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潔
資深心理治療師,北京服裝學院特聘教師。創(chuàng)辦兒童教育機構,致力于兒童心理學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在兒童心智測評、親子關系等方面有豐富經驗,長期舉辦各種形式的育兒沙龍、親子講座和夫妻共同成長工作坊。
最近,學堂里的幾位媽媽都集中提到了孩子膽小的問題,其實現(xiàn)在這個問題很普遍,只是孩子的表現(xiàn)方式不盡相同。有的媽媽說:膽小是天生的,跟我小時候一樣, 長大就好了。其實,孩子身上的特性,只有30%受先天因素的影響,絕大部分都是在成長中逐漸形成的。所以家庭環(huán)境、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至關重要。
不合群的小姑娘
大多數(shù)女孩兒的膽小,容易表現(xiàn)為沉默寡言、害羞孤立、獨來獨往。朵朵就是這樣,在學校里,她很不合群,大家都玩游戲時,她總是找地方藏起來。
我找出不同顏色、不同粗細的蠟筆,讓朵朵隨便畫一幅畫,畫里要有她和爸爸媽媽。
朵朵選了最粗的黑色蠟筆,她畫的爸爸飄在天上,連五官都看不清。媽媽則畫得很大,但是腿一長一短。單從這幅畫來看,濃重的黑色表明孩子內心缺少溫暖和希望;爸爸給予孩子的愛很缺乏;而媽媽對她的愛,是不太穩(wěn)定的。
接下來我了解了朵朵的家庭環(huán)境。朵朵的爸爸長期出差,很少回家。朵朵一直是姥姥帶,被照顧得很妥帖,朵朵媽則一直沒有進入一個母親的角色。朵朵4歲時,姥姥被查出癌癥,突如其來的生活重擔讓朵朵媽難以承受,她請了保姆照顧朵朵。
半年后,姥姥去世了。朵朵在短時間里失去了至親,只有陌生的保姆照顧她。她覺得自己被拋棄了,形成了強烈的自我保護欲望,將自己包裹起來,切斷了與外界的情感維系通道,所以她在對外交往中,顯得很不合群。我給朵朵做了很長時間的心理干預,現(xiàn)在她雖然還是不怎么和別人玩,但不再躲起來了。老師讓朵朵做了班干部,她和同學間的溝通和交往也逐漸多起來。
女孩兒的安全感建立非常重要,這直接影響到她日后在愛情和婚姻上的幸福度。
一個男孩兒的眼淚
接兒子放學,在校門口看見了六年級小胖墩兒濤濤。他的臉被一個精瘦的淘氣包抓了幾道血印兒,他媽媽又心疼又氣憤,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希望老師盡快解決問題。
等人都散了,她推搡著兒子,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你怎么那么笨呢!他打你,你怎么不還手?”小胖墩兒低著頭,不說話。他被欺負,沒得到安慰,還遭到了批評。我看著不忍心,對濤濤媽說:“孩子現(xiàn)在是受害者,最需要撫慰?!边@時,濤濤委屈地哭了。
濤濤媽當然是心疼孩子的,但她和很多家長一樣,在孩子惹了麻煩后,本能反應都是先罵一頓,出出氣,也就是先處理自己的情緒,之后才會想到孩子。濤濤媽以前要求兒子上學要聽話,不許惹事,孩子被欺負了又埋怨他懦弱,這會讓孩子不知所措。
濤濤一看就是個老實孩子,這也是他被欺負的原因之一。他這種性格的形成,跟濤濤媽的強勢教育是分不開的,在長期被壓制的教育下,孩子很容易形成低自尊的人格,變得膽小怕事。
我們常在新聞中看到,一個平??雌饋沓聊蜒缘暮⒆?,做出很極端的事情,讓人難以置信。其實,這和從小的壓抑和順從是分不開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被壓制的順從會積壓成憤怒,再嚴重些就會轉化為仇恨,只要有一個導火索,壓抑多年的憤恨就會爆發(fā)出來。
“窩里橫”和“往后藏”
媽媽帶3歲的甜甜去見朋友,但甜甜見了生人就藏在媽媽身后,低著頭,不說話。膽小害羞的孩子,心里的門是慢慢打開的,要多給他們一些等待。媽媽在帶甜甜見朋友之前,可以事先做好心理建設,比如可以這樣說:等一下咱們要見的是媽媽的朋友,有哪幾位,她們都非常喜歡你。媽媽希望你和阿姨們問好,如果不想,那就笑一笑,可以嗎?
陌生的人和環(huán)境會讓膽小的孩子變得拘謹,只要讓他感覺到這個環(huán)境是接納他的、是安全的,他就能自在起來。甜甜媽的朋友們,最好不要一下子圍過來,捏孩子的臉或是摸頭發(fā),表達喜愛。孩子很可能被這突然的熱情嚇到,最好能多給他點兒時間融入環(huán)境。
還有一種類型就是“窩里橫”——在家里很活躍,出門就蔫了,這在獨生子女身上很常見。這是因為家里人的溺愛讓孩子一直很自我,當他與外界交往時,延續(xù)了這種經驗,希望別人能像家人那樣接納他,但這種期待不可能得到滿足,受到打擊后,孩子會瞬間退回自我保護的殼里,再出去時就變得謹小慎微。對這樣的孩子,除了要少一些溺愛,還要讓他意識到內外有別,幫他建立一些與外界交往的規(guī)矩。
我們提到的缺乏安全感、低自尊人格以及未滿足期待,其實正是讓孩子變膽小的主要原因。家有膽小鬼,父母要對他們無條件接納,讓他們擁有良好的安全感和歸屬感,以及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尊重他的個性特點,不過度保護,也不壓制和貶損,多給孩子積極的肯定,讓他更自信地與外界交往。同時,家庭成員間要有穩(wěn)定、平等的關系,遇到矛盾時,要和平友好地解決。
沒有與生俱來的膽小,只有不適時作出努力的父母。父母對自己的教養(yǎng)方式多一些反思和修正,孩子的未來就會多一些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