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長春工程學院水利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副教授。吉林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優(yōu)秀教師、教書育人楷模、高校系統(tǒng)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標兵,長春市師德標兵,長春工程學院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標兵、“三育人”標兵。
“我熱愛黨的教育事業(yè),決心為此貢獻自己的力量”?!詮埼摹蹲詡鳌?/p>
出了名的“小才子”
張文,1955年出生在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查干花鄉(xiāng)的農(nóng)村,地處松嫩平原南部,這里有享譽中外的旅游圣地查干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張文的父母都是善良、淳樸的農(nóng)民。他有兩個姐姐、一個妹妹。在良好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下,他自幼聰穎好學,是當?shù)赜忻摹靶〔抛印薄?962年,張文上了小學。雖然這個時候的他聰明伶俐,但也不乏小男孩的頑劣,很多人兒時的玩性,在他的身上都能找到似曾相識的影子。到小學四年級時,小張文被一名中師畢業(yè)的楊志文老師徹底吸引和征服了,小小少年萌發(fā)了刻苦學習、成為像楊老師那樣的人的志向。于是,在這位啟蒙老師的諄諄教導下,他開始如饑似渴地學習。小學、初中、高中一路走來,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1972年高中畢業(yè)后,他成為前郭縣查干花中學一名高中民辦教師,他開始為成為像楊志文老師那樣的人而默默地努力著。三年的中教經(jīng)歷,使他對黨的教育事業(yè)有了初步的認識,他開始認識到一個人、一名好老師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多么的重要!
注定一生的選擇
由于張文在中學教學中的優(yōu)異表現(xiàn),1975年他被組織上推薦到長春水利電力學校(長春工程學院前身)學習,修水利工程專業(yè)。由于他刻苦學習且成績優(yōu)異,畢業(yè)分配時,組織上希望他留校任教。兒時的夢想、三年的民辦教師經(jīng)歷,使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教師這一神圣的職業(yè)。每當談到這一經(jīng)歷時,張文總是謙虛地說:留校后明顯感覺到掌握的知識太少,工作不能勝任。所以,他時刻抓住每一次學習提高的機會來努力充實自己,邊實踐邊提高。
1978年,張文被學校選送到大連工學院(現(xiàn)大連理工大學),進行了為期一年半的學習深造,比較系統(tǒng)地學習了《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鋼筋混凝土結構》等四門專業(yè)課,科科考試成績優(yōu)秀。他的出色表現(xiàn),贏得了老師們的贊賞。在進修期間,他就被破格選拔擔任本科生《結構力學》和《鋼筋混凝土結構》兩門專業(yè)課的輔導教師,在大學的講臺上初試身手。1982年他考入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函授本科學習,1987年考入河海大學助教班學習。由于上世紀80年代外語學習熱剛剛興起,他利用業(yè)余時間報名參加長春廣播電視大學學習英語,通過兩年艱苦不懈努力,取得了英語單科結業(yè)證書。到80年代后期,計算機熱剛剛興起時,他又廢寢忘食地學習起《FORTRAN及BASIC語言》。進入21世紀后,他開始自學UTOCAD,為獨立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做了大量的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2年,張文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河海大學結構工程統(tǒng)招碩士研究生。37歲的他再一次坐在了知識的講堂上。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張文深知時間的寶貴、知識的重要,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辛苦,順利完成了碩士研究生論文,并獲得設計、答辯優(yōu)秀評估。1995年,當他躊躇滿志地研究生畢業(yè)時,國內(nèi)許多知名的工程領域大公司向他拋出了橄欖枝,但他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回到長春水利電力高等??茖W校繼續(xù)任教。那么,是什么力量讓他做出了當時令很多人匪夷所思的選擇?張文坦誠地說道,是他對黨的教育事業(yè)的無限熱愛,是他對母校的無限牽掛,是他對學生的無限關愛……1990年,張文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成為一名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張文終于實現(xiàn)了為之努力、奮斗了20年的夙愿。
頑強與病魔抗爭
90年代中期,碩士研究生在??茖W校中,應該是那種鳳毛麟角的緊缺人才。正當張文滿懷信心地投入教學工作時,無情的病魔正在侵蝕著他的身體。長期的奮斗、奔波,加上不規(guī)律的生活,使他患上了嚴重的胃炎。每當偶爾的病痛發(fā)作,他都靠著堅強的毅力咬牙堅持了下來。1995年8月,不間斷的陣痛使他再也無力堅持,執(zhí)拗不住家人的苦苦哀求,他住進了醫(yī)院。結果,醫(yī)生的診斷使他的親朋、同事、學生大驚失色,確診胃癌,生命進入倒計時,主刀大夫曾有“生命還有半年時間”的斷言。親人、朋友的善意欺瞞,最終沒能逃過張文的眼睛。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輾轉反側,夜不能寐。他并非懦弱,而是心有不甘,難道正值當打之年的他就這樣倒下了嗎?難道生命就要這樣結束了嗎?課程還沒有講完,學生的畢業(yè)論文還等著他去輔導,論著還在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中……不行,要堅強地活下去!手術、化療把他折騰得骨瘦如柴,他開始頑強地與病魔抗爭,開始與生命時間賽跑。手術、化療期間他撰寫了三篇論文并公開發(fā)表。身體還在極度虛弱的他一方面積極配合醫(yī)學治療,另一方面在身體不允許他走上講臺時,他選擇在實驗室做一些基礎性的工作。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半年后他又活躍在了他那心儀已久的三尺講臺上,創(chuàng)造了醫(yī)學“神話”。
