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tǒng)思品課教學枯燥乏味,利用網絡資源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入電教媒體和網絡資源能寓情于景,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以理激情,知行統(tǒng)一,實現(xiàn)激情→明理→導行的連貫性和滲透性,優(yōu)化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增強思品課教學的實效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思品課利用網絡資源 優(yōu)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3(b)-0-01
思品課的任務重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道德情操,但在教學中極易陷入空洞的說教,枯燥乏味,從而影響思品課堂作為學校德育工作主渠道作用的發(fā)揮。因此,利用網絡優(yōu)化思品課,提高教學效果刻不容緩。結合我?!独镁W絡資源開展邊遠農村小學教師校本研修的實踐研究》的課題,筆者一邊認真學習使用和利用網絡資源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另一方面著力研究如何利用網絡資源提高思品課的實效性和有效性。小學生由于年齡小,他們活潑好動,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能力較差,對新鮮事物富于濃厚興趣,這些生理及心理特點要求我們在思品課堂上必須創(chuàng)設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傳統(tǒng)良好品德的熏陶、高尚行為的感染,進而內化為自己的言行。思品課上,引入電教媒體和網絡資源能寓情于景,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以理激情,知行統(tǒng)一,實現(xiàn)激情→明理→導行的連貫性和滲透性。
1 利用網絡資源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第師”,孩子們樂學了,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從而使“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結合思品教材,筆者使用投影片、網絡視頻片段導入新課,非常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很快就進入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極大關注,誘發(fā)學習興趣。筆者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思品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曾作了大量的利用網絡資源優(yōu)化思品課的教學實踐。如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第五冊《要注意安全》一課的教學,筆者先放一段錄像片:在大街的十字路口,交通繁華之處,車水馬龍,交通民警正在緊張、認真地工作,指揮疏通來往的行人與車輛,提高通行效率,確保交通安全,讓學生從日常生活常見的畫面中懂得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重要性。緊接著再放一段兒童交通事故的錄像片,讓學生在受到心靈震撼的同時象交警一樣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是誰違反了交通規(guī)則?后果怎樣?從而使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意識在學生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如此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思品課教學,教育效果極佳。又如在教學《英勇的共產黨》一文時,設計了這樣的課堂引入環(huán)節(jié):首先播放了一段《敵營十八年》的精彩片段以吸引學生。然后提問,我們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是怎么來的?用紅粉筆在黑板上寫上“共產黨”三個醒目的大字,然后又播放用網絡搜索到的電影剪輯《烈火中永生》江竹筠、許云峰等身受敵人的種種酷刑,最后表現(xiàn)出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等片斷,老師做如下旁白:像他們這樣一身正氣、英勇不屈的共產黨員在的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就犧牲了32萬多人,他們偉大的精神將與日月同輝,與天地永存。此時,學生個個淚光瑩瑩,熱愛共產黨崇敬英雄之情便油然而生。然后問:你想用什么詞來形容這些共產黨員?然后把課題補充完整。如此學生的感情與品德課內容就產生了極強的共鳴。又如教學《謙讓》一文時,采用放《孔融讓梨》動畫片的方法,給學生一個非常感性的認識:孔融自小就懂得謙讓,受到大家的夸獎。這樣的效果是,老師已不用多說,學生已經明白了該文要學會謙讓的品德,為下文分析孔融為什么讓梨?理解謙讓是一種美德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2 利用網絡資源優(yōu)化教學過程
過程決定效果,只有對教學過程的科學設計,才會結出豐碩的教學果實。思品課作為一門課程,它和其他學科一樣是老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下面從四個方面試談談筆者如何引入網絡資源的同時完成對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
2.1 利用網絡優(yōu)化教學方法
利用網絡優(yōu)化教學方法,即是對學生行為訓練上采取的形式多樣化的具體表現(xiàn)。教學是一門藝術,不同的教育者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筆者認為,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必須要求教師要像一名設計師那們,把思品教材中的課程以多樣化的形式設計為孩子喜歡的教學活動,讓學習活動中過程、方法和技能與知識融合起來,使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讓他們親眼所見,直接體驗、親身感受,逐漸形成想學—樂學—會學的良好局面。只有充分調動起每一個小學生學習思品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才能上出富有實效性和興趣性的好課。
2.2 利用網絡充實教學內容
新的課程理念認為:教材其實只是一個例子,只是起了穿針引線的作用,并不等于是教學內容的全部。那么,利用網絡資源充實思品課教學內容,就有了極大的用武之地。筆者在思品課教學中,針對學生習慣養(yǎng)成,歷史知識,人文地理等,大量利用了網絡資源用于教育教學,學習學起來又有趣又有效。如學習《我們生活的地球》這個單元時,采用了大量的《科技博覽》的網絡視頻,一些很難的知識,學生學起來也非常簡單了。
2.3 利用網絡構建科學的思品課教學
現(xiàn)在提倡的新課程改革,其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則是課堂教學。能促進學生主體性發(fā)展,培養(yǎng)兒童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情感的品德與生活課,以及品德與社會課,不應該再是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過程,而應該是教師、學生、教材三者互動的過程,是教師調動學生已有經驗參與活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達到與教材對話,與教師交流,與同伴合作的互動的過程。如何實現(xiàn)這些目的,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就能夠迎刃而解,利用網絡資源進入新課程改革,這將是新課改的一個亮點。
3 利用網絡資源改進思品課學習評價方式
如何組織在活動中評價,又如何在評價中學習,這是新課程改革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以今天的教育理念,我們應該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會正確評價自己,正確評價別人,從而感受生活,學會做人的道理。在實際教學中,筆者采用了網絡QQ平臺,讓學生先相互評價,讓學生認識了同學眼中的我時,教師再相應采取小組QQ平臺評價,教師QQ平臺評價,家長參與評價的等評價方式,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從而達到全面地評價學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4 結語
筆者通過多年的利用網絡資源進品德課的教學實踐,摸索總結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學經驗,這是現(xiàn)代教育技術用于課堂教學的寶貴經驗。探索新時期的德育教學工作,增強思品課的實效性和有效性,這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周國韜.中小學教育科研方法[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
[2]萬明春,朱福榮,龔春燕.校本研究: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回歸[M].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2008.
[3]課程教材教法[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