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 教育者和家長要做孩子成功走向社會的助推者,通過各種模擬的機會、真實的場景,讓他去試飛,讓他去獲得適應社會的各種能力。
@印杰:中小學國際化,可以引進國外一些更符合素質教育的理念,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在課內課外多涉及國外的知識和文化。
@劉長銘:中考和高考均改為在居住地附近報名和考試,不再統(tǒng)計升學率,后者需要立法。顯然,這是解放孩子也是解放教育的有效措施。
@何達平:我們的教育要改進,辦出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滿足老百姓的需要。同時,也要加大教育宣傳和輿論引導力度,讓老百姓看到教育的希望,感受到教育帶給他們的實惠。
@胡敏:中國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及知識體系構建。美國教育注重對知識的靈活應用,培養(yǎng)學生對權威的質疑、批判精神,注重拓展和創(chuàng)造。
@張邦鑫:未來的教育是完全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對教師而言,比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切實做到“規(guī)劃、設計、引導”,回歸教育的本質,堅持以教學品質為核心,切實地幫助學生豐富、提高、完善自我。
@丁烈云:現(xiàn)在教育領域出現(xiàn)的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擇校熱等一系列社會熱點問題,實際上不是教育一個部門就可以解決的,它需要調動各種社會資源、力量集中發(fā)力,推進綜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