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旭,張方秋,張衛(wèi)華
(1. 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yè)研究所,廣東 廣州 510520;2. 廣東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520)
大葉相思優(yōu)良家系的區(qū)域化選擇
陳祖旭1,張方秋2*,張衛(wèi)華2
(1. 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yè)研究所,廣東 廣州 510520;2. 廣東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520)
在熱帶北緣(廣東湛江)、南亞熱帶(廣東江門)、亞熱帶(廣西博白)進行不同氣候立地條件下大葉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優(yōu)良家系的區(qū)域化試驗,結果表明:參試家系在熱帶北緣具有較高的生長量,1.5年生其材積生長量分別比南亞熱帶、亞熱帶增加了5.30%和1.31%;各試驗區(qū)材積生長大于對照家系20%的優(yōu)良大葉家系共12個,其中熱帶北緣6個:BVG2711、BVG2702、BVG2706、BVG2717、BVG2724、BVG2725,南亞熱帶2個:2913、2910;亞熱帶4個:JSL1300、2925、MHL077、2928。
大葉相思;家系;區(qū)試
大葉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原產(chǎn)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及印度尼西亞,在澳大利亞分布在昆士蘭的約克角半島、淘老斯海俠及北方領土的幾個海邊島嶼;在巴布亞新幾內亞集中于中西部地區(qū),8 ~ 16°N,海拔0 ~ 100 m,最高達400 m[1],速生、耐干旱、耐瘠薄,具有良好的改土性能。自20世紀60年代引入我國以來,發(fā)展迅速,目前已成為華南地區(qū)主要的栽培樹種[2],并對其栽培、撫育管理、遺傳改良、種源選擇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黃世能[3]等研究了不同輪伐期和重復采收對大葉相思萌芽更新和林分產(chǎn)量的影響;謝國干[4]等報道了大葉相思嫩枝扦插育苗試驗初步結果,表明大葉相思嫩枝經(jīng)ABT生根粉處理,在簡易蔭棚下可生根插活;王華芳[5]等用液體閃爍計數(shù)器的單光子檢測器測定了干旱處理過程中側柏和大葉相思根系超弱發(fā)光(UWL);馬煥成[6]等對元謀干熱河谷引種的大葉相思等8種外來樹種進行了干旱環(huán)境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得分析;楊民權[7]等對大葉相思全分布區(qū)種源進行了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全分布區(qū)種源在生長量與形質指標上存在極顯著或顯著差異,種源選擇十分必要;翁啟杰[8]等對從昆士蘭引進的5個大葉相思種源及1個本地種源,在瓊海和花都進行了生長量的比較試驗,證明前者比后者生長好。
由于受不同地理環(huán)境、氣候因素的影響,相同的林木種源、家系在不同的立地條件下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選擇適合不同立地類型的種源/家系開展區(qū)域化試驗成為推動林業(yè)高效發(fā)展的積極因素,通過區(qū)試,選擇適合不同立地的品系進行種植,將實現(xiàn)優(yōu)良種質資源的定向培育及供應,提高內部收益率,實現(xiàn)森林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9~11]。因此,針對我國地域廣闊、氣候立地條件變化多樣的特點,開展大葉相思區(qū)域化選擇試驗,定向培育不同氣候區(qū)的相思良種,將有效地提高我國的育林效率,促進我國林木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試驗布設在廣東湛江、廣東江門及廣西博白3個點,分別代表3個不同的氣候帶:熱帶北緣、南亞熱帶、亞熱帶類型。各點的具體情況如表1、表2。
表1 試驗點氣候概況Table 1 Climate at experimental fields
表2 試驗點土壤概況Table 2 Soil at experimental fields
2.1 試驗材料
參試材料來自澳大利亞林木種子中心(ATSC),共109個家系,另選國內的1個大葉相思家系作為對照,各家系的詳細情況如表3。
表3 大葉相思參試優(yōu)良家系地理位置概況Table 3 Location of tested families
2.2 試驗方法
各試驗點的不同群體按照coterill[12~13]核心育種體系模式設計,單株小區(qū),45 ~ 60次重復,株行距為3 m×3 m,植穴40 cm×40 cm×40 cm,植前每穴施磷肥100 g。1.5年生時調查生長情況,調查因子有:樹高、胸徑。
