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小雨
受骨質疏松的影響,老年人成為骨折的高發(fā)群體。胸腰段脊柱骨折是較為常見的一種老年人高發(fā)骨折類型。其保守療法為經后路內固定術,但患者術后需進行長時間的臥床休養(yǎng),因此非常容易出現墜積性肺炎、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1],且固定效果和椎體恢復效果均不甚理想。河南省南陽醫(yī)專第一附屬醫(yī)院近年來在總結往期治療經驗的基礎上,對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臨床治療方法進行改進,結合后路經椎弓根內固定術和椎體成形術的各自優(yōu)點進行聯合治療?,F選取 2011年度臨床治療實例來總結其治療方法及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入選資料為河南省南陽醫(yī)專第一附屬醫(yī)院骨科 2011年度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老年患者 30 例,其中男 17 例,女 13 例,年齡 55~79 歲,平均年齡(68.9±5.6)歲。致病因:交通事故 11 例,跌倒摔傷 9 例,高處墜落及重物砸傷各 5 例。骨折部位:T12及L1各 10 例,L26 例,L34 例。入院后CT、MRI及傷椎正側位X線片檢查結果顯示,后突角 12°~38°,平均(20.09±5.34)。傷椎壓縮 20%~60%,平均壓縮 42%。AO分型結果為:A1、A2、A3 分別為 16 例、6 例、8 例。
1.2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后路經椎弓根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療法。具體為:患者取俯臥位,進行常規(guī)全身麻醉、消毒及鋪巾工作。以患椎為中心點,作一長約 10 cm的后正中切開,以顯露出患椎部位、棘突、上下椎板及關節(jié)突。選擇適當的椎弓根釘進釘點,在X線機輔助下置入 4 枚釘,矯正患椎部位至正常高度。依據具體病況選擇適當椎板減壓,復位砸陷的椎管內骨塊,在X線透視下經椎弓根處將壓縮嚴重的患椎側鉆孔并置入專用椎弓根穿刺套管針[2],然后拔出針內芯,若針口處滲血嚴重則要調整穿刺針方向。待出血停止后注射骨水泥,注射過程中注意合理調節(jié)壓力,當骨水泥到達椎體后壁時停止注射。置入引流管并縫合切口,術后 3 d左右拔出引流管,術后 12 d左右拆線。然后絕對臥床休養(yǎng) 3 周。其間可在醫(yī)師指導下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3 周后患者病情恢復后可下床活動,但要注意戴腰圍。術后 1月及 6月時復拍CT及X線片以檢查患椎恢復情況。
1.3 觀察指標 (1)椎體前后緣壓縮率:手術前后攝X線片確定傷椎前、后緣高度,以傷椎上、下相鄰椎體的相應部位高度的均值作為正常椎體參考值。椎體前后緣壓縮率=(正常椎體高度-傷椎椎體高度)/正常椎體值×100%。(2)脊柱后突Cobb角:即傷椎上、下正常椎體的下終板與上終板間的夾角[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 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α=0.05 為校驗水準,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所有患者均在住院后 10 d內完成手術,平均手術時間(68.3±12.1)min,平均術中出血量(365.3±56.1)mL。術后CT檢查顯示 2 例(6.7%)發(fā)生骨水泥滲漏,椎管內、椎間隙分別 2 例和 1 例。術后平均隨訪 6月,未發(fā)現內固定松動、術后腰部疼痛案例。術后 1月及 6月患者脊柱后突Cobb角、椎體前后緣壓縮率均顯著低于手術前(P<0.05),見表1。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患者骨折發(fā)生率越來越高,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產生極大影響。由于老年人骨質多疏松,骨痂生長較慢,傳統(tǒng)手術需要患者治療后長時間臥床,容易引發(fā)各種術后并發(fā)癥。后路經椎弓根內固定術是臨床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主要方法,但是受骨質疏松的影響,很難進行傷椎的重建,從而將脊柱大部分應力集中到后柱上,因此內固定效果并不理想,大量研究結果顯示內固定失敗率集中在 20%~50%,為了保證和強化內固定效果,就必須注意加強椎體前柱生物學強[4]。經皮椎體成形術恰好滿足了這一要求。
表1 治療前后觀察指標變化情況(±s)
表1 治療前后觀察指標變化情況(±s)
注:與術前相比,aP<0.05
時間 脊柱后突Cobb角(度)椎體前緣壓縮率(%)椎體前緣壓縮率(%)術前 20.09±5.34 40.36±9.45 8.69±5.21術后 1月1.62±0.93a 10.29±6.32a 2.09±1.31a術后 6月2.76±1.09a 13.20±6.38a 3.12±1.35a
在進行開放式內固定術進行椎體復位過程中,隨著椎體高度的逐漸恢復,椎體內不可避免的出現空腔,在空腔內填充骨水泥有利于鞏固固定效果,促進患椎高度的恢復。而且經過適當加壓,能夠減少骨水泥滲漏發(fā)生率,本組發(fā)生率僅為 6.7%。從本文研究結果來看,經過聯合手術治療后,患者術后 1月脊柱后突Cobb角和椎體前緣壓縮率較手術前明顯降低,且術后 1月與術后 6月兩個主要觀察指標的值無明顯差別,治療效果比較穩(wěn)定。綜上所述,后路經椎弓根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能較好的恢復椎體良好的生物力學強度,有效復位傷椎,重建傷椎的前柱強度,降低內固定失敗率和骨水泥滲漏率,值得臨床重視和推廣。
[1]王生介,譚紅略,趙金坤,等.后路椎弓根釘固定結合硫酸鈣骨水泥椎體成形術治療新鮮胸腰椎壓縮性骨折[J].頸腰痛雜志,2010,10(3): 156-158.
[2]盧暢,楊明.后路經椎弓根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人胸腰段脊椎骨折[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11(2):89-91.
[3]張發(fā)!,賀寶榮.后路手術治療退行性腰椎側凸性椎管狹窄[J].當代醫(yī)學,2010,16(2):1-2.
[4]梁裕.經椎弓根內固定系統(tǒng)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嚴重胸腰椎骨質疏松性骨折[J].頸腰痛雜志,2011,28(2):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