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多年來美國名校在所謂的公平公正原則下,在錄取新生時為了照顧所有族裔群體,設置了不公開的族裔限額。由于近些年亞裔人口在美國的增長,使得其子女報考美國名校的人數(shù)激增,結果越來越多的亞裔美國考生在申請名校時被拒絕。在相同資質情況下,名校會將白人考生置于亞裔之上。亞裔美籍考生在總體上比他們的其他族裔同伴,在標準化考試中都處于很大優(yōu)勢,在其他方面也表現(xiàn)優(yōu)異,但在名校的整體評估系統(tǒng)下,卻被合理的限額政策拒之門外。
對于上述的指責,名校們當然矢口否認。哈佛大學表示,對所有背景的優(yōu)秀學生都持開放態(tài)度,包括亞裔。對申請該校的每一位考生都采用個體和全面的評估。普林斯頓大學也表明了類似的態(tài)度。
但在相關的網(wǎng)絡公共論壇上討論仍在加劇。更有人提出了深層次的問題:盡管比例很高的亞裔美國學生在學術上非常成功,但作為整體,亞裔在美國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領域,并沒有得到應有的聲譽和地位。
也有人將亞裔考生被名校拒絕的原因歸結于這個族裔群體學生申請名校的比例過高,幾乎是其他族裔考生的兩倍。而且亞裔除了學術上有特長外,在其他方面鮮有與其他族裔學生比試之處。甚至還有讀者感嘆,名校錄取規(guī)則中的族裔配額是合理的。他們認為如果哈佛大學只盯著考分,該??隙▽⒈荒酶叻窒矚g學理科的亞裔考生所壟斷。而且校園附近的公寓很快會被亞裔學生的父母所占滿,周末這里會變成這些家長為孩子洗衣做飯的場所。
從這些熱鬧的爭辯中可以看出,美國社會其他族裔對于亞裔的態(tài)度,同時可以體會到,作為亞裔群體我們應當如何端正教育的理念和思維,如何真正將上名校和對社會的奉獻結合起來,這才是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深思的問題和共同的責任。
(杜剛摘自《加拿大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