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金燕
【摘 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滲透東西方文化差異,讓學生充分體驗,并經(jīng)常鼓勵表揚學生,讓學生能有興趣、有自信的學習英語?!队⒄Z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英語教學中,應努力倡導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建構(gòu)知識、提高語言能力,而且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探究等活動方式,完成任務和實現(xiàn)目標?!比鹗拷逃遗崴固┞妪R主張:必須將學生從課堂中所學到的感覺和印象,轉(zhuǎn)化成為學生自己的觀念,再表現(xiàn)出來。而這種學習活動,不僅能夠激活學生認知上的知識,更能夠激活學生身體上的全部感覺器管,是知情合一的學習。
【關(guān)鍵詞】東西方文化;差異;身臨其境;學習英語
一、教學中,教師要有機滲透異國文化知識
文化通過語言表現(xiàn)出來。為了使學生能準確、地道地使用語言,就必須讓學生們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因勢利導,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
(1)引導學生既要學習英語知識,更要了解西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如:我跟學生說“How are you?”時,一開始他們只是簡單的說“Im fine.”然后我就跟他們說英語國家人們的一種思維方式:他們不管你是否真正幫了他們的忙,沖著你對他們的熱情真摯的心,他們會說“Thank you!”表示感謝。并引導學生要學學外國人的那種思維方式,學學他們的禮儀,學會多說 “Thank you!”
(2)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正確使用語言,有意識地滲透中西文化差異。教師不但要注意語言知識的正確性,而且還要重視語言運用是否恰當。應有意地展示兩種交際文化的共性和差異,使學生逐步培養(yǎng)這種跨文化意識,加深對異族文化的理解。
二、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一切資源,讓兒童體驗生活
小學英語課本多以對話為主,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我不是簡單地讓學生捧著書本朗讀對話,而是鼓勵學生根據(jù)課文的語言材料,結(jié)合生活實際,進行加工和再創(chuàng)作,使所學的知識得到鞏固和運用。
(1)創(chuàng)設情景,體驗生活。如根據(jù)需要,開展情景教學,讓學生在不露痕跡的體驗氛圍中,從不同角度感受課文內(nèi)容。如,學了foods后,我利用學生們的生活經(jīng)驗——都去過肯德基,在教室里擺開了架勢,讓一生扮演服務員,兩三個學生去肯得雞吃東西,使他們在逼真的情景中觸景生情,見情思意。
(2)自主參與,體驗生活。學外語就像學游泳一樣,學生必須泡在水中,而不是偶爾沾沾水;學生必須潛入水中,并感到得其所在;這樣,他最后才能夠像一個熟練的游泳者那樣樂在其中。"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由學生自己收集資料,自主設計語言情景,自編、自導、自演,充分發(fā)揮他們共同討論、交流的主體意識。如:在學習了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等問題后,由各小組自主設計會話內(nèi)容,展開對話表演。有些小組自制了面具,營造了新朋友見面的情景,避免了假交際現(xiàn)象;有些小組