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中央電視臺連續(xù)幾天報道了中國投資移民者在美國被騙的事件。那是一個叫作芝加哥會議中心的項目,負責人塞斯只有29歲卻稱有15年房地產業(yè)經驗,要在芝加哥機場附近建造一個世界最大規(guī)模的低碳環(huán)保酒店,向290多名投資者(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出售了他自己公司1.45億美元的股份。幾年之后這個酒店還沒有建起來,項目負責人卻在2013年初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指控偽造證件,1億多美元的外國人投資款均被凍結。中方投資者人心惶惶,移民不成投資款回收也成了問題,至少,290多名當事人額外付出的總額上千萬美元的手續(xù)費和管理費用,已經被這個叫塞斯的人揮霍大半。
移民者的機會
或許多少年后人們才能理解這個事件的意義,因為這可能是中美往來歷史上最大的投資移民事件了。這兩個世界大國在100多年交往中移民一直都是單向的,是中國向美國的人口輸出,至今仍然如此。最開始的移民是被動的方式,是在美國西部大開發(fā)時代被招募并豬仔般船運過去的,到了那里也只有做苦力的份兒。上個世紀初舊金山一帶曾有“中國人的機會”的諷刺性說法,意思是指中國人沒有任何機會,無論是在美國西部淘金熱的狂潮中還是在中部跑馬圈地的過程中。
改革開放后中國向外移民人數逐漸增加,除了那些通過考試出去又滯留不歸的莘莘學子外,很多是通過各種途徑過去的非法移民。上世紀90年代中期還發(fā)生了多起中國非法移民偷渡船只擱淺美國沿海水域的事件,美國移民局甚至和中國公安部門合作在中國境內抓捕蛇頭。
時間又過去了十幾年,現在引人關注的是新一代中國大款希望以正規(guī)途徑、以體面的方式在美國買房置地,或者將子女送出去,或者轉移財產。如果從移民史角度看這個問題,會有很多值得玩味之處,說其有劃時代意義恐怕也不為過。從苦力到非法移民,再到學子、到有錢人,中國人是從仰著頭看美國新大陸后到平視最后到俯視美國,不用貸款就能買下美國人買不起的房子,這變化是多么的巨大,移民從兩手空空去美國變成帶著錢去了。
然而可悲的是,100年前中國人兩手空空去美國時任人宰割,100年后懷揣巨款給美國送錢卻又被騙——還是任人宰割!
投資人的困惑
芝加哥會議中心項目中的受害者,他們的遭遇并不是最慘的——畢竟還能指望回收大部分本金?,F實中,很多在投資移民上被騙的人連本金都無法回收,因為這種叫EB5的移民類別規(guī)定投資者兩年內必須為美國創(chuàng)造10個全職就業(yè)崗位,而且要將其保持盈利直到成為永久性崗位。按保守估計,如果4萬美元一個崗位的話,那10人兩年靜態(tài)人工支出就要80萬美元,還不算廠房設備等方面的花費。至于能否成為永久性崗位,那只有上天才能決定。想想看,如果真有這樣一投入就保證賺錢的機會,肯冒險的美國人早就干了,決不會留給遠渡重洋而來的中國人!
