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憶
有時候,我會慶幸自己是一個具有閱讀能力的人,我想假如我不能閱讀,生活將是多么凄慘啊!
受教育也許就是這樣,使得人生變得有趣一些,不那么無聊。在今天這送別的時候,我,想對你們說些淺顯的囑咐。
首先,我建議你們不要盡想著有用,而更多地想些無用的價值。這個世界上有用的事物已經(jīng)太多了,所有的因果邏輯都是循著用途連接和推動,那些邊緣的次要的性質(zhì)從鏈上碎裂下來,被淘汰出局,生活和人生本來是彌漫的氤氳般的形狀,質(zhì)地也具有彈性,如今越來越被過濾干凈,因而變得光滑、堅硬,并且單一。今年面試的時候,我與一位報考臨床醫(yī)學的考生面談,我們談到醫(yī)學倫理的問題,她說“安樂死”是一種奇怪的人道主義,我問為什么。這位女同學說,一個人的生與死不能用意義來核算。我說,你的意思是還有感情因素,也就是關系到他的至親、家人?也不是,而是——她思考了很久,說,生命本身就有價值。我希望我們學校不要錯過這位考生,她解釋了我的關于有用和無用的觀念。
其次,我希望你們不要過于追求效率,效率總是以目的論的。事實上,我們都是處在過程中。這大約可說是生活的本質(zhì),只是這過程越來越被劃分成細小短促的目的,偷竊了我們對的觀念。喬布斯改變了世界,但是讓世界更好了還是更不好,遠不到下結論的時候。后來的人們會不會以為,存在就隱藏在那蘋果機的屏幕之后,所有的到達與歸來就在于手指頭輕輕的一觸碰。無論是體能還是智能的勞動,全被縮減成零,我們還能做什么?又還需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是更幸福了,還是不幸福?在效率至上的社會里,過程被輕視成為一種累贅,它核計為成本,然后被壓縮甚至消除。在這人工模擬的系統(tǒng)里,我們?nèi)绾握J識存在的實質(zhì)性呢?假定說我們可以放棄認識的權利和義務,我們又如何去確定我們的目的?
第三,我勸你們不要急于加入競爭,競爭難免會將你們放置在對比之中,影響自我評定。競爭還會將你們納入所謂主流價值體系,這也會影響你們的價值觀念。而我希望你們有足夠的自信與主流體系保持理性的距離,在相對孤立中完善自己。倒不是說要傲視社會,而是在時間的長河里,人類史只是一個階段,我們所處的時代是階段里的階段,所以在我們可視的范圍之外,實在有著更大的價值,而競爭會限制我們的參照物,在一時一地以內(nèi)選擇標準,決出勝負。而勝負的概念也是我們要警覺的,因為這里面已經(jīng)潛在著不公平,只是用措詞平衡了合法性。
最后,我想說的還有一點,今天的教育確實存在著許多問題,有一些還相當嚴重,可是無論怎么樣,教育也不會因此而損失它的意義。它是迄今為止,最有可能公平地給予我們變好的機會,不僅使你們,也使我們,單是想著你們慷慨地將青春交給我們負責,就不敢有半點怠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