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凱,毛用敏
(1天津醫(yī)科大學,天津300070;2天津市胸科醫(yī)院)
目前發(fā)現至少150種原發(fā)性高血壓(EH)候選基因,對這些候選基因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單個基因,而對涉及多系統(tǒng)、多基因的協(xié)同研究報道較少。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我們觀察了天津市漢族人群中 SELE rs5361 A/C、eNOS rs1799983 G/T、GNB3 rs5443 C/T和AGT rs699 C/T 4個EH相關基因多態(tài)性,并探討了4個基因多態(tài)性與天津市漢族人群EH的關系?,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同期天津市胸科醫(yī)院收治的EH患者177例(EH組),均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壓治療指南分類標準,即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并排除其他繼發(fā)性因素。其中,男95例、女82例,年齡(57.45±9.83)歲。同期選擇該院健康體檢者212例(對照組),均無高血壓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治療史,無高血壓家族史。其中,男104 例、女108 例,年齡(55.25 ±9.73)歲。所有研究對象為天津市漢族人。
1.2 方法
1.2.1 DNA制備 取所有研究對象外周靜脈血3 mL,枸櫞酸鈉抗凝,按照天根血液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說明書方法提取基因組DNA。所得DNA溶液濃度在 30 ~200 ng/μL,OD260/OD280為1.7 ~2.0。
1.2.2 SELE rs5361 A/C、eNOS rs1799983 G/T、GNB3 rs5443 C/T和AGT rs699 C/T基因多態(tài)性分型 采用貝克曼—庫爾特公司的SNPstream基因分型系統(tǒng)的單堿基引物延伸—微陣列芯片法分型方法,嚴格按照貝克曼—庫爾特公司提供的標準操作進行。使用引物設計工具(http://www.autoprimer.com)設計每個SNP位點的一對PCR引物和一個用于單堿基延伸步驟的探針。基因多態(tài)性分型的主要步驟:PCR擴增與純化、單堿基延伸和芯片雜交反應。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軟件,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Fisher精確概率法。采用 PHASE v2.1[1,2]軟件進行單體型構建及頻率估計。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分布 經χ2檢驗,兩組基因型頻率符合Hardy-Weinberg遺傳平衡,具有群體代表性。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見表1~4。
2.2 兩組單體型分析比較 每種單體型在兩組間的分布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5。
表1 兩組SELE rs5361 A/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比較
表2 兩組eNOS rs1799983 G/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分布比較
表3 兩組GNB3 rs5443 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分布比較
表4 兩組AGT rs699 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比較
表5 兩組SNPs單體型分析比較(頻率值)
迄今為止,已報道的EH候選基因至少150余種。但EH是一種多因素復雜疾病,其發(fā)生是環(huán)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多個微效基因相互累加的結果,而且基因變異的性質和等位基因的頻率在不同人群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3]。盡管國內外關于EH相關基因的報道很多,但研究結果多不一致且可重復性差。王佐廣等[4]發(fā)現,SELE rs5361在男性和女性EH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李東寶等[5]發(fā)現,eNOSrs1799983與中國漢族人EH發(fā)病相關,并與GNB3 rs5443等位基因對EH的發(fā)生具有協(xié)同作用;王丹[6]發(fā)現AGT rs699多態(tài)性與山西地區(qū)人群患EH相關。而其他研究[7~10]卻得到相反的結論。此外,目前EH相關基因的研究多為單個位點的變異分析,同時對多個基因進行檢測分析的報道較少。
本研究采用基因芯片技術和病例對照研究方法,同時檢測4個 EH相關基因的 SNP位點,即SELE rs5361 A/C、eNOS rs1799983 G/T、GNB3 rs5443 C/T和AGT rs699 C/T,并對其頻率及單體型進行分析。結果發(fā)現,EH組與對照組中,4個EH相關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單體型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檢出的單體型主要有15種,在EH組中只有11種,但分布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檢測的4個EH相關基因與天津漢族人群EH發(fā)病無關。
本次研究雖然分析了多個EH候選基因,但是每個候選基因的位點僅為一個。而一個位點的變異能否對基因產物的表達產生較大的作用,仍有較大的爭論。因此,與EH相關基因多態(tài)性對EH的影響有待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1]Stephens M,Smith NJ,Donnelly P.A new statistical method for haplotype reconstruction from population data[J].Am JHum Genet,2001,68(4):978-989.
[2]Stephens M,Donnelly P.A comparison of bayesian methods for haplotype reconstruction from population genotype data[J].Am J Hum Genet,2003,73(5):1162-1169.
[3]沈洪兵.基因多態(tài)性與疾病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問題與對策[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5(9):766-768.
[4]王佐廣,牛秋麗,顧偉,等.E選擇素基因C602A和T1559C多態(tài)性與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相關性[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1,91(18):1238-1241.
[5]李東寶,華琦,皮林.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和G蛋白β3亞單位基因C825T多態(tài)性對高血壓的協(xié)同作用[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06,27(4):480-484.
[6]王丹.AGT基因M235T多態(tài)性與原發(fā)性高血壓在山西地區(qū)的相關性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
[7]王忠,陳少澤,汪道文,等.E-選擇素基因多態(tài)性與新疆維吾爾族、漢族原發(fā)性高血壓相關性研究[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0,27(6):982-984.
[8]鄒放君,唐斌,何芳,等.eNOS基因標簽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新疆漢族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1,27(11):2049-2055.
[9]王惠凌,李震中,陳寧,等.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GNB3基因多態(tài)性的研究[J].臨床薈萃,2011,26(9):766-768,771.
[10]沈國民,龔平原,趙曉,等.AGT基因M235T多態(tài)與原發(fā)性高血壓相關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7(2):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