屋漏偏逢連夜雨。正當他再次投入自己所鐘愛的事業(yè)時,1999年他又被查出患有糖尿病,這對于原本就身體虛弱的他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是選擇向命運低頭,還是奮起向病魔抗爭?為了他鐘愛的教育事業(yè),張文勇敢地選擇了后者。迄今為止,他已與病魔抗爭了整整17個年頭。張老師動情地說:“我知道我比同齡人少活十幾年、二十幾年、甚至更多,我要在有限的時間里更加努力地工作,多做些有益于國家、學校、學生的事情?!?/p>
孜孜以求三尺講壇
病魔是無情的,但張文對事業(yè)的堅持是執(zhí)著的。他在水利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一次教師大會上保證:“我一定要把我講授的《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學》課程建設成學校優(yōu)秀課,力爭建設成省級優(yōu)秀課!”語言鏗鏘,擲地有聲。經(jīng)過幾年的建設,《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學》課程2007年被高票評為校級優(yōu)秀課。
在張文的心目中,講好每一堂課是他的任務,培養(yǎng)好每一名學生是他的職責。他認真把握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從備課開始,即使是自己已講授過多次的課程,不管多么熟悉,每次上課前他仍要默寫一遍講稿,精心準備課后的思考題和練習題,力爭把每一節(jié)課講得透徹、明白、精彩。他精心構思講課環(huán)節(jié),對于圖形復雜、學生理解難度大的授課內(nèi)容,他提前進入教室在黑板上徒手畫圖,力爭節(jié)約時間,把更多的時間用于講課,提高授課容量,提高教學效果。對學生的作業(yè),不管多累、病多重,他堅持全批全改,寫出批改意見,認真審視每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及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即使在有病住院期間,他也總是懷揣著教學日歷,在病床上堅持備課、批改作業(yè)。為了按時給學生上課,他多次當“逃兵”,堅持上完課再到醫(yī)院打針。有時身體虛弱,體力不支,必須多餐少食,他就利用課間休息時間用餅干來補充能量。
在幾十年的教師生涯中,張文的教學質量一直都很突出。每一次教學質量評比、每一次督導組聽課,他的教學質量都獲得了好評。在學校開展的師德建設活動月中,他被學生評選為最受尊敬的教師。他撰寫的《水工鋼筋混凝土構件設計步驟例題及程序》專著,已經(jīng)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被中國國家圖書館和許多大學的圖書館收藏,為學校爭得了榮譽。最令人稱道的是,張文同志自患病以來,他沒有因病、因故停換過一次課,他把滿腔的熱情獻給了他鐘愛的教育事業(yè)。
熱愛生活的人
張文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他的血液里始終流淌著愛……
張文愛他的母親。父親病逝后,他把老母親接到了長春,然而在農(nóng)村生活慣了的老人在城市生活不習慣,無奈之下他又把老人送到了鄉(xiāng)下?,F(xiàn)在老人已經(jīng)94歲高齡了。每逢節(jié)假日他一定要到鄉(xiāng)下看望母親,寒暑假他親自把老人家接到長春家中盡享天倫。對此,張文驕傲地說:“別看我50多歲了,在我母親的眼中我永遠都是個孩子?!?/p>
張文愛他的兒子。兒子張正一,1981年出生,大學畢業(yè)后在吉林省松遼委工作,現(xiàn)已成家并有了自己的兒子。張文談起他的兒子時一臉的自豪,他說:“孩子懂事、上進、聽話,在單位很受領導的器重和同事的喜愛,不用我操心?!睆堈徽勂鹚母赣H也是一臉的自豪和驕傲,他說:“我爸爸待人誠懇,視學生如同己出,幫助他人傾其所有。我爸爸對工作一絲不茍,勤勉努力,是我學習的榜樣!”張文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現(xiàn)在四世同堂,小孫孫縈繞膝下其樂融融。
張文愛他的同事。由于身體的原因,張文老師這幾年科研一直上不去,心里很著急,但力不從心??!他說過:我要把我這些年積累的教學經(jīng)驗無私地奉獻給年輕人,發(fā)揮老教師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每當有新教師到來時,他都要擬訂一份傳幫帶計劃。從聽課開始,幫助他們糾正教態(tài),思想上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教育他們要熱愛教育事業(yè),因為只有愛一行才能專一行。張文說,在教研室我的教案是公開的,供青年教師隨時參考。學院里的中青年骨干教師劉春友、胡碩等都是張文親自帶出的徒弟。劉春友說:“我從實驗員成長為一名合格的任課教師,是張老師一手帶出來的,沒有張老師就沒有我的今天?!焙T動情地說:“我從張老師身上學到的是嚴謹、敬業(yè)、奉獻?!睂τ谕潞屠蠋焸兊馁澰S,他都平淡地說:“我獲得的榮譽不是我個人的,它屬于集體,屬于長春工程學院?!?/p>
張文真誠地愛著他的學生。在學生們身上,張文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張文自豪地說:“在和學生的交流過程中,其實我自己也是受益者。大學生的青春與奔放深深感染著我;他們略帶稚嫩的思維使我年輕;他們活潑好動讓我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延續(xù)著我年輕時的夢想?!被疾≈|與健康之人,無論是精力上還是體力上,都有很大區(qū)別。多年來,他記不清有多少次幾乎暈倒在講堂上,也記不清有多少次下課回家后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他說:“在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我體驗到了人生的價值,收獲了快樂和充實。我應該實實在在地感謝我的學生們,是學生讓我看到了生命的價值,我作為一名教師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