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小金的童年生活幾乎是灰色的。出生于1994年2月的他,7歲時父母就離異了。母親的離去對他是致命的打擊,冰冷的房間,伴隨著父親不耐煩的教訓和呵斥,小金跌跌爬爬地長大了。他想通過做錯事引起父親的注意,可是打工養(yǎng)家的父親,背負生活艱辛根本無暇關注兒子的內心需求。小金在外面惹事后,除了遭到父親暴打,父子間再沒有什么可交流的。小金開始說謊,以謊言應付父親的棍棒;偷竊、逃學曠課更成了家常便飯。小學畢業(yè)后,小金就輟學了。
無所事事的小金經常與社會不良青年混在一起。一次偶發(fā)事件讓小金感到了刺激、好玩,他用點完煙的打火機點燃了一個小區(qū)樓下的垃圾堆,看著燃燒的火焰,小金內心竟有說不清的狂喜,隨后又有隱隱的擔心,趕緊找了個公用電話報警,并且加入到了救火的行列。就這樣,一次一次……最終造成了兩個無辜生命被燒死的慘劇。
法律鏈接:
小金故意放火焚燒他人財物,危害公共安全,使公民財產遭受損失,并致二人死亡,他的行為已構成放火罪。鑒于小金犯罪時未滿18周歲,依法應當從輕處罰。小金主動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實和前面數次的放火行為,屬于自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有關規(guī)定,小金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5年。
解析與建議:
小金以攻擊性和反社會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被稱為“品行障礙”(簡稱CD,即conduct disorder)。該行為侵犯他人的基本權力,并違反相應年齡的社會標準和規(guī)范,主要表現為攻擊他人、偷竊、放火、破壞、離家出走及逃學等品行問題。兒童品行障礙是一種發(fā)展性障礙,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干預,持續(xù)時間過長,問題會變得更加復雜、嚴重;如果發(fā)展至青少年時期,很有可能淪為罪犯。
影響兒童品行障礙的主要因素有家庭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對品行障礙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往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對兒童的影響是根本性的甚至是終身的。父母婚姻不和睦、父母有犯罪史、家庭經濟狀況差,以及父母管教兒童的方法不當、態(tài)度不一致,是兒童品行障礙形成的重要因素。
案例中,父母離異是導致小金品行障礙的第一要素,尤其是失去了母愛、缺少家庭溫暖都加劇了小金品行的滑坡。父母有義務為孩子創(chuàng)造溫暖的家庭環(huán)境,家,可以不富??梢詥斡H,但不可以沒有親情,這是兒童獲得安全感的基礎。父母愛孩子,并且要科學地愛孩子,他們才能健康地成長。
2、心理因素。品行障礙兒童具有情緒不穩(wěn)、好攻擊、沖動性和適應不良等心理特點。對于兒童早期在心理和行為發(fā)展上的一些偏離,很多父母會采取粗暴的處理方式和回避的態(tài)度,這將使孩子的心理變得更加存有敵意和違抗意識,久而久之發(fā)展為品行障礙。同時,兒童的學業(yè)失敗和同伴的排斥也是品行障礙的重要前置因素。學業(yè)失敗導致兒童自卑和對學習產生厭惡,而當兒童獲得自尊的正當途徑遭到失敗后,他們便轉向以不正當的途徑獲得自尊。因此,父母在面對孩子學業(yè)失敗或者遭到同伴排斥時,一定要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尋找孩子喜歡或者擅長的領域,幫助他重新建立起自尊和自信,而不要一味責罵孩子,包容和鼓勵是孩子獲得自尊的重要途徑。
其實在小金潛意識里一直渴望建立一種自尊,他數次縱火是渴望獲得社會和家庭關注,是他消除強烈焦慮、憤恨情緒的一種方式,這是典型的兒童品行障礙的表現,但沒有人理睬他,更沒有人關注他,最終才釀成傷害兩條生命的慘劇。
3、社會因素。社會學理論認為,個體的行為是后天習得的。后天的成長環(huán)境對兒童的行為表現影響非常大,比如周圍人的行為、父母的舉止、媒體的宣傳內容等都直接影響著兒童的行為。其中伙伴因素在兒童品行障礙中很關鍵,如伙伴的衣著、發(fā)型、喜好、講話方式等都可能對孩子的行為產生影響。
小金交往的朋友大多是社會上的不良青年,行為方式自然表現為非常態(tài),悲劇的發(fā)生與他的擇友標準有一定的關系。父母一定要關注孩子交往的伙伴,了解孩子在跟誰玩,玩什么,及時調整孩子的交友圈,當然這應當從兒童期就養(yǎng)成,父母最明智的做法是默默關注,無痕調整。許多父母在孩子長大了,進入青春期了,突然想了解孩子的交友情況,于是橫加干涉,不停逼問,有的甚至像香港狗仔隊一樣,跟蹤、打聽,這樣做反而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影響親子關系。當然,孩子需要朋友,有的父母認為不讓孩子交朋友就可以避免外界的不良影響,其實,沒有朋友的孩子未來更可怕。
(案例中人物系化名)
(作者系江蘇警官學院少年法律診所教師)
編輯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