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造三支隊伍,提升引領水平
教研室的職能單靠自身的日常調研和組織教研活動來實現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依靠基層管理者和骨干教師。提升基層管理者的課程領導力和課堂教學改革的話語權,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同時,打造一支具備引領課堂教學改革能力的骨干力量,也是課堂教學改革具有一定深度和效度的保障。為此,我們從區(qū)域(全縣)、學校和學科(教師)三個層面培養(yǎng)教學改革的引領者,努力為縣、鎮(zhèn)教研員和學校管理者、骨干教師搭建教學研究和成果展示平臺,讓他們通過行政賽課、教研員沙龍活動和學科中心組建設,自覺提升課程領導力和執(zhí)行力,從而達到整體深化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
1.積極組織“教研員沙龍活動”,不斷提升教研員的業(yè)務素質
教研員是教師的教師,教研員學科素養(yǎng)、研究水平和專業(yè)技能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教學質量。我們從2006年開始舉辦“教研員沙龍活動”,要求縣、鎮(zhèn)教研員和縣直學校分管教學的校長積極參與活動,并做到“四個一”:每學期“上一節(jié)研究課,做一次專題講座,發(fā)表一篇研究文章,主持或參與一項課題研究”。在“沙龍活動”中,教研員輪流上研究課,積極為教師做講座,正常進行研究成果展示和思想交流碰撞,“沙龍活動”成了他們展示“四個一”成果的平臺。迄今為止,我們已經舉辦了十三屆沙龍研討活動,惠及所有教研員,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和提高,教學引領、指導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目前,我們將“教研員沙龍活動”進行了進一步拓展。如,我們定期舉辦專題論壇,要求教研員圍繞教學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度研討,讓他們通過論壇進行智慧碰撞和思想交鋒,讓教育思想在不斷碰撞、不斷捶打中與時俱進,處于領先地位。今年3月,我們舉辦了首屆“教研員送教到鎮(zhèn)(校)”活動,將縣、鎮(zhèn)教研員推到課堂教學改革第一線,讓他們親自上示范課、研究課,用具體的教學行為詮釋自己的理想追求,在研討互動與自主反思中與教師共同成長。
2.定期舉辦行政賽課活動,努力增強管理者的課改話語權和領導水平
我縣每年舉辦一屆“黃海潮”大型教研活動,活動一般分為“專題研究、教學展示、行政課堂、成果展評”等四個板塊,惠及全縣所有學科教師?!包S海潮·行政課堂”就是組織鎮(zhèn)教辦主任、教研員、學校行政人員進行課堂教學競賽,并從中選出部分代表在“黃海潮”教研活動中進行課堂教學展示?;砟顬樾袆樱屝袆诱f話,引來了大批有志于課堂教學改革的領頭人。他們深入教學第一線,身先士卒,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在廣大教師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近四年來,全縣有45位校長、教辦主任、教研員和74名學校中層領導參加了行政賽課,9名一把手校長在“黃海潮”教研活動中展示了教學風采。校長不再是坐辦公室的“指揮官”,而是一名實實在在的行動者、研究者和引領者,他們由教學管理逐步走向領導教學。行政人員走進課堂參加比賽、進行教學展示,充分體現了他們率先垂范的決心和勇于改革的信念,推進和深化課程改革的話語權得以進一步彰顯。
3.加強學科中心組建設,積極培養(yǎng)和打造骨干教師隊伍
以上舉措,意在發(fā)揮行政人員的行為示范和思想引領作用,而要全面推進課程改革,實施有效教學,必須重視各學科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為此,2007年,我們建立學科中心組,將各鎮(zhèn)(校)各學科的骨干教師組織起來,正常開展學科研究活動,讓他們在豐富的教研活動中實現專業(yè)發(fā)展,成為廣大教師公認的教學骨干。學科中心組是我縣最為活躍的課堂教學改革力量,中心組成員注重發(fā)揮龍頭示范、橋梁紐帶作用,從理念到行動,從實踐到反思,他們總是走在最前列。每當課堂教學遇到瓶頸、改革遭遇阻力,中心組成員總是獻計獻策、群策群力,積極尋找課堂教學改革和提高教學質量的良藥秘方。在學科中心組建設過程中,我們非常重視專題研究,做到每次活動圍繞一個專題展開研究活動,努力使研究專題系列化,研究過程有序化,活動追求實效性。