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發(fā)山
這一天,護林員老楊在山上巡視時,忽然發(fā)現(xiàn)了狐貍,不是一只,是三只!兩只大的,一只小的,看樣子像是一家三口。讓老楊心動的是這三只狐貍的毛色,火紅火紅的,像是三團火在山間跳躍。好多年沒見到這種寶貝了,怎么現(xiàn)在又出現(xiàn)了呢,莫不是看花眼了?等到老楊揉了揉眼睛再看時,已經沒有了狐貍的蹤影。
到了下午巡山時,老楊又看到了那三只狐貍──它們就在眼前林間的草地上嬉戲玩耍。這次看清楚了,兩只大的狐貍一只公的一只母的,小的肯定是它們的孩子。小狐貍在父母面前頑皮地打著滾。它們的毛發(fā)長長的,細細的,在微風的吹拂和夕陽的照射下,像是燃燒著的紅色火苗來回晃動,讓人產生一種想撫摸的欲望。這種毛色的狐貍皮,如果完好無損,至少要賣千元以上。既然它們在這山上活動,肯定是在這山上安家落戶了,一時半會不會跑走的……老楊心里癢癢了,決定故伎重演──抓狐貍。
老楊是抓狐貍的好手。過去,山上有狐貍,老楊就在狐貍經常出沒的地方鼓搗一個陷阱,俗稱“皮子關”,當?shù)厝私泻偛唤泻?,叫皮子?!捌ぷ雨P”就是用一塊塊石頭壘成的一個“機關”,模樣類似一個長方形的小匣子,里面放上誘人的食物,一般都是油炸的饅頭,狐貍聞到香氣進到匣子里,只要它觸動食物,一塊石板“吧嗒”一聲就把出口給堵上了。因為四周都是石頭,再狡猾的狐貍也是逃不脫的……一般來說,只要陷阱弄成,誘餌擺上,隔上十天半月,就能抓到一只狐貍。在那個年月,老楊依靠這手絕技養(yǎng)活了一家老小。后來,狐貍絕跡了,老楊舍不得離開山林,就當起護林員。
說干就干。第二天清早,老楊就開始尋找合適的石塊,石塊要方正,大小還得適中,太大了搬不動,太小了不牢固。有的石頭埋在土里,需要用钁頭刨;有的石頭不規(guī)則,還需要用小錘敲打……忙活了一上午,石塊才備齊。簡單吃罷午飯,老楊顧不上休息,著手壘“皮子關”。老楊駕輕就熟,壘好一個“皮子關”也就是個把小時。很快,一個機關重重的“皮子關”弄好了??粗约旱靡獾慕茏鳎蠗钪逼鹚崽鄣难?,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滿意地笑了。如果里面放上誘餌,當晚就能抓到一只狐貍。忽然,老楊改變了主意,這個“皮子關”太小,只能抓到一只狐貍,如果壘個大一點的,豈不是把三只狐貍都給逮住了?對!壘一個大一點的。可是,問題又來了,過去老楊壘的“皮子關”只能裝下一只狐貍,從沒壘過能裝兩只狐貍的,更別說三只狐貍了,成功率有多高還是個未知數(shù)。如果抓到一只狐貍,另外的兩只很難再抓到,狐貍都是很狡猾的。可是,這三只狐貍的毛色太好了,失去了實在可惜,也可能這輩子很難再遇到。想到這里,老楊就動手把“皮子關”給拆了,著手研究一下子能捉住三只狐貍的“皮子關”。
老楊就是老楊,沒有什么能難住他的,他研究了一個晚上終于研究出了結果。當然,構造跟原來的大同小異。略微復雜了一些。又備了一些石塊后,開始壘“皮子關”。
在即將壘成的時候,“皮子關”突然坍塌了──因為“皮子關”只有半人高,坍塌的石塊砸傷了老楊的腿。當時老楊疼得齜牙咧嘴呼叫著求人的時候,忽然看到那三只狐貍站在不遠處看著他,然后旋風一般消失了。
兩個月后,老楊才一瘸一拐上了山,卻再也沒見到那三只狐貍。
選自《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