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據包絡分析法是一種從最有利于被評對象的角度進行相對有效性評價的方法,體現了尊重被評對象價值觀的現代評價思想。目前國內基于數據包絡分析的省級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研究中,輸入輸出指標較少,致使絕大多數被評對象出現非DEA有效的結果,即某些被評對象的價值觀被忽視,因此,需要加以改進提高。本文從電子政務實際服務內容出發(fā),合理增加輸入輸出指標,使DEA有效的被評單位增多,即使更多的價值觀被認可,非DEA有效單元的改進更趨容易。
〔關鍵詞〕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數據包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D63-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821(2013)08-0073-06
隨著電子政務的全球化推進,電子政務績效評估也引起了各國的高度重視。雖然很多國家在推進電子政務過程中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推進建設了一大批政務工程項目,但從全球范圍看,電子政務建設成效并不樂觀。2003年聯合國在《處于十字路口的電子政務》的研究報告中特別強調,無論是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都普遍存在電子政務整體效益不高的現象,而發(fā)展中國家尤為突出,其項目失敗率高達60%~80%[1]。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績效現狀同樣令人堪憂,電子政務應用系統(tǒng)建設工程投資回報差別巨大。而由于財政約束硬化和公民知情權的聲張,失敗的成本不僅是項目的終止,還包括公眾對政府信任度與支持力的下降[3]。為了及時發(fā)現和解決電子政務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成為各國推動電子政務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有效手段。
目前,用于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數據包絡分析法是一種重要方法。數據包絡分析法是一種從最有利于被評對象的角度(權重)進行相對有效性評價的方法,體現了尊重被評對象價值觀的現代評價思想。如果被評對象較多,而輸入輸出指標較少,則會出現絕大多數被評對象非DEA有效的結果,實際上是忽視被評對象的價值觀。這是國內研究存在的不足,需要加以改進提高。本文從電子政務實際服務內容出發(fā),合理增加輸入輸出指標,DEA有效的被評單位增多,更多的價值觀被認可,非DEA有效單元的改進更趨容易。
1我國省級政府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實證分析
1.1指標體系的確定
參考多位學者研究的指標體系,本文從電子政務實際服務內容出發(fā),合理增加輸入輸出指標,確定如下指標體系。具體而言,本指標體系主要分為投入和產出兩大方面。投入方面選取資金投入、人力資源投入、信息資源投入作為二級指標,產出方面選取政務信息公開、服務能力、公眾參與作為二級指標,具體測度方法如下。
1.2樣本和樣本數據的選取
2問題分析和建議
通過增加投入和產出指標,有效單元增加,更多省份的價值觀得到認可,改進的難度減少。
從投入角度而言,目前這些省級政府電子政務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首要問題是人力資源發(fā)揮作用不充分的問題。此外,資金投入及信息資源投入也存在冗余,導致了資源投入比例不合理的問題。就人力資源投入、資金投入、信息資源投入這三方面,具體建議如下:
2.1注重人力資源開發(fā),加大電子政務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力度由于人力資源投入浪費嚴重,因此,需要注重人力資源的開發(fā),尤其需要關注培養(yǎng)電子政務專業(yè)人才。電子政務平臺實質上可以看成信息技術與政務工作結合后的產物,所以作為一名政務工作人員,必須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國的政務工作人員中,熟悉政府工作業(yè)務流程的,對信息技術掌握不多;而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的,對于政府工作流程卻不大了解。此外,由于信息技術人員的短缺,某些部門甚至通過外包來管理電子政務平臺,致使電子政務平臺的安全性大大降低。因此,我們需要加大力度來培養(yǎng)既懂政府工作業(yè)務流程又能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具體而言,政府機關可采取“引進來”、“送出去”的辦法來大力培養(yǎng)這類專業(yè)技術力量。一方面,電子政務部門可通過公開招聘、考試錄用等途徑,從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公司企業(yè)等單位引進具有豐富經驗的計算機專業(yè)技術和信息管理人才;另一方面,政府可從現有的國家公務員中選派一批已有初步掌握計算機網絡知識、信息技術等工作人員到等學校、網絡工程公司學習、進修。通過這兩種途徑的有機結合,為政府網站系統(tǒng)人力資源庫注入了主要力量。
2.2注重資金投入效果,構建電子政務績效預算體系從上述評估結果分析可以看出,資金投入存在冗余。通過建立績效預算體系,注重資金投入的效果,可以提高電子政務資金投入的利用率。
與傳統(tǒng)預算體系不同,績效預算體系強調以績效為前提,依據上年度資金的投入效益,對各級部門進行預算資金分配,使資金投入更加科學規(guī)范,使資金的使用效率得以提高。另外,電子政務績效預算體系把成本和效益聯系在一起,通過對預算資金進行成本效益分析,通過與其他各級部門的預算進行橫向比較,提高電子政務投入產出效率,從而使電子政務資源達到最優(yōu)配置。
2.3滿足公眾需求,建全信息資源的共享機制