材積計算公式采用澳大利亞國際農(nóng)業(yè)研究中心(ACIAR)提供的公式:
式中,V表示材積(m3);D表示胸徑(cm);H表示樹高(m)。
2.3 數(shù)據(jù)分析
數(shù)據(jù)資料用SAS統(tǒng)計軟件分析[14]。
3.1 各試驗區(qū)優(yōu)良家系選擇
按上述材積公式統(tǒng)計計算出各試驗區(qū)所有家系的平均生長量(H、D、V),并按照材積大小從高到低進行排序,結果如表4、表5。
表4 續(xù)
表5 湛江(熱帶北緣)大葉相思各家系生長排序Table 5 Growth of tested families in Zhanjiang of Guangdong(representating the nouthern tropical)
從表4中看出,在參試的109個大葉相思家系中,有85個家系生長量超過對照ck,其中來自于昆士蘭地區(qū)的2913、2910家系生長速度快,材積生長量大,達到0.014 58 m3和0.014 43 m3,其生長量分別比對照家系增加了21.63%、20.33%,因此初步選出2個優(yōu)良家系為:2913、2910。
從表5中可看到,大葉相思在熱帶北緣生長表現(xiàn)較好,在參試的109個家系中,有71個材積生長量大于對照家系,有24個家系超過對照10%以上,其中有6個超出對照值20%以上,以BVG2711生長量最大,達到0.017 62 m3,比對照提高29.67%,其余5個優(yōu)良家系依次為:BVG2725、BVG2706、BVG2717、BVG2724、BVG2725,最小的為JSL1406家系,材積生長量比對照減小了11.22%。
表6 廣西博白(亞熱帶)大葉相思家系生長排序Table 6 Growth of tested families in Bobai of Guangxi (representating the subtropical)
從表6可以看到,廣西博白大葉相思家系總平均材積生長量達到0.012 95 m3,有33個家系超過對照家系,其中10個超出對照家系10%以上,JSL1300、2925、MHL077、2928超過對照家系20%以上,其中JSL1300表現(xiàn)最為突出,材積生長量達到0.020 26 m3,比ck增加了48.53%。
3.2 各試驗區(qū)家系生長量與原產(chǎn)地的地理相關性
原產(chǎn)地的地理環(huán)境往往給家系的生長量帶來較大的影響。分析各試驗區(qū)的大葉相思家系生長量與原產(chǎn)地的緯度、經(jīng)度與海拔的相關性,結果如表 7。表中顯示在熱帶北緣(雷州)緯度、經(jīng)度和海拔對大葉相思生長具有明顯的影響,兩者呈現(xiàn)顯著負相關;在南亞熱帶(江門),海拔和經(jīng)度對大葉相思家系生長量造成較大的影響,兩者亦呈現(xiàn)顯著負相關;在亞熱帶地區(qū)(博白),緯度、經(jīng)度及海拔與各生長指標無顯著相關。
表7 各試驗區(qū)大葉相思家系生長量與地理相關性分析Table 7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growth at tested fields and geography
3.3 優(yōu)良家系綜合選擇
根據(jù)大葉相思家系在江門、雷州、博白三試驗點的綜合表現(xiàn),評選出生長快、表現(xiàn)穩(wěn)定的家系為:江門地區(qū)2個優(yōu)良家系:為2913、2910;雷州地區(qū)6個優(yōu)良家系:BVG2711、BVG2702、BVG2706、BVG2717、BVG2724、BVG2725;博白地區(qū)4優(yōu)良家系:JSL1300、2925、MHL077、2928。
(1)大葉相思各參試家系在不同氣候立地條件下具有不同的生長量,其中在熱帶北緣最大,1.5年生單株平均材積生長量達到0.013 12m3,分別比南亞熱帶江門點(0.012 45 m3)、亞熱帶博白點(0.012 95 m3)提高了5.30%和1.31%。
(2)不同大葉相思家系在各試驗區(qū)有不同的表現(xiàn),在參試的109個家系中,江門點有85個超過對照,其中有2個家系2913、2910生長量分別超過對照21.63%、20.33%,;雷州點有71個家系生長量大于對照,其中6個家系超出對照值20%以上:BVG2711、BVG2702、BVG2706、BVG2717、BVG2724、BVG2725;博白點有33個材積生長量大于對照家系,其中4個家系超出對照20%以上,并以JSL1300表現(xiàn)最為突出,材積生長量達到0.020 26 m3,比ck增加了48.53%。
(3)地理環(huán)境對各家系的生長具有較大的影響:在熱帶北緣,緯度、經(jīng)度和海拔與大葉相思各家系生長量呈現(xiàn)顯著的負相關;而在亞熱帶,地理因素與各項生長量因子間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
[1] 楊民權. 主要熱帶相思在華南地區(qū)的生長及適應性探討[J]. 林業(yè)科學研究,1990,3(2):155―160.
