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輝
(云南省德宏州婦幼保健院 云南 德宏 678400)
輸尿管狹窄是由于先天性、炎癥、腫瘤、代謝等多種原因導致的一種泌尿外科常見疾病,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是采用開放手術處理,但存在嚴重的缺陷,比如手術創(chuàng)傷大、并發(fā)癥多、康復慢等。隨著科技的進步,輸尿管鏡技術的應用使得輸尿管狹窄的治療得到了較好的改善。應用輸尿管鏡手術治療輸尿管狹窄的微創(chuàng)治療已成為治療輸尿管狹窄的首選方案。本文針對2010-2012年在我院利用輸尿管鏡手術住院治療的80例輸尿管狹窄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研究其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共有80例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齡22-61歲,平均年齡40.6歲。輸尿管狹窄部位:左側22例,右側21例,上段14例,中下段13例,腎盂輸尿管連接部位7例,輸尿管切開取石后狹窄3例。所有患者輸尿管狹窄處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擴張和腎積水。
病例選擇標準:a.影像技術檢查診斷確實存在明確的輸尿管狹窄;b.狹窄段長度不超過1.5厘米;c.存在明確的側腎區(qū)疼痛癥狀;d.尿檢無明顯感染,患側腎臟無明顯膿化癥狀。
1.2 方法:采用輸尿管腎鏡手術對患者實施治療。對患者采用基礎麻醉和表面麻醉相結合的方式或者采用連續(xù)硬膜外麻醉對患者進行麻醉,患者取截石位,將輸尿管鏡經尿道置入,應用液壓灌注泵水壓使輸尿管口擴張,將斑馬導絲置入,并將輸尿管鏡在導絲的指引下置入到輸尿管,通過控制灌注水壓緩慢的將輸尿管鏡進入到病變部位。由于視野不清,輸尿管口辨認困難以及輸尿管口和壁內段狹窄等原因造成輸尿管鏡在進入輸尿管口和輸尿管壁內段時比較困難和通過輸尿管壁內段上行時比較困難[1]。因此,在導絲的指引下,輸尿管鏡可緩慢硬性的通過狹窄部位,之后視野即變寬闊,對于進鏡的阻力也減弱。繼續(xù)推進輸尿管鏡向前直至到達腎盂,利用輸尿管鏡本身來擴張管腔。待擴張合適后于輸尿管鏡下置F8或兩根F5雙-J管。也可以通過操作孔道將鈥激光光纖插入到狹窄處,調節(jié)激光能量為3-4J,頻率10-12Hz,將狹窄處輸尿管壁全層至周圍脂肪組織切開,并用輸尿管鏡本身擴張使得進鏡退鏡無明顯阻力,于輸尿管鏡下置F8或兩根F5雙-J管。待管腔充分擴張后行內引流術,3-6個月后拔管。手術后一周進行常規(guī)泌尿B超以及KUB檢查,觀察有無血腫、外滲等情況;術后3個月進行泌尿B超以及KUB檢查,觀察上尿路狀況;拔管后3個月進行B超和IVU檢查,觀察腎盂積水緩解情況和腎功能恢復情況。
1.3 療效評定指標:顯效:拔管后3個月B超和IVU檢查表明腎盂積水狀況明顯好轉,輸尿管狹窄部分消失或較治療前變寬,輸尿管擴張減輕,腰部脹痛癥狀消失且無明顯感染情況。有效:拔管后3個月B超和IVU檢查表明腎盂積水狀況有所改善,輸尿管狹窄部分消失或較治療前變寬,輸尿管擴張減輕,腰部脹痛癥狀消失或者明顯好轉且無明顯感染情況。無效:拔管后3個月B超和IVU檢查表明腎盂積水狀況無改善甚至加重,輸尿管狹窄無變化或較治療前加重,輸尿管擴張加重,腰部脹痛癥狀無變化且出現明顯感染情況。治愈=顯效+有效。
80例患者中有76例經手術后治愈,治愈率95%。術后通過靜脈腎盂造影、超聲波等影像技術顯影表明腎盂積水狀況明顯好轉,輸尿管狹窄部分消失或較治療前變寬,輸尿管擴張減輕。術后6個月后有6例患者輸尿管狹窄復發(fā),再次進行輸尿管鏡手術治療,術后6個月檢查,腎盂積水狀況明顯好轉,輸尿管狹窄癥狀消失,腎功能恢復良好,見表1。
