧?/p>
銳8歲了,性格有點偏執(zhí),不肯認錯。和別人發(fā)生糾紛時,不是別人妥協(xié)不予追究,就是被人批評指責一通了事。但不管哪種,都只是將問題當灰塵埋在了地毯下面,這讓他自以為是的做法愈演愈烈。
銳喜歡科學,我就抓準這一點,也許能跟他的內在理論鏈接,打開他的心門,學會認真傾聽別人的聲音。
我讓他看著我的眼睛,問:“你以后肯定要當科學家,是吧?”
“嗯?!变J認真回答。
“還要到國際上去領諾貝爾獎,是吧?”銳看著我的眼睛點頭。
“那你以后要跟人交往的,對吧?如果以后你的感覺發(fā)生了問題,就像今天,明明不是這樣,感覺卻告訴你這樣,還不肯聽人解釋,怎么跟人溝通……你覺得這樣好嗎?”我緊追不放。銳搖了搖頭。
“那現(xiàn)在你是不是覺得今天的感覺出了問題?”
“嗯?!变J點頭答應,偏執(zhí)突然間消失得無影無蹤。聰慧型性格的孩子內心單純,一旦你的話入了他的理,就會冰釋前嫌。
“以后,你想跟人溝通,不要老用手打人家(他總是用打人的方式想引起別人注意),好嗎?”
“好?!变J輕聲回答,整個人比先前和氣了很多。
建議:
對聰慧型孩子,一定要注意提高情緒感知能力。在平時的教育中,當孩子進入“偏執(zhí)”狀態(tài)時,父母先退出來,不要就“公理”窮追猛打,也不能求太平不再追究,而是要設法在孩子的“私理”和“公理”間找到鏈接,打開孩子心門,一點點地讓孩子學習和客觀世界的碰撞,為人際交往能力打下良好基礎。
(作者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工作多年,目前正受出版社之約根據(jù)自己多年實踐寫作情商方面的書。)
編輯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