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真實、扎實、樸實,是“生態(tài)課堂”的基本要素。掌聲雷動的課并不一定是好課;環(huán)環(huán)相扣、天衣無縫、一帆風順的課不一定是好課;磕磕碰碰、一波三折、柳暗花明的才是好課……一句一語總關“情”,千“情”萬“意”都為言,無“情”并非真語文,有“情”無“言”失本真。重新審視閱讀教學第一課時的有效課堂構建,追求真實、扎實、樸實的課堂教學,追求低碳、生態(tài)的課堂教學成了教學研討的熱點。本文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個別案例來談談閱讀教學起始課的“三歸構建”。
回歸目標制定的樸實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指出:有效的學習始于準確地知道達到的目標是什么。確實,教學目標是課堂的靈魂,是實現(xiàn)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與保障。教師在進行每一步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應明白,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尊重學情定教學課時目標 尊重學情,即從學生的學習起點出發(fā),從學生原有的認知和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任務首先是了解孩子,而為了了解孩子,就應該不斷地觀察、研究。不了解孩子,不深刻注意發(fā)生在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復雜活動,我們的教育就是盲目的。因此也就是沒有意義的?!闭n時目標的設計和制定,更要有學生意識。對每篇課文的學習,學生都不是零準備狀態(tài),所以,真正有效的教學,一定是從學情分析開始的。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精神狀態(tài)、知識儲備、預習水平等多方面加以權衡,審慎制定教學課時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案例1】人教版四上《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第一課時: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蒼白、紅潤、移植、談何容易、幸運、臺灣、襲擊、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暫停、骨肉同胞、血脈親情”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理清課文脈絡,初步感知“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感受小錢生命的垂危和對骨髓的迫切需求。
很多教師在進行第一課時教學時總是要的太多。學生在短短的一節(jié)課中“吸收”太多,得不到有效地“消化”,即使是同樣的文本,也會因?qū)W生的個性差異體現(xiàn)很大的價值區(qū)別。
立足文本定個性價值目標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選文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有的非常適宜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有的則非常適宜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各有優(yōu)勢??晌覀兎喗虆r會奇怪地發(fā)現(xiàn),不同的課文除了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維目標有所區(qū)別明顯外,幾乎每篇課文都會千篇一律地描述語文素養(yǎng)方面的教學目標。
【案例2】人教版二上《我是什么》第一、二自然段:價值目標
(1)通過朗讀感受“云”的變化美,體會語言中豐富的想象與獨特的觀察,并背誦。
(2)在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中,親歷水變成“雨、雹子、雪”的場景,了解水的變化,體會文中“落、打、飄”的用詞準確,并能在教師提供的其他語境中判斷或運用。
根據(jù)王榮生教授的觀點,教材選文有“定篇”、“例文”、“樣本”、“用件”這樣幾種價值。那么,基于教材篇目的價值定位開始第一課時的教學定然是各不相同,各有側(cè)重?!段沂鞘裁础肥且黄獌?yōu)秀的科學短文,以第一人稱的敘述,以謎語的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態(tài)和對人的利弊關系。在作者筆下,“水”如同會變身的魔法師,成了有著不同的家、有著不同脾氣的生命體。細讀文本,不難發(fā)現(xiàn),文中語言有時如同一幅色彩鮮明的畫面,有時如同一個個動態(tài)變化的場景。前蘇聯(lián)著名科學文藝作家伊林說過:科學文藝作品是“用藝術家的眼光來觀察世界”,“把科學素材同詩意地感受世界結(jié)合在一起”。教學此類課文應引導學生品味文中語言,感受這類作品的特有魅力,而科學知識應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滲透。
回歸字詞落實的扎實
語文老師上公開課,總是對第二課時情有獨鐘。論起原因,口徑出奇的一致:第一課時,讀讀課文,學學生字,說說大意,這樣有什么可上的?言外之意,第一課時沒什么噱頭、花樣,自然也就沒什么看頭了。誰愿意上一節(jié)“沒看頭”的公開課呢?以致第一課時的公開課也往往演變雜交成了第二課時,所有的讀寫訓練都想方設法擠入,顯得十分肥腫。
第一課時是學生走進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對學生進行字詞讀寫訓練的開始。《語文課程標準》對于識字、寫字教學,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小學各年級都要重視識字、寫字,都應重視詞句教學,這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工程、基本任務。
【案例3】人教版二上《我是什么》:字詞教學片段
師:課文第4自然段藏了特別多的生字。你看,(屏幕出示第4自然段)這篇文章中共有11個生字,這里就藏了9個。請你跟同桌小伙伴合作,相互認一認這些生字,有困難的時候,咱們可要互相幫助。如果兩人都不認識,咱們就再請教樹葉上的拼音。生字會認了,就一起把這一段再讀一讀。(生自由讀,相互幫助,師巡回指導)
師:好,你看,現(xiàn)在詞語都跑到水娃娃的身上了,只要你們讀正確了,水娃娃就會為你變個模樣呢!誰來讀?請你。
生:暴躁。
師:對,真好,咱們一起讀。
生:(齊讀)暴躁。
師:瞧,水娃娃變成了——
生:雨點。
師:是啊,變成了雨點了。(師貼上雨點圖片。)
師:繼續(xù),誰會?來,請你吧!
