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嬌
【摘要】文中筆者根據(jù)自己的信息技術基礎教學經(jīng)驗,以鄂爾多斯市衛(wèi)生學校三年制中專生為寫作參考,首先分析了衛(wèi)校學生基本情況及入學時信息技術基礎,然后提出了上好一堂信息技術基礎課的要點及培養(yǎng)和提高信息技術能力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衛(wèi)校學生;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1—0271—01
1 衛(wèi)校學生情況分析
1.1 學情分析
與普通院校學生相比,衛(wèi)校學生的起點較低。從學校招生簡章可以看到,學校招收普通中專生的條件是應、往屆初高中畢業(yè)生及社會青年,這些中專生的普遍特點是文化基礎底子薄弱,生活懶散,缺乏信心,其學習方式和自學能力較低,當然了也不乏有些優(yōu)秀學生,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給衛(wèi)校學生上好一堂信息技術基礎課需要比其他院校學生付出更多的辛苦。
1.2 課程分析
學校給中專生訂的教材是《信息技術基礎》,第2版,全國中等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衛(wèi)生部“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主編關中輝。從目錄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共有七章內容,以前的教學安排是兩學期128學時講完教材,從本學期開始為了和課后教學計劃一致,學校壓縮了學時數(shù),調整為一學期64學時,這樣在教學上需任課老師認真調整進度。
1.3 衛(wèi)校學生已有信息技術水平
從開學第一次課上調查可以知道,衛(wèi)校學生個體差異較大。這些學生有的來至城市,有的來至農(nóng)村、牧區(qū),還有的來至新疆各地。對城市學生來說,家中有電腦或經(jīng)常接觸電腦是常事,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而來至其他地方的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知之甚少,更有甚者來校之前還沒有摸過電腦,在這種情況下教學,既要培尖又要補差,這在班級管理和教學上都提出了挑戰(zhàn)。
2 上好一堂信息技術課的要點
2.1 備課
備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上課前,教師必須備課,寫出教案,深入專研教材,分析重點、難點。除了備教材之外,給衛(wèi)校學生上課更重要的是備學生。
2.2 講課
講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必須上好課,教學要面向大多數(shù)學生,使各類學生學有所得。
2.3 作業(yè)布置與批改
作業(yè)的布置與批改是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對學生要求要及時,認真檢查和批改學生的作業(yè)及電子作品,對好的作品要給予演示,說明其優(yōu)點,對不合格的給予指導和糾正。
2.4 輔導
課外輔導是對個別進度差的學生而言的,耐心、細致地對他們進行個別指導,鼓勵其進步。
2.5 考試
學習成績的考核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考核既要符合教材和大綱,又要適應學生的當前水平,對成績評定要客觀公正。
3 信息技術基礎課上的教學策略
3.1 立足實踐兼顧理論
中職教育培養(yǎng)的是操作型、技能人才,把《信息技術基礎》教學當做計算機應用來培訓,讓學生機械地按步驟操作,只知其然而做不到觸類旁通。另外,要想在教務科規(guī)定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首先把握適用性和夠用性原則,做到理論精講、實踐多做,注意能力培養(yǎng)。
3.2 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
從衛(wèi)校學生的情況分析可知,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這樣的生源構成,學生接受信息技術知識有所差異。筆者查閱了一些資料及教學方法,也嘗試過分層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小步子教學法等。paword2003文字處理軟件中“文本框”為例,先給學生準備幾張不同大小和風格的請柬,以其中的一張為例,講解其排版方式,對于進度快的學生要求其完成所有樣式的排版,并結合之前所學內容,最終獨創(chuàng)或設計一種請柬,而對于中等水平的學生要求其盡量完成作品,計算機操作較差的學生要求其模仿,并在課上給予指導。
3.3 調動學生興趣,讓學生動起來
托爾斯泰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動學生興趣,讓學生在信息技術基礎課上真正的動起來。教學實踐表明,趣味教學可以發(fā)揮學生潛在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學習打字時,一味地讓學生練習鍵位,很少有學生可以做到,如果結合上游戲、測試速度等其效果就不一樣了。在做其他上機練習時配合競賽游戲也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3.4 給學生適當加點壓力,讓學生稍有緊迫感
人們常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衛(wèi)校學生不給點壓力還真的不行。信息技術課必須讓學生有任務可做,如果被學生當成娛樂和放松課,那就壞了。比如,講文本初級排版讓學生按要求進行排版后交作業(yè),而中、高級排版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在下課前交上如電子小報或海報等作品。由作品來評定課堂成績,學生有了這樣的壓力才能一心一意的坐下來完成本次課內容。
3.5 信息技術課上要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俗話說的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講的再好,學生要是不會自學,畢業(yè)后仍然無法達到崗位要求。信息技術基礎課不僅僅教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具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作為信息技術教師來說,擺脫常規(guī)教學模式,對基礎知識講解后,布置綜合訓練題,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按自己的思路完成任務,這對學生的自學、獨立思考以及今后的發(fā)展都有很大幫助。
4 結束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計算機應用的普及,用人單位對衛(wèi)校畢業(yè)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要求日益提高,《信息技術基礎》作為一門實用型、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很多東西值得學生進一步學習,熟悉并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術已經(jīng)成為勝任本職工作,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必備條件之一。因此,如何給衛(wèi)校學生上好一堂信鼠技術基礎課以及如何引導學生注重、練習和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中專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今后,在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斷摸索、探究更加適合衛(wèi)校學生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吳新.在計算機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嘗試[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1(13)
[2]張鏑.談計算機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09(17)
[3]楊建強.淺談中專計算機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創(chuàng)新學刊,2012(1)
[4]仲海霞.淺談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