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白
人的記憶真的奇妙。有的人能過目不忘,有的人轉瞬即忘。有的人對看過的書和見過的人,十年后仍能一下子回憶起書名和人名,有的人就連剛剛讀過的書或見過的人,轉過背就模糊不清了。我的記憶也是奇怪,記得上中學時,不管多長的課文總能輕易地背誦,老師和同學們總是夸我記憶力超群。但我對生活細節(jié)的記憶,卻又混沌得如霧里看花。我對任何事物,總能即刻抓住總體的印象,但具體的細節(jié)卻如流沙般即刻消逝得無影無蹤。所以,我的生活總是如做夢一般,只能感受到大致的方位,但所有細部的輪廓都恍恍惚惚。因此,要準確地說出和龔旭東先生相識于何年、如何相識、又如何慢慢地由相識到相知,只能是枉費力氣了。
我只記得,那時我還在湖南醫(yī)科大學的設備處工作。雖然是從事儀器管理方面的工作,但實際上也從事一些醫(yī)學形態(tài)學技術方面的事情。在1990年代的某天,他來到了我那擺滿試劑和儀器的工作間。我們當然是結緣于詩歌的,我那時的詩自然還是有欠成熟,現(xiàn)在連一首也沒有留下來。而真正讓我與龔旭東先生建立起聯(lián)系的,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世的中國當代杰出詩人彭燕郊先生。記得當時我拿過一組詩歌給彭燕郊先生,他微微含笑地頻頻點頭(他對年輕一代的詩歌寫作者總是以鼓勵為主),并認為我的詩歌表現(xiàn)出了很好的抒情品質。因此,隔三岔五的,我總往彭老師家里跑。而其時的龔老師,大概正在撰寫有關彭老師的大作《混沌初開》的批評文章——《充滿生命之光的精神史詩》,對詩歌的感受力正處在最為敏銳、最為精準的巔峰狀態(tài)。那時,我的詩歌修養(yǎng)尚淺,我也弄不清究竟是什么原因,竟然讓我與湖南兩位“重量級的”詩歌界前輩相處甚歡,大概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緣份吧。
熟悉龔老師的人,自然也就熟悉他的一些興趣和愛好。首先,他是一位音樂的超級“發(fā)燒友”。雖然,他音樂方面的修為和對音樂本質性的了解,早已是專業(yè)水平的,但他對音樂的癡迷遠非一般的音樂方面的專家所能及。他對音響器材的挑剔、對音色的把握、對各種音樂流派及其流變的了解,只有那些“走火入魔”的音樂超級“發(fā)燒友”才能體會和感受。他對音樂的聆聽,不僅是用耳,更多的是用心在聽。他對音樂“系譜學式”的全方位梳理,使他敏銳到放上任何一張音樂光碟,他一下子就能準確說出是何種類型的音樂,是該音樂派別哪個時期的作品,由誰作曲,由誰演奏,它最大的特點在哪里,這種音樂是從何種音樂衍變而來,等等。為了把湖南愛好音樂的朋友團結起來,他參與組建了湖南愛樂協(xié)會并擔任協(xié)會的副會長,舉辦了多場音樂講座,即是如樂盲的我,也是聽得津津有味,若有所悟。其次,龔老師可以算得上個“書癡”。說起買書,我也是一個文學書籍的熱心收集者。龔老師房間里能夠找到的空處,幾乎全被書籍所占據(jù),書籍之多,常常讓我望書興嘆。一般人藏書,頂多放在大小不同的箱子里,束之高閣或碼放在陽臺上,只有在龔老師家里,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們家的衣柜里也塞滿了書籍。至于辦公室里,更是一片書的海洋。書多了,自然有益,但太多了又礙事。當你想起某本書,想一看究竟,但它如孫悟空藏在書籍的“群山”中,要在數(shù)千本書中挑出那本想看的書,常常會令人汗流浹背,想必龔老師自有體會吧。
龔老師不善飲,半瓶啤酒下肚,臉色就會微微泛紅,露出極善良、極溫情的笑容來。他白酒不沾,倒是對黃酒情有獨鐘。他對各種黃酒的品牌、酒質的好壞、釀制的方法和改良的時間,也是如數(shù)家珍。他有一幫子喜愛黃酒的朋友,偶爾會湊在一起喝得不知東西。這么理性的他,也許只有在黃酒的作用下,才能放松一下疲憊的身心,展現(xiàn)出他人生逍遙快意的一面來。
龔老師對于湖南詩歌界,一直是熱心的支持者和積極參與者。他的《充滿生命之光的精神史詩》,在我看來,是對彭老師的大作《混沌初開》做出了最好詮釋的批評文本。他全方位地分析了《混沌初開》的內在結構,并對文本中所揭示的種種創(chuàng)巨痛深的異化情狀進行了深度的剖析。調任《三湘都市報》副刊部主任后,繁雜的日常事務讓他擱下了他喜愛的詩歌評論,但詩歌界的朋友們舉辦的活動,總能見到他和藹可親的身影。他的詩歌情懷并未冷卻,不僅表現(xiàn)在對詩歌,而且也表現(xiàn)在對詩人的尊重上。特別是在對待詩歌前輩彭燕郊先生的那種“尊之為師、事之如父”的情誼,不得不令人發(fā)出由衷的感佩。
“入世冷挑紅雪去,離塵香割紫云來?!薄都t樓夢》中的這句詩褒揚的是一種出世的情懷。妙玉的高潔在于她與紅塵徹底的斷絕。但妙玉的這種“有隔”的境界——這種過分劃清“入世”與“出世”之間的界線,把自己完全置于紅塵之外的生存姿態(tài)——與寶玉那種“出入紅塵兩無礙”的境界相比,終究是遜色不少的。龔老師作為資深“報人”,且已擔任《三湘都市報》副總編輯,在俗務繁忙的縫隙處,依然有著純正的文學判斷力,依然保有人與人之間赤誠相見的赤子情懷,在凡塵凡世的歷練中,有著極清極靜的內心追求和執(zhí)著,把一句“出世入世兩相宜”送給他,也許再合適不過了。
和葉夢、肖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