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若水
王猛,字景略,北海(今山東昌樂西)人,前秦苻堅的丞相、中書監(jiān)、尚書令、太子太傅、司隸校尉,授以一切軍國內(nèi)外大事的裁奪之權,被人尊為“千古一相”。如果是太平盛世,作為一朝丞相,我們也許會感慨他的文才高,儒家經(jīng)典學得好,治國有方,被民尊重愛戴等等。但在刀光劍影的十六國,在“五胡”、“六夷”爭霸稱雄的血腥年代,能逐個擊破蠻夷助秦王一統(tǒng)北方,贏得前秦的強大,與東晉南北對峙,遙相呼應,均分歷史一杯羹,這就不得不讓人對王猛另眼相看,稱他為“英雄”也就顯得綽綽有余。
王猛才能勇武過人。確實,公元354年,東晉桓溫北伐,擊敗了前秦苻健以后駐軍灞上(今陜西西安東),關中父老爭相攜酒犒勞,男女夾路聚觀。王猛也身穿麻布短衣,前往大營求見。在大庭廣眾面前,王猛一面袒胸露乳捉虱子,一面與桓溫縱論天下大事,旁若無人。王猛對時事的洞察,讓桓溫暗暗稱奇,請王猛一起南下,到東晉為官,被王猛拒絕。實則王猛早已看出東晉內(nèi)部的矛盾以及朽木般的政權。王猛的政治才能在這時猶如小荷已露尖尖角,敢于坦然面對眾人邊捉虱子邊論天下大事,更彰顯了他的勇武和泰然處世的良好心理素質。
英雄不問出處,王猛也不例外,反而,貧寒的出身會更加磨礪一個人的意志。王猛年少時,家境貧寒,但他貧而好學,通今博古,尤其喜歡讀兵書。王母見狀,對王猛說:“兒啊,你好讀書,但咱家里沒錢供你讀書,連買米的錢都沒有了。”王猛胸有成竹地勸慰母親:“山坡處野荊條叢生,自然有解決米錢的辦法?!庇谑牵趺驼业疆?shù)乩限r(nóng)買進土筐,到附近市場販賣,且不忘閑時繼續(xù)讀史、讀兵法。這仿佛是王猛在求知上克服困難的一個側面。
王猛后來被秦王苻堅請出山,付之重任,在治理亂國時,更是大義凜然,毫不畏懼。王猛輔政,一開始就針對時弊,采取了抵制氐族豪強,緩和民族關系的政策。前秦是氐人苻氏建立的政權,又稱“苻秦”,所以氐人貴族國戚,仗勢欺人,橫行霸道,無人敢問。而王猛當政后,在短短幾十天內(nèi),殺了二十多個氐人貴族,并陳尸于市。這樣一來,“朝廷震栗,奸猾屏氣”。秦王高興地稱贊:“我今天才知道,國家有了法制,天子才有尊嚴啊?!痹诙潭痰膸资靸?nèi),連殺二十多個氐人貴族國戚,王猛是冒著生命危險,置自己生命于不顧的。因為在他所殺的人當中,就有一個是皇太后(苻健皇后)的親弟弟。殺了皇太后的胞親弟弟是什么概念?皇太后可不是一般的民間女子,這人中之鳳咳一聲,地也得搖三搖吧。王猛這種提著腦袋辦事的勇氣確實非常人所能比。
王猛的執(zhí)法嚴明、鐵面無私,確實給自己帶來了不小的麻煩:當他奉旨到始平縣治理豪強時,被奸吏的狐朋狗黨聯(lián)名上告,并勾結執(zhí)法官將王猛逮捕,“咣當”入獄,押送長安。幸好秦王開明,赦免了他,王猛才死里逃生。
王猛不愧是政治家和軍事家,整頓朝政后,又改革軍隊。同時提倡國民教化,為百姓興修水利,引導百姓致力農(nóng)桑。前秦就在眾目睽睽之下迅速成長為國富民強,百姓豐樂,社會安定的北中國大統(tǒng)。當時前秦的版圖,東至滄海,西到龜茲,南伸襄陽,北括大漠,且與周邊六十二國交好,只有南方的東晉王朝與它對峙。
如果單單這些也就罷了,可王猛最為人賞識的是他的環(huán)保意識。自長安到各州的大路兩邊,都種有行行的楊樹、柳樹、槐樹,三步一柳,五步一槐,枝繁葉茂,綠意森森。且每二十里一茶店,四十里一驛站,旅行者沿路可得到供給,貿(mào)易車輛安然往來,一派太平安樂的“小康”盛景。
像王猛這樣為人民謀得幸福“小康”生活的勵志男生,歷史上并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