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藍
玩了幾個月朋友圈,我覺得自己得了一種很嚴重的病,這種病叫“不嘚瑟就會死”。
中午沒什么可吃的,我給自己煮了一碗方便面。我在方便面里加了煎蛋、煙熏火腿、鮮艷欲滴的西紅柿,還特意用淘來的純白骨瓷碗來裝。拍下圖片,用美圖軟件把圖片修得美輪美奐,輔以軟件里自帶的詩意文字,這碗面頓時充滿了文藝氣息。輕輕觸動手機屏幕,系統(tǒng)顯示發(fā)送成功,我滿意地放下手機,等著小伙伴們點“贊”。
吃完面,還來不及抹嘴巴,我就急不可耐地上了朋友圈,果然在“發(fā)現(xiàn)”里面多了一個紅紅的小數(shù)字“10”,那意味著就在剛才我吃面的那一小會兒,已經(jīng)有10個小伙伴給我點“贊”或者各種贊揚吹捧了。
于是,每天挖空心思各種曬成了我的一樁大事。
可有段時間,好像沒什么可嘚瑟的了,而朋友圈里卻熱鬧非凡:朋友A,每天早晨9點雷打不動曬早餐,精心調(diào)配換著花樣不重復的早餐讓同樣身為家庭主婦,卻從來只讓先生兒子自主解決早餐問題的我自慚形穢;朋友B,曬女兒的鋼琴考上了10級,英語競賽得了一等獎,被評為市級優(yōu)秀少年;朋友C,剛從夏威夷旅行回來又要去西班牙了;朋友D,每天各種時尚party各種文藝沙龍聚會,真是馬不停蹄地刺激人……
熱鬧的朋友圈成了普通人的一場場盛宴,你方唱罷我登場。微信,讓人產(chǎn)生了一種錯覺,似乎每個人的生活都那么流光溢彩,活色生香。
憋著幾天不上朋友圈,就有人來問我,怎么沒消息了?我虛偽地吐出幾個字:“戒了,天天嘚瑟,真沒意思!”話音剛落,前臺給我送來了某雜志的處女作樣刊。我喜上眉梢,又可以嘚瑟了!可我怎么把剛才說出去的話給收回來呢?
(摘自《河北青年報》2013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