[3] 周鐵烽. 中國熱帶主要經(jīng)濟樹木栽培技術[M]. 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1.
[3] 黃世能,鄭海水,翁啟杰. 不同輪伐期和重復采收對大葉相思萌芽更新和林分產(chǎn)量的影響[J]. 林業(yè)科學研究,1995,8(5):528-534.
[4] 謝國干,梁淑群,李任珠,等. 大葉相思嫩枝扦插育苗試驗[J]. 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13(1):36-39.
[5] 王華芳,尹偉倫,張建華,等. 側柏和大葉相思超微弱發(fā)光土壤干旱的生理反應[J]. 林業(yè)科學,2000,36(1):2-8.
[6] 馬煥成,Jack A McConchie,陳德強. 元謀干熱河谷相思樹種和桉樹類抗旱能力分析[J]. 林業(yè)科學研究,2002,15(1):101-104.
[7] 楊民權,張方秋,Suzzete Searle,等. 大葉相思全分布區(qū)種源試驗研究[J]. 林業(yè)科學研究,1996,9(4):359-367.
[8] 翁啟杰,鄭海水,楊曾獎,等. 大葉相思種源選擇試驗[J]. 廣東林業(yè)科技,1997,13(2):12-16.
[9] 曾炳山,許煌燦,尹光天. 廣西棕櫚科藤類栽培氣候區(qū)劃[J]. 林業(yè)科學研究,1991,4(增刊):69-75.
[10] 陳章水,趙天錫,徐宏遠,等. 楊樹栽培區(qū)劃的研究[J]. 林業(yè)科學研究,1991,4(6):635-642.
[11] 曾炳山,許煌燦,尹光天. 我國棕櫚藤栽培區(qū)區(qū)劃初探[J]. 林業(yè)科學研究,1993,6(5):547-555.
[12] Coterill P P.1985a.On index selectionⅠ. methods of determining economic weight[J]. Silv Genet, 1985,34(2/3):56-63.
[13] Coterill P P. On index selectionⅡ. Simple indices which require no genetic parameters or special expertise to construct[J]. Silv Genet, 1985,34(2/3):64-69.
[14] 黃少偉,謝維輝. 實用SAS編程與林業(yè)試驗數(shù)據(jù)分析[M].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
Regional Selection in Excellent Families of Acacia auriculiformis
CHEN Zu-xu1,ZHANG Fang-qiu2,ZHANG Wei-hua2
(1.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opical Forestry, CAF, Guangzhou 510520 China;2.Guangdong Academy of Forestry, Guangzhou 510520, China)
Regional experiments on excellent families of Acacia auriculiformis were conducted in Zhanjiang(representating the northern tropic), Jiangmen of Guangdong(representating the southern subtropic)and Bobai of Guangxi(representating subtropi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sted families in Zhanjiang had higher growth, and their volume increment was5.30% and 1.31% higher than that in Jiangmen and Bobai. Th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were twelve families among tested ones had 20% much more volume increment than the control.
Acacia auriculiformis; family; regional trial
S722.5
A
1001-3776(2013)06-0010-06
2013-06-30;
2013-10-08
“十二五”農(nóng)村領域國家科技計劃課題(2012BAD01B04);廣東省教育部產(chǎn)學研結合項目(2009B090300294)
陳祖旭(1965-),男,海南瓊海人,高級工程師,從事林木遺傳育種研究;*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