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移民局一開始就為這種移民類別設下了陷阱。就是說,這個永久居民是有條件的,如果沒有滿足這個條件,永久居民的資格就可以被取消,那以前的居住時間也就浪費掉了,還會留下不良記錄。
至于那些律師專家們的投資建議,比如事先要了解是否有區(qū)域中心的移民局核準函、項目就業(yè)區(qū)認證、證券認購協議、借款協議以及監(jiān)管協議一系列法律和會計文件等,都可以參考。但即便這些文件齊全,投資者也難分真假,因為作為個體投資者來說,不可能對每份文件都進行盡職調查?,F在看來,中國的這些投資者雖然沒能給美國創(chuàng)立出所謂的“永久性”工作崗位,卻倒是給中介公司甚至騙子公司提供了不少就業(yè)機會。
坐“移民監(jiān)”的苦惱
最近幾年里,除了隔幾天就會收到推銷理財產品的短信外,我還經常收到移民中介免費講座的短信,還都是在高級飯店舉辦,免費提供飲料茶點。吸引中國人移民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已經成為中介公司的吸金項目。只是,即便成功獲得移民資格,棄國西移也是一件令人糾結的事,開始時看上去像塊誘人的肥肉,吃了后可能覺得只是塊雞肋而已。
就像任何事都需要打理一樣,移民是一件耗費時間、精力、金錢,鬧不好還被罰款甚至入獄的事。從耗費時間上說,在美國,一個綠卡獲得者意味著他一年中需要在美國居住的時間多于在美國以外居住的時間,直到獲得美國國籍。這段時間至少五年甚至十年。想想看,人一生中有幾個十年,而且還正值干事情的十年?我認識的不少人都坐過這種“移民監(jiān)”,或者說經歷過“移民煎熬”。這個“移民監(jiān)”不是真正的監(jiān)獄,而是指等待綠卡或者美國國籍批準前那種既不能回國、也不能遠行、只能呆在美國家里的那種狀態(tài),就跟蹲監(jiān)獄似的,只是沒人強迫而已。
能拿出50萬美元投資一個單體專案的人都可謂成功人士,而他們的資產往往幾倍于這個數目,這些人士都應該是社交廣泛喜歡熱鬧的,讓他們坐“移民監(jiān)”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以我的觀察,中國女士還好,她們適應力相當強,西方世界又是個尊重婦女的環(huán)境,她們都能很快適應,相比之下許多男士就經不起這個考驗了。
從耗費精力角度講,這可是一件需要仔細研究自身狀況、研究美國法律規(guī)定、需要做足功課的事情。一切都交中介打理的方式就跟上了賊船一樣——上去容易下來難。因為一旦移民美國,瑣碎之事還要自己辦理,比如社會安全號碼。這是一個將會跟隨你一生的號碼,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比國內的戶口本還重要。有這個號碼你才可以建立信用,在美國以至于其他西方國家,個人信用遠比在國內重要,這不是有錢和沒錢的事情。即便你有錢購置房產,你還得按時繳納水電費用、電話費用,得及時繳納違章停車罰款、超速罰款等,否則就會留下壞的記錄,影響你貸款。
逃稅人的風險
至于耗費金錢,那可是自始至終的。投資移民者一旦離開中國,就失去了熟悉的環(huán)境和自身的相對優(yōu)勢,賺錢空間被嚴重壓縮,花錢之處卻一個挨著一個。只稅收一項就是個嚴重的挑戰(zhàn)——如果不如實申報的話。
在美國,如果逃稅,可不會像在中國一樣繳納點兒罰款就能走人。在美國逃稅行為是一種犯罪,不是民事糾紛因而不是在民事法庭、而是要刑法伺候的!從拿到綠卡那一天開始直到作為一個美國公民離開這個世界,只要你活著就永遠都是美國政府課稅的對象,無論在哪里。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更容易逃稅,被發(fā)現了還可以通過繳納不多的罰款來“擺平”。
在美國要是欠錢不還的話,那得看是欠誰的。欠個人的錢屬于民事糾紛,欠機構的錢也屬于民事糾紛,無論欠多少都沒有牢獄之災,還可以宣布個人破產從而一了百了地徹底不還錢,從這一點講美國保護窮人的利益。但是對富裕人群就不客氣了,美國政府甚至逼迫瑞士和號稱避稅天堂的盧森堡等國交出美國籍存款人的銀行記錄,以便將“壞分子”挖出來繩之以法,既要補繳稅款還要支付罰金。至于瑞士等國銀行,如果不就范的話就禁止他們在美國進行金融交易往來。這些小國往往在找了各種借口挺過一陣后只好就范,交出美國籍儲戶名單。之后這些銀行學乖了,甚至在開戶時讓你填表說明不在美國居住,不拿美國綠卡或者國籍,免得日后解釋不清楚引起麻煩。
中國投資移民者屬于富裕階層,都是美國地方政府盯著的納稅者,恐怕從其“有幸”成為正式移民的那一天起,麻煩就跟著來了,他們在全球的所有財產都成了這個執(zhí)法最為強勢國家的征稅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