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陪嫁品有鋼琴一臺,倒不是附庸風雅,因為確實能彈彈曲子。我曾經夢想著圓個考級夢,結果歲月蹉跎,工作繁雜,一直未能如愿。有了女兒,便想著讓她趁年少學點兒,也算對得起這臺鋼琴。
然而,女兒學琴的過程卻波瀾起伏。初學時,尚年幼,帶著她拜師學藝,每周兩次課,每天都陪著她練琴數小時,效果著實明顯。在練習時難免有悲有喜,她哭過,也得意過,被我逼、罵、打,也被各種手段獎勵過。看她小小年紀就被困在琴上,我也實在于心不忍,學完一期后,就想著該讓她放松一段時間,怕她會失去興趣。然后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練習,我懷了老二,她也不再拜師,我自己教她,也有了一些進展。無奈孩子卻是越來越散漫,對琴越來越不感興趣了。
上了小學,當以學業(yè)為重,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是第一緊要大事,學琴就被擱置了。直到假期,再讓女兒練習練習,她卻越發(fā)抗議了。到了二年級,更是叫都叫不動她了。學校有免費興趣班,我明明指定她報鋼琴,她卻自作主張選了竹笛班,還振振有詞地說:“老師說的,自己喜歡什么就報什么!”
我曾經在初中學過豎笛,總覺得吹響笛子很需要技巧,而竹笛比豎笛要難得多。二年級的女兒要學竹笛,在我眼中簡直是個笑話!
我不抱任何希望地告訴她:好,是你自己要學的哦,學不會我可不管!
她就這樣一意孤行、熱血沸騰地學了起來,幾節(jié)課下來,居然也能吹響了,那副一本正經吹奏的樣子煞是可愛。她得意極了,總在做完作業(yè)后吹吹笛子,快樂的笑容寫滿臉上。
我嘆了口氣:就這樣吧,音樂是共通的,訓練一下她的樂感和識譜能力也好。
然而,爺爺、奶奶、先生和我總期待著她再次奏響鋼琴,可是每次她都執(zhí)拗地皺著眉、搖著頭……
這天晚飯后,兒子被爺爺奶奶帶出去散步,先生加班未歸,家里只剩我和女兒。我心血來潮,找來自己的琴譜,在鋼琴上練練手。練習,停下認譜,重復練習……這曲子也許并不好聽,卻讓我回憶起當初在學校第一次來到琴房區(qū),聽到從多間琴房中傳來的各種各樣的練習曲聲,總覺得這種斷斷續(xù)續(xù)、破碎支離的練習曲很動聽,比起演奏家演奏的完美曲子來,更有一種說不上的愉悅美感。
這天我練習的曲子很雜,有師范畢業(yè)時過關的曲子,也有民歌《蘭花花》,還有世界名曲《夢中的婚禮》《童年的回憶》《水邊的阿蒂麗娜》等,每首都彈不熟,但也別有韻味,一些地方用上延音踏板之后就更加富有鋼琴的優(yōu)美意境了……
不知不覺中,女兒已來到了我的身邊,她撲閃著大眼睛,幽幽地跟我說:“媽媽,我也想彈彈。”我欣然讓位,她拿起自己的琴譜,坐上琴凳。我在另一房間做家務,耳邊傳來了她最近新學的曲子,這是高師教材上一首改編得很有意境的練習曲,在并不熟練的彈奏中,女兒用她自己的理解,也配上了延音踏板,仿佛有片片小花緩緩落下。女兒彈得很有感覺,就算錯了,我也不去打擾,不像以前那么苛求。
我一邊做著家務,一邊傾聽著女兒的演奏,回想起當年自己和女兒的那些學琴往事。
少女時代的我,曾經自學了口琴,還去學了豎笛、小提琴,還會用室友的二胡、琵琶彈奏《小星星》之類的簡單歌曲。那時的我,一直對英語里要將彈琴說成“play piano”非常地不理解,鋼琴應該用“演奏”才夠檔次,為什么在老外那里是“玩”?難道是英語詞匯少的緣故嗎?直至現在,我似乎能理解了。
音樂,無國界,無代溝,音樂可以上得維也納的金色大廳,也可以去得任何一個窮苦國家的街邊。就算在國人眼中無比高雅的鋼琴,可以考級,當然也可以play!看兩歲的兒子坐在琴凳上敲打鍵盤也頗有樂子,誰說他不是在享受音樂?
我的女兒,她也愛音樂,她也在試著play音樂,我為什么要用考級、節(jié)奏、熟練程度、識譜能力等等這些東西去束縛孩子呢?當我逼著孩子練習一首首枯燥的練習曲時,當我期望女兒和“懶惰”作斗爭時,我似乎忘記了最初的原點。誰能不出錯?每次出錯就會遭到我的指責,那是女兒害怕的。為什么不寬容她的過錯呢?我愛音樂,我就應該讓孩子愛音樂,應該讓她多欣賞音樂,讓她對鋼琴充滿興趣。
我慶幸,女兒自己選擇了竹笛,開始了對一種樂器的大膽探索;我慶幸,我用優(yōu)美的演奏重新喚起她對鋼琴的興趣;我慶幸,我的孩子還沒有被各種嚴苛的樂理要求束縛,她還能主動自發(fā)地去“玩”音樂;我慶幸,改變教育方式,還來得及!
興趣是要培養(yǎng)的,這一點做父母的都知道,然而培養(yǎng)的方法,才是需要注意的!當功利心迷蒙了我們的雙眼時,當我們遭遇失敗幾乎要放棄時,不妨將思緒整理清晰,回到最初的原點,想一想,什么才是我們最初的本真的意愿。
音樂,是可以用來Play的!
小建議:
我們不妨抱著培養(yǎng)孩子興趣的出發(fā)點,由著孩子縱情play音樂,在家庭環(huán)境中營造輕松玩音樂的氛圍,使得音樂真正發(fā)揮出可以陶冶情操、開啟心智的魅力,那才能使孩子終身受益。
聽中玩:閑暇時,和孩子一起傾聽、欣賞一段彼此都喜歡的曲子,談論彼此的感受,讓孩子學會理解音樂、表達出自己的音樂見解。
玩新鮮:經常帶孩子接觸各種好玩的樂器,培養(yǎng)孩子大膽探索、勇于嘗試的精神,使他對音樂保持好奇求鮮的態(tài)度。
會玩很實用:購買相應的小學音樂課本,讓孩子在家里也能翻翻音樂課本,經常哼唱學過的和沒學過的歌曲,并用笛子吹奏、用鋼琴自彈自唱,讓孩子發(fā)現演奏樂器是一種非常實用的能力。
大膽玩:要讓孩子知道,媽媽并不關注“會不會”“好不好”,重要的是在玩音樂時要全身心投入,放開手腳去“玩”。會樂器的家長也可以經常練習樂器彈奏,讓孩子知道錯誤的發(fā)生很正常,而避免錯誤的方法就是勤加練習,多讓孩子體驗練習后成功演奏的滿足感。
玩出品質:對于孩子保持得比較穩(wěn)定的興趣,則要提供更具挑戰(zhàn)性的機會讓孩子去“玩”,在“玩”中獲得娛樂身心的滿足感。家長要引導孩子玩得好,還要在“玩”中學會合作,學會集中注意力,學會堅持。在自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家長要經常鼓勵表揚孩子,讓孩子樹立“我主動、我就能行”的自信心……這些都是終身受益的品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音樂,是可以Play的!
編輯 吳忞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