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龍華寺的千手觀音如今已是國家級文物,其形貌皓麗,含睇若笑,曲眉豐頰,溫雅敦厚,端莊而又不失顏面和悅,給人帶來“大慈大悲,如月如日”的親切感, 很難想象這樣一尊巧奪天工、栩栩如生的佛像竟然出自蘇州太湖邊的一個小漁村—光福沖山。
蘇州歷來是中國工藝美術最為繁盛的地區(qū),尤其在明代涌現(xiàn)了一大批聞名全國的能工巧匠,“蘇作工藝”也成為中國精細典雅藝術風格的代表。作為其中璀璨的一顆明珠,蘇州佛雕在歷史上早已久負盛名,相傳技藝得傳于唐朝塑圣楊惠之?!澳铣陌侔耸拢嗌贅桥_煙雨中”,佛教在中原大地幾度興衰,佛雕藝術產業(yè)也隨之起伏。
來蘇州兩年多了,久聞光福鎮(zhèn)“佛光普照,洞天福地”的盛名,卻一直沒能得空。這次終于有機會一睹其歲月與滄桑,走入他的記憶。整個沖山島其實不大,但轉一圈卻也要花不少時間,因為總有意想不到的風景,讓人駐足,使人留戀。剛走入沖山島,映入眼簾的是一條老街。與許多風景旅游區(qū)的商業(yè)街不同,這里不是給游客買旅游紀念品的,連路都還是土路,如果不走進去,你甚至會以為這里就是一排破舊的廠房,然而走進去后你會發(fā)現(xiàn)那一門千百年來經久不衰的精巧藝術就這樣鋪陳在你眼前—沖山佛雕。走進一間間工作間,那些滿身木屑、渾身油漆、不辭辛苦又專注的雕工師傅都讓我感動。一尊尊佛像在他們手里鮮活,走出沖山;一件件藝術珍品在他們手中栩栩如生,揚名海外。我把鏡頭對準他們—這些最可愛的師傅們,是他們傳承了這一份我們共同的文化遺產,并且,我相信,這份精神將長存于中華藝術的寶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