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
呃逆俗稱打嗝,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xiàn)象,由膈肌痙攣收縮而引起,一般病情不重,可自行消退。但也有持續(xù)時間較長的,成為頑固性呃逆。引起呃逆的原因有如下幾點:①生氣后使肝氣犯胃;②飲食過急,或飲食時說話嬉笑,涼氣沖胃:③過食生冷使胃中寒冷:④病久脾胃陽虛:⑤病后胃陰不足等。均會使胃氣上逆發(fā)生此癥。伴有陽虛胃痛者拔罐后可服姜汁水以溫中驅(qū)寒;肝氣犯胃,胃陰不足者,可喝煮蘿卜湯、喝紅薯粥、糯米湯,紅棗粥等。
罐療穴位
內(nèi)關(guān)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橈側(cè)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側(cè),當(dāng)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1橫指處。
膻中穴位于胸部,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連線之中點。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
天樞穴位于腹中部,臍中旁開2寸。
氣海穴位于下腹部,臍下1.5寸。
溫馨提示
民間有早吃姜開胃,晚吃姜爛肺之說,故晚上不宜喝姜汁水。
罐療保健法
將少許潤滑油涂抹背部。沿督脈和膀胱經(jīng)自上而下走罐,以皮膚微紅為度;然后做基本療法5~10分鐘。
配膻中、中脘、章門、天樞、公孫、氣海、內(nèi)關(guān)、足三里穴,留罐5~10分鐘。
溫馨提示
呃逆的治療原則以“理氣降逆”為主。李女士因情志所傷,呃逆不止,病有8年之久;罐診后發(fā)現(xiàn)其“肺”晦紫色瞬間退為棗紅色、“心”呈棗紅色、“脾”呈紅色、“胃”呈白色、“肝”血虛、“下焦”呈白色;其臟腑映象表現(xiàn)為肝氣橫逆、肝脾不和、上實下虛。故采用疏肝降逆為主的治療原則,用走罐加基本療法,配中脘、膻中、章門、足三里、涌泉等穴交替使用。罐療1次后呃逆現(xiàn)象立減,3個療程后痊愈。全家人皆大歡喜。此類患者,行罐后,放屁多,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