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躍敏
當前,深化黨的十八大精神學習宣傳貫徹,重點是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民族復興“中國夢”宣傳教育。只有堅持不懈地突出思想內涵,把握實踐要求,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的時代主旋律,才能進一步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進一步凝聚起筑夢的最大共識,積聚起共襄圓夢的正能量。
一
群眾有句老話:不怕一無所有,就怕了無夢想。有夢想才有目標,有目標才有動力,有動力才會奮斗。不論是國家民族,還是個人家庭,夢想都是保持生機、激發(fā)活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的源泉。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引領中國人民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團結奮斗,匯聚追夢圓夢的正能量,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宣示“中國夢”恰逢其時。因為30多年的改革開放為中國人積蓄了成就夢想的實力,繼續(xù)推進改革開放大業(yè),直面社會轉型期的價值博弈與利益多元,啃“硬骨頭”、涉險灘,無不需要一個共同夢想,一個引領我們接續(xù)奮斗的理想。
“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斷,不僅闡明了懷抱強國夢想與煥發(fā)前進力量之間的深刻聯(lián)系,更揭示出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要路徑。究竟什么是中國力量?一句話,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就是13億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匯集起來的力量。個人夢想必然也允許有千差萬別的N多可能,但在實現(xiàn)國家夢想的征程上,同心同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就必然產生無堅不摧、攻無不克的磅礴力量。這種力量并不是今天才需要,也不是今日才產生,我們在血雨腥風的革命年代中感受過,在激情燃燒的建設歲月中體驗過,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奮斗中親歷過。歷史照亮未來,這種團結共筑、不可戰(zhàn)勝的磅礴之力,必將成為我們民族復興之路上的勝利之本、力量之核。
然而,力量不是天生的,不是“等”、“靠”、“要”而產生的。力量來自于理想的作用,來自于理想激發(fā)、凝聚起的最大共識。正是在這一點上,對于“中國夢”緣起何處,“中國夢”圖景怎樣,“中國夢”如何延展,“中國夢”何為依托,“中國夢”如何不同于“美國夢”、“歐洲夢”,“中國夢”何以成為美好現(xiàn)實……這些關乎“中國夢”理念內核的問題,需要科學厘清與充足闡釋。理論上的清醒才能有理論上的自信,理論自信才能帶來實踐自信與前景自信,堅定自信才能產生自覺行動的力量。
毛澤東同志說:“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币环N新的、先進的社會理想確立以后,對社會變革和發(fā)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這種正向作用往往是一個由小到大的過程。最初,它往往處于萌芽狀態(tài)、號召階段,但隨著其影響的不斷擴大,越來越贏得認同,越來越征服群眾,最終,成為指導社會科學發(fā)展的強大力量。越是能夠準確、深刻反映群眾要求和愿望的理想,就越具有掌握群眾的巨大潛力,具有動員、鼓舞和組織群眾的巨大作用。因此,作為共同的、先進的社會理想,“中國夢”一定會從“精神武器”的層面躍遷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物質力量。
二
社會主義500年的歷史告訴我們,一個政黨要掌握自己的命運,為實現(xiàn)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斗爭,完成歷史賦予的偉大使命,就必須是步調一致的,是堅強有力的,是能夠團結和領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這就需要有一種崇高的理想追求統(tǒng)一全黨的思想和意志,吸引和影響廣大人民群眾為共同事業(yè)而奮斗。正所謂: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中國力量來自于堅定的信念、信仰與信心。
實踐發(fā)展無止境,理論創(chuàng)新無止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過了3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guī)律的認識,仍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深化。正是具有鮮明的問題意識和清晰的問題指向,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在實踐基礎上大力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闡述了“中國夢”這一重大治國理政戰(zhàn)略思想。在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夢”的提出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
馬克思說過:“歷史可以從兩方面來考察,可以把它劃分為自然史和人類史。但這兩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類史就相互制約?!蓖苿由鐣l(fā)展的力量和制度也不例外。要想推動社會發(fā)展,促進社會進步,兩個問題必須解決:一個是理想即價值的問題;一個是制度即道路的問題。理想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制高點,道路是一個時代的奮斗方向。只有二者的辯證統(tǒng)一,也只有使二者從歷史的邏輯和時代的邏輯中形成一種思想上的共識,才能凝聚力量;也只有使二者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fā)展歷史邏輯中辯證統(tǒng)一起來孕育出新的思想體系,才能凝聚力量。所以“中國夢”深刻回答了對“樹立什么樣的理想、怎樣實現(xiàn)理想”,“實現(xiàn)什么樣的目標、怎么實現(xiàn)目標”這一關乎黨和國家命運的根本問題,反映了當代中國發(fā)展的客觀需要。“中國夢”的提出有利于把全國人民更好地凝結成“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夢想的實現(xiàn)需要植根現(xiàn)實的土壤,具備現(xiàn)實的條件?!