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孔子的出生,后世有許多神話傳說,明清時期所繪的各種版本的《圣跡圖》中,就收錄了“麒麟玉書”、“二龍五老”、“鈞天降圣”等幾則神話傳說。孔子故里曲阜及其周圍地區(qū),也流傳著不少有關孔子出生的傳說故事。司馬遷在作《孔子世家》時,只是記載了叔梁紇與顏徵在“禱于尼丘得孔子”。
尼山致禱尼丘,山名,后來因為避孔子名諱而改稱尼山。位于今曲阜市東南約25公里處,海拔340米,五峰并峙,中間一峰略低,稱尼丘山。叔梁紇所在的陬邑,離尼山不遠。傳說叔梁紇夫婦婚后求子心切,按當?shù)亓曀?,經常到附近的尼山祈禱,祈求尼山之神能夠賜給他們一個兒子。顏徵在懷孕以后,仍然繼續(xù)祈禱。魯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在一次祈禱結束后,叔梁紇扶顏徵在到尼山東側山腳下一個山洞里休息,在這個山洞里,顏徵突然臨盆生下了孔子。為了紀念孔子的出生,后人把這個山洞稱作“夫子洞”或“坤靈洞”。
夫子洞在曲阜東南三十公里的尼山東南麓。傳說為孔子出生處。
夫子洞,原名坤靈洞,位于尼山腳下智源溪北岸,為一天然石洞。據(jù)元代楊奐《東游記》記載,坤靈洞洞名是劉曄刻的,曾經有人手持火把深入夫子洞中,走到約三四丈深的時候,忽然發(fā)現(xiàn)有一石室,中間有天然形成的石床石枕。元代至正三十年(1370年),曾在洞中置孔子石像,在洞前立“尼山孔子像記碑”,今皆不存。后來,夫子洞漸為智源溪流沙所淹沒,1979年清除了淤沙,才見其全貌。現(xiàn)在的夫子洞,深、闊僅兩米多,洞前立“夫子洞”石碑。
司馬遷《孔子世家》在記載叔梁紇夫婦“禱于尼丘得孔子”之后,繼續(xù)寫道:孔子“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云”。這是說,孔子名丘的來歷,與尼山有關?!栋谆⑼āば彰菲f得很明白:“孔子首類魯國尼丘山,故名為丘?!彼^“首上圩頂”,是指孔子頭頂?shù)男螤疃浴J裁词恰佰醉敗??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解釋說:“圩頂,言頂上窳也?!瘪?,通洼,凹低的意思,“圩頂”即指頭頂凹陷。由于“圩頂”取象于尼丘山,所以又被稱作“尼首”。
(選自《問吧3——有關孔子和〈論語〉的101個趣味問題》/王鈞林 主編/中華書局/2008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