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華平,杜紅萍,劉 燕,劉亞平(重慶市石柱縣人民醫(yī)院 409199)
臨床輸用的血液包括全血和成分血,是根據患者病情的實際需要,為患者安全有效地輸入血液成分的過程。如何科學、合理輸血,應充分考慮成分血使用率[1]。為此,作者對本院2007~2011年臨床用血數據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并對各血型、成分血進行統(tǒng)計,以了解成分血的比例,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統(tǒng)計資料來自于本院輸血科2007~2011年臨床輸血數據(包括院外)輸血記錄。
1.2 統(tǒng)計單位 所有血液制品均來自涪陵中心血站,以單位(U)統(tǒng)計。全血以200mL為1U,血漿以200mL為1U,懸浮紅細胞、濃縮紅細胞均以200mL全血制備量為1U,機采血小板以1個治療量為1U。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每月各種血液和血型用量及成分血進行分類統(tǒng)計。各種血液使用率(%)=該血型使用量/總血量×100%,成分血液使用率(%)=成分血數/[全血數(U)+成分血數(U)] ×100%。
2.1 2007~2011年臨床用血情況 見表1。
表1 2007~2011年1~12月臨床各血型用血情況統(tǒng)計(U)
表2 2007~2011年臨床成分血用血情況[n(%)]
2.2 2007~2011年臨床成分血用血情況 見表2。
2.3 2007~2011年臨床各型血用血情況 見表3。
表3 2007~2011年臨床各型血用血情況[n(%)]
由表1可見,本院臨床用血除每年2月外,其他每個月間差異不明顯。2007~2011年平均每年用血1 591U,月平均132U,月最少用血38U,月最多用血329U,這讓血站采血無法提供采血計劃,有可能造成血液浪費或不足。從用血量來看,每年夏季和冬季用血沒有多大變化,如7~8月,11~12月血量下降并不明顯,甚至可能會增加,所以血站做好獻血員隊伍應急,才能保證臨床用血[2]。
由表2可見,本院臨床用血各血型表型頻率分別為A型30.6%,B型24.5%,O型34.0%,AB型10.9%,與以往數據報道的有關表型頻率基本相符。經過統(tǒng)計分析,不但可以發(fā)現臨床輸血數量以及血型的分布,而且這些信息可為醫(yī)療機構提交合理用血計劃,為中心血站做好血液儲備提供了依據[3]。血庫在儲存各血型時,應根據臨床用血情況,有計劃地儲存血液,既保證臨床用血,又保證血液不浪費,為臨床合理用血做好保障,避免盲目采血。
由表3可見,本院2007~2011年臨床成分用血情況總體上向科學合理方向發(fā)展。全血使用率呈快速下降趨勢,從2007年的1.8%下降到2011年的0.4%。懸浮紅細胞呈上升趨勢,2007~2011年臨床成分輸血率分別為98.15%、98.34%、98.54%、99.06%、99.64%。表明臨床醫(yī)生對成分輸血的適應證有一定的了解,但還要加大臨床醫(yī)生的培訓,促進臨床醫(yī)生對成分輸血認識的提高,緊跟科學發(fā)展水平,從而推動成分輸血[4]。
通過分析2007~2011年臨床成分用血情況,發(fā)現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成分輸血應用不廣泛,結構不是很合理,洗滌紅細胞、去除白細胞未使用(注:血站發(fā)出的懸浮紅細胞未去白細胞)。洗滌紅細胞因去除了絕大部分血漿、白細胞,能相對減少輸血相關不良反應的發(fā)生[5]。血小板使用率僅為1.2%,與其他地區(qū)相差很大。分析原因可能是臨床醫(yī)生對洗滌紅細胞、去除白細胞的適應證及療效還未充分認識及掌握。因此,作為血庫工作人員應加強成分輸血的推廣宣傳,多次組織臨床醫(yī)生對輸血技術及適應證的培訓,提高血液利用率。血庫工作人員還要提升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掌握本院成分輸血的狀況,嚴把血液質量關,保證血液制品質量,確保臨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導臨床成分輸血[6]。同時也為血站合理采血提供科學依據,保證臨床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血及成分輸血的推廣。
[1] 張玉華.2001~2006年襄樊市年臨床用血統(tǒng)計分析[J].臨床輸血與檢驗雜志,2007,9(4):368-369.
[2] 馬風勇,馬海峰,肇銀波,等.三門峽市臨床各型血液供應情況[J].臨床輸血與檢驗雜志,2008,10(1):76.
[3] 張軍,王楠,管政.某市臨床用血調查分析[J].臨床輸血與檢驗雜志,2012,14(2):132-134.
[4] 王紅梅,胡世蓮.循證醫(yī)學與循證輸血醫(yī)學的進展[J].臨床輸血與檢驗雜志,2009,11(1):92-94.
[5] 張偉東,黃爽,關飛舜,等.廣州地區(qū)洗滌紅細胞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5):477-499.
[6] 余濤.血站成分制備質量控制作用的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