爸袊鴫簟钡膶崿F(xiàn),如果缺少強大的中國力量,只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凝聚中國力量、具備強大的中國力量,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前提和基礎。強大的中國力量體現(xiàn)為國人萬眾一心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體現(xiàn)為強大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科技創(chuàng)造力等綜合國力,體現(xiàn)為在世界范圍內擁有越來越多的話語權與榮譽感。實現(xiàn)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從來都是我們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正是人民生活發(fā)生翻天覆地巨變的歷史。從上學就業(yè)到住房就醫(yī),尊嚴的保證、事業(yè)的成功、價值的實現(xiàn),每個人向著夢想的不斷努力,描繪出一個時代最為壯闊的夢想圖景,更匯聚起一個國家最為持久的追夢力量。共享發(fā)展成果的我們都會由衷地認同——國家實力的強盛才使得我們距離民族復興的目標從未有如此接近。
“中國夢”,這一意涵豐富而提振人心的語詞,匯集億萬人民的美好夢想,正激發(fā)社會輿論的共鳴。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最大公約數(shù)”的認識積聚最廣泛、最持久的中國力量;“中國夢”是CHINA的夢,也是CHINESE的夢。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民族緊緊相連,億萬中國人組成的是一個“夢工廠”,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夢之隊”成員。涓流匯海,聚沙成塔?!爸袊鴫簟睗u行漸近的步伐來自2.6億農民工勞動致富的創(chuàng)業(yè)熱望中,來自社會各界心系國運的熱誠參與中,來自無數(shù)志愿者投身社會的無私奉獻中……有了每位社會成員的共同“給力”,才有國家社會的不斷前行,才能讓更多人敢于做夢、勇于追夢、努力圓夢,凝聚起推進民族復興的中國力量。
三
追求夢想,離不開正確的方向;團結奮斗,更需要引領的力量。靠信心筑夢,更靠實干圓夢。在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新征程上,如何體現(xiàn)媒體的責任、如何掌握輿論的方向以及主流媒體(黨報)如何守土盡責等,就成為凝聚中國力量這一大考的“必考題”。
2013年春天,中國記協(xié)發(fā)出“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實現(xiàn)“中國夢”傳遞正能量”的倡議書。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鼓與呼,正是媒體當前最大的社會責任。廣大媒體工作者只有找準社會責任的新聞落點,責無旁貸地為實現(xiàn)“中國夢”傳遞正能量,才能為處在改革深水區(qū)、矛盾凸顯期的中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更好地凝聚圓夢的力量。
凝聚中國力量,離不開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的輿論引領。面對社會利益多元、階層分化以及輿論場分化的現(xiàn)實境況,黨報自覺領唱時代主旋律、匯筑夢共識、聚圓夢合力,關鍵之舉是通過強化落地意識、問題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在“中國夢”的宣傳教育上下更大力氣、更大功夫做足文章,切實做“中國夢”的傳播者與建設者。
如果把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比作一曲大合奏的話,那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把江蘇的明天建設得更加美好,讓江蘇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就是“中國夢”宏偉樂曲中的“江蘇篇章”。近一個時期以來,新華日報編委會鮮明地把“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譜寫‘中國夢’的江蘇篇章”作為新聞報道的“紅線”,充分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和殷切期望,緊扣“以更加過硬成果譜寫好‘中國夢’的江蘇篇章”,推出多個專欄、多種視角的系列報道和評論。這一創(chuàng)新實踐證明:為實現(xiàn)“中國夢”鼓勁的宣傳報道上,緊扣省情實際,植根基層實踐,在講準“普通話”的基礎上又說好“地方話”,進一步唱響了時代最強音,壯大了主流輿論場,使“中國夢”的逐夢之路上始終有眾志成城的支撐,也必將凝聚起越來越多的智慧,激發(fā)出越來越強的活力。
當前,還必須看到,江蘇地處東部沿海,國內外關注度比較高,發(fā)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也相對較早,意識形態(tài)領域出現(xiàn)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及時研判、有效應對。特別是要做大做強正面宣傳,加強深層次問題引導,筑牢全省人民為“兩個率先”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譜寫‘中國夢’的江蘇篇章”這一主題報道,讓廣大干部群眾對發(fā)展前景更有信心、對未來美好生活更加向往,這正是我省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重要任務。傳播“中國夢”必須恪守一點:凝聚中國力量,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發(fā)展中國,這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我們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把“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工作放到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來謀劃,放到江蘇“兩個率先”大局中來推進,鞏固好、發(fā)展好我省意識形態(tài)領域積極健康向上的態(tài)勢。
和諧也是生產力,夢想就是驅動力。中國力量是精神的力量,是制度的力量。我們相信,走過“雄關漫道真如鐵”的昨天,跨越“人間正道是滄?!钡慕裉?,向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的明天,“中國夢”必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我們堅信——當中國力量融匯“中國夢”的精神譜系時,生活在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一定能夠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