分析上述結果,可知電子政務建設的信息資源投入存在嚴重的浪費,因此需要建立健全信息資源的共享機制,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率。
要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首先,需要對數據進行有效的管理與集成。當前,由于非結構化數據量的不斷增加,常規(guī)的數據庫已無法有效的管理數據。運用數據倉庫技術,將非結構化數據和結構化數據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一體化。需要注意的是,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同時,對電子政務系統(tǒng)安全性的要求會更高。為了確保數據的安全性,一方面可以通過密鑰加密等措施提高數據在存儲及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為不同級別的用戶群體分級設定不同的權限,實現分級共享策略,杜絕非授權用戶對未授權的數據信息進行訪問。
從產出角度而言,目前這些省級政府電子政務建設過程中普遍存在產出不足的現象。針對政務信息公開、服務能力、公眾參與這3個方面,分別提出如下建議:
2.3.1加強政府服務網站的有效性,提升電子政務服務能力
從各省級政府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結果得出,大多數省級政府在服務能力方面的產出存在不足。網站是政府提供電子公共服務的平臺,有時即使政府擁有完整而準確的信息,這些信息也往往無法完全滿足公眾的需求。當前,政府門戶網站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建設不規(guī)范、缺乏統(tǒng)一規(guī)劃的情況,服務內容的不全面及方式的單一化,因此,需要了解公眾的期望,把握公眾的切實需求,提高政府網站服務的有效性。
2.3.2提高透明度,政府信息要更為公開、豐富和系統(tǒng)化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公眾對政府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為了滿足公民對信息的知情權,提高公民滿意度,除了政府機密外,所有的行政事務都應該公開。如果這些信息不得已公開,電子政務建設便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政務信息的公開,為公民提供更便捷的教育、醫(yī)療、住房、交通等各方面的生活服務,有利于提高公眾的滿意度。
2.3.3加強互動交流,避免政府網站流于形式
分析上述結果,我國省級政府互動交流能力的產出存在不足。自1999年“政府上網工程”啟動以來,我國電子政務漸漸進入實質性的建設階段。經歷了短短的十年時間,我國就已建立政府門戶網站4萬余個,國家機關、地級市以上政府和80%以上的縣級政府都建立了電子政務網站。雖然電子政務網站的數目可觀,但是卻隱藏著嚴重的問題。政府網站存在的價值無外乎是發(fā)布權威信息、建立辦事服務的綠色通道,但是如果無人訪問,政務網站網站便沒有什么存在的意義。據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tǒng)計,2012年我國有近三成的網民表示絕少或者從來沒有訪問過政府網站,有45%的網民每月或少于每月上1次,只有7%的網民每天都上。如果出去政府工作人員,瀏覽政府網站的網民數目會更低,也就是說,政府網站近乎面臨著無人問津的局面。造成這一局勢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互動交流平臺的構建并沒有真正滿足公眾的需求。因此,需要提升互動交流速度,提高互動交流質量,全面互動交流的方面,切實做到實時相應公眾需求,提升公眾滿意度,這樣,才會有更多的公民愿意去訪問政府網站,促進電子政務互動交流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United Nationsand Ameria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UN World Public Sector Report 2003:E-Government atthecrossroad[EB/OL].http:∥www.unpan.org/egovernment2.asp,2003-08-28.
[2]OMBFY 2003 Report to Congress Implement of the E-Government Act[EB/OL].http:∥www.whitehouse.gov/omb/egov/fy03egovrpttocongress.pdf,2004-03.
[3]張成福,唐鈞.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模式研究與中國戰(zhàn)略[J].探索,2004,(2):36-40.
[4]郭京福,楊德禮.數據包絡分析方法綜述[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1998,38(2):236-241.
[5]Charnes A.Using DEA to evaluate relative efficiencies in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Chinese cities[J].Socio-Econ Plan Sci,1989,23:325-344.
[6]遲旭.生產前沿面有效性分析的非參數方法和人力資源發(fā)展的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1995.
[7]王銘.論美國電子政務的基金投入與IT企業(yè)所起作用[J].檔案學研究,2004,(2):53-56.
[8]馬東山.基于數據包絡分析法的省級政府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實證研究[D].拉薩:西藏大學,2009.
(本文責任編輯:馬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