我們努力使中心組活動成為教師專業(yè)提升的加油站,定期對青年教師進行學科素養(yǎng)和教學技能培訓,每學期組織一次教學基本功或課堂教學展評,讓中心組成員在培訓和展評中得到鍛煉,獲得專業(yè)支持,汲取發(fā)展的動力。圍繞課堂教學進行深度研究,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是學科中心組的又一追求。近6年來,在中心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全縣120多節(jié)課例在市級以上比賽中獲獎,其中19節(jié)課獲得省級以上等級獎,學科競爭力不斷增強。學科中心組成為一線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和提升教學水平的有效平臺,為深化課程改革,推進教育均衡發(fā)展,發(fā)揮了積極作用。為了激發(fā)中心組成員投身課改的熱情,我們借助全縣教學工作會議,為中心組組長頒發(fā)聘書,明確他們的職責和待遇,并利用每年一屆的“黃海潮”教研活動,對優(yōu)秀學科中心組長和成員進行表彰獎勵。
二、落實三項措施,提升教研效應
拓展教學研究的新思路,探索教學研究活動有效途徑,是課程改革對教研室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自身發(fā)展的需要。經過多年實踐,我們初步形成了“日常調研促進全校,專項活動輻射全鎮(zhèn),課題研究引領全縣”的教研工作推進策略,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日常調研促進全校。調研工作是教研室經常性的工作,是服務基層、指導基層、影響基層的重要途徑,不斷提高調研實效是我們一貫的追求。調研堅持“一聽、二查、三評”:“聽隨堂課,查備課筆記和學生作業(yè),對教學常規(guī)、教學管理、校本教研等三項內容進行視導評議”。同時,努力做到“三、二、一”:每人每次至少聽三節(jié)隨堂課。召開兩個會議,一是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分學科召開課堂教學評議會,對所聽課進行評議,同時由縣學科教研員對該學科進行現場指導,及時傳遞課堂教學改革的最新信息。二是召開總結交流會。調研結束前,我們召集學校行政人員召開總結交流會,對調研情況及時進行通報,對好的做法和經驗進行總結提升,針對存在問題進行歸因分析,并共同探討改進策略。另外,我們還將縣教研室目前對全縣課堂教學改革的要求和意見直接傳達到基層,減少了信息傳遞過程中的損耗,保證了上級要求能及時、高質量地貫徹落實,極大地提升了教研工作的效率。
二是專項活動輻射全鎮(zhèn)。中心組研究活動、教研員沙龍活動、課改推進活動、學科基地成果展評等專項活動要求輻射全鎮(zhèn),影響全縣。如,中心組研究活動,我們要求語文、數學、英語學科每個月至少開展一次活動,其他學科每學期不少于一次活動。活動由學校申辦、縣學科教研員全程指導,要求全縣相應學科中心組成員和承辦活動學校及所在鎮(zhèn)的該學科全體教師全程參加活動?;顒佑姓n堂展示、評課沙龍、經驗介紹、專題研討、教研指南等內容。通過現場展示、典型經驗介紹以及研討交流,不僅促進了基層學校的學科建設與發(fā)展,而且讓該校所在鎮(zhèn)的全體相應學科的教師都得到了一次有效的培訓,同時使全縣學科教學改革的思想更加統一,思路更加開闊,措施更加有力,成效更加顯著。
三是課題研究引領全縣?!靶W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實驗與研究”是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規(guī)劃重點課題,我縣被確定為該課題研究的實驗區(qū),由縣教研室具體負責課題研究規(guī)劃與過程管理。全縣共有26個子課題單位,吸收了近600名有思想、善思考、肯鉆研的教師正常參與研究活動。實驗區(qū)領導組依據研究規(guī)劃,積極組織研究活動,努力為廣大教師專業(yè)成長搭建平臺。研究活動堅持多學科綜合研討與分學科專題研究相結合、課例展示評析與優(yōu)課競賽相結合、專題論壇與論文評審相結合,每月至少組織一次活動,并及時印發(fā)活動簡報,表彰活動積極分子。目前,有一批質量較高的研究成果在各級報刊發(fā)表或在論文評審中獲獎,一大批教師在研究活動中得到錘煉,不斷成熟起來,逐步成為全縣各學科的教學骨干,極大地提高了全縣教師的學科素養(yǎng)和新課程實施水平。
三、實現三個轉變,提高服務質量
教育思想的轉變必將帶來教研工作行為的變革,教研工作策略的優(yōu)化必將提升服務的質量。為了使教研工作達到“指導更到位,服務更有效,影響更廣泛”的目標,我們努力實現以下三個方面的轉變:
1.從個別化輔導走向整體引領。全縣有建制小學57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每所學校一學期最多只能接受一兩次調研。對于學校來說調研活動是非常難得,也是非常期待的。因此,我們努力做到:一是全面了解情況。調研時,我們對學校的教學管理、課堂教學、教學常規(guī)、校本研修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查,并逐項進行分析研究,有針對性地給予服務與指導。二是關注所有學科。我們堅持以課堂教學督查為重點,做到隨機點課、聽課,要求教研員跨學科聽課,以擴大聽課的面,力求覆蓋所有學科。我們注意及時利用具體的教學案例,引導教師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剖析,深切感悟有效教學的內涵,把握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課程執(zhí)行力。三是力求影響全體教師。每次調研活動,我們注意面向全體教師,要求每一位教師都參與到調研活動中來,參與聽課評課,參與分析研討和總結交流,使他們在調研活動中受到積極影響,且有所收益。
2.從粗放式檢查走向精致化服務。對調研的總體情況進行反饋、總結和評議,是非常必要的,但我們還非常重視對個別現象、細節(jié)的關注與指導。如,在教學常規(guī)檢查中,我們發(fā)現個別教師備課不到位、作業(yè)批改不規(guī)范,我們不是籠統地、不痛不癢地點評,而是點到具體的人,呈現具體的事例,有時還與當事人見面,面對面地進行交流,共同進行原因分析,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在與教師交流過程中,我們從不板著面孔訓話,而是真心實意地幫助和真誠地服務,做到有禮、有度、有效,這一舉動受到教師們的普遍歡迎。教師們不僅樂意和我們交流,還主動向我們傾訴教學中的疑難與困惑,尋求我們的支持。這樣,基層學校對我們的日常調研充滿著期盼,也給了我們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增強了我們做好調研工作的信心。
3.從蜻蜓點水式評點走向深度引領。教學中的一些問題,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解決的,必須通過深入細致的研究,探尋問題產生的根源,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給教師以深度指導,讓他們切實感受到先進理念帶來教學行為的轉變,深刻反思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積極研究有利于專業(yè)素養(yǎng)的發(fā)展。為此,我們要求教研員人人開通博客,開辟“為你支招”和“調研傳真”等專欄,通過撰寫“調研手記”對教師和教學管理者進行有效引領。如,聽課時發(fā)現部分教師不會上練習課,我就寫了“練習課怎么上”一文,為教師上好練習課提供參考;看到有的老師對個別學生不關心,我就用“拷問教育者的責任”來喚醒教師的良知;評課時,有的教師評不到點子上,我就用我的“評課感悟”給他們以啟迪;在檢查備課筆記時,發(fā)現部分教師備課不到位,我就用“談備課的‘三個痕跡’”進一步明確備課的要求……
沒有教師的發(fā)展就沒有學生的發(fā)展,也就沒有學校的發(fā)展,教師發(fā)展是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核心內容。優(yōu)化教研工作策略,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促進教師的發(fā)展。通過創(chuàng)新教研工作機制,實施教師發(fā)展戰(zhàn)略,使如東教育有了新的發(fā)展,學科教學質量明顯提升,學生整體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師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佳績頻傳。在江蘇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業(yè)質量測試”中,我縣被測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高,成績在全省名列前茅,得到了省、市領導和專家的充分肯定,如東教育成為如東人一張亮麗的名片。作為全縣教學研究、服務、指導和管理的中心,承擔著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的使命。我們將自我加壓,不斷改進教研工作方式,積極構建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努力使教研室成為教學研究中心、課程發(fā)展中心、教學資源中心和師生發(fā)展戰(zhàn)略的開發(f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