由于先天性因素、手術損傷、炎癥腫瘤、代謝等原因造成的的輸尿管狹窄會導致輸尿管梗阻以至于引起梗阻上段尿路擴張的繼發(fā)性病變,引起腎積水、腎功能下降甚至腎功能的完全喪失。傳統(tǒng)上多采用開放手術治療,容易造成患者創(chuàng)傷面積達,并發(fā)癥多、康復慢、術后效果不確定,狹窄再發(fā)率較高等缺點。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輸尿管鏡手術治療輸尿管狹窄的應用極大地改善了輸尿管狹窄的治療效果。其中包括硬鏡擴張、球囊擴張、鈥激光內切開冷刀等微創(chuàng)方法治療輸尿管狹窄[2]。
表1 治療效果
本研究中80例患者中有76例經手術后治愈,治愈率95%。術后通過靜脈腎盂造影、超聲波等影像技術顯影表明腎盂積水狀況明顯好轉,輸尿管狹窄部分消失或較治療前變寬,輸尿管擴張減輕。術后6個月后有6例患者輸尿管狹窄復發(fā),再次進行輸尿管鏡手術治療,術后6個月檢查,腎盂積水狀況明顯好轉,輸尿管狹窄癥狀消失,腎功能恢復良好。我們認為,運用輸尿管鏡手術治療輸尿管狹窄對于大多數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且可同時對于結石息肉也有較好的治療作用,達到了雙重治療輸尿管狹窄的目的。
對于輸尿管鏡硬性擴張,主要用于治療狹窄程度輕、狹窄段較短的患者。由于輸尿管管腔的變窄,彈性降低,輸尿管鏡在進鏡過程中往往比較困難。因此,我們先將導絲通過輸尿管的狹窄段,之后在導絲的引導下通過加大輸尿管鏡的推力使其通過狹窄段并利用輸尿管鏡鏡體進行擴張。同樣,在退鏡的過程中動作要緩慢輕柔,同時加大灌注液的流量來使得輸尿管得到擴張,若阻力過大可采取旋轉退鏡法,以避免輸尿管管壁的損傷[3]。
另外,有研究表明[4],進行輸尿管鏡手術需要一些良好的條件:a.由于狹窄導致的腎積水極易引發(fā)腎盂內發(fā)生感染并在狹窄段發(fā)生炎癥反應,手術過程中易出血,造成視野模糊,不利于手術操作的進行,術后也不易愈合,因此在術前應妥善做好預防和控制感染。b.應當根據狹窄段的部位和長度等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比如對于輸尿管狹窄并發(fā)結石的患者,應采取輸尿管狹窄擴張,電切開后行碎石取石術,除去結石。
輸尿管狹窄部位切開后常于輸尿管鏡下置F8或兩根F5雙-J管其目的在于保持輸尿管在切開部位的連續(xù)性,對于內壁粘膜的修復具有很好的作用。期間需要利用抗生素等藥物進行抗感染預防和治療[5]。
輸尿管鏡手術治療輸尿管狹窄效果良好,具有微創(chuàng)、安全、有效、簡單等優(yōu)點,對于治療輸尿管狹窄具有特別的優(yōu)勢,同時,隨著輸尿管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我們相信大部分輸尿管狹窄患者都可以通過該手術方法得到治愈。
[1]李強,梅建成,王濤,羅發(fā)彩,揭敏.輸尿管鏡手術入鏡困難的原因與對策[J].吉林醫(yī)學,2012,33(13):3142-3143
[2]周進,白鐵男.輸尿管鏡技術在輸尿管狹窄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2,15(4):490-492
[3]趙永斌等.輸尿管鏡腔內治療輸尿管狹窄的臨床分析[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2,12(4):331-333
[4]尹影,李超,楊水法.輸尿管鏡手術治療輸尿管狹窄[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4,25(11):1244
[5]邱建新,保庭毅,楊增悅,巨生產,張順.鈥激光經輸尿管鏡手術治療輸尿管狹窄[J].中國內鏡雜志,2005,11(7):719-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