生:莊稼。
師:啊,輕聲都念得那么好,你做老師。
生:(領讀)莊稼。
師:一起念。
生:(齊讀)莊稼。
師:瞧,水娃娃變成了云。(師貼上白云圖片。)
師:瞧,還有呢?這個詞可難了,看你們認不認識?哦,有那么多人舉手,請你吧!
生:灌溉。
師:真不錯啊!這么難的詞也認識了。瞧,灌溉田地是要用水的,所以兩個詞的偏旁都是——
生:三點水。
師:咱們再讀。
生:(齊讀)灌溉。
師:(指灌溉的詞卡)后面還躲著一個三點水的詞,一起念吧。(師翻轉(zhuǎn)詞卡。)
生:(齊讀)淹沒。
師:多音字也讀對了,沒(mò)還有一個讀音是——
生:沒(méi)。
師:真聰明,再讀。
師:水娃娃變成了——
生:雪花。(師貼上雪花圖片,出示3張詞卡:災害、機器、沖毀,生齊讀。)
師:真不錯,看,水娃娃變成了—朵紅色的云,(貼上圖片。)黑色的云。(貼上圖片。)咦,這一個個小硬球(貼上圖片。)叫什么呀,誰認識?你來說。
生:雹子。
師:對嗎?
生:對。
師:可真能干?。ǔ鍪驹~卡)這就是它的名字,咱們一起讀。
生:(齊讀)雹子。
師:水娃娃可真神奇,你看,(指板書設計)云、雨、雹子、雪,原來都是水娃娃變的。水娃娃還要檢查一下這生字最多的一段,你們是不是也都能讀正確了。咱們一起試試,好嗎?
生:好!
(生齊讀第4自然段,讀得正確、流利。)
師:太棒了。你看,(給“水娃娃”勾出笑臉。)水娃娃送你們一張笑臉。它在表揚你們,生字那么多的一段話,你們也讀正確了。
巧制卡片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教師巧妙地把生字詞卡片與水娃娃的形象結(jié)合在一起。激勵的手法,讓水娃娃伴著同學們一起讀,讓字詞學習顯得生動有趣。同時,教師更關注到了生字密集的第四自然段,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的識字、閱讀原則。
關注字詞與文本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字詞教學的內(nèi)涵與外延是很豐富的,它與文本的解讀息息相連。在文本的解讀中,它既可以穿針引線,上連下綴,又可以解釋內(nèi)涵、充實解讀。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這樣的關鍵詞語,以作為文本的切入點,不僅僅解讀詞語的語表之意,還要深入挖掘詞語文本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激活詞語,使文本的解讀變得飽脹起來。案例中,老師把詞語教學和水的變化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學生讀正確了,水娃娃就變成了“雨點”;學生又讀正確了,水娃娃就變成了“雪花”……在這樣的讀與變化中,加上教師的貼圖板畫,孩子們親歷了水的變化,又讀準了字音。
只有當識字對兒童來說變成一種鮮明的、激動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滿了活生生的形象、聲音、旋律的時候,讀寫教學的過程才能比較輕松。要讓兒童牢記的東西,首先必須是有趣的東西。
回歸閱讀體驗的真實
曾經(jīng)有位專家提出:“掌聲雷動的課并不一定是好課;環(huán)環(huán)相扣、天衣無縫、一帆風順的課不一定是好課,磕磕碰碰、一波三折、柳暗花明的才是好課……”這些話告訴我們:真實是課堂的生命,教學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樸實、扎實。
真實的課堂應該面對學生真實的認知起點,展現(xiàn)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去真實地進行語文學習,最終讓每個學生都有所發(fā)展。教師通過設置認知沖突,似海浪般不斷地推動學生走進文本,走進文本……讓每個孩子與淺水洼里的小魚一起,經(jīng)歷了被困的煎熬,并為小魚的命運擔憂。
回歸閱讀教學第一課時的真實、扎實、樸實;回歸閱讀教學第一課時的常態(tài)課堂;回歸閱讀教學第一課時的生本課堂。它不是一個浮華的形式;不是老師凌空蹈虛的渲染,也不是空谷吶喊。它緊貼文本的語言,沒有太多理想化的東西,它只有“真目標”“真過程”“真體驗”,只有教師的“真組織”“真指導”“真對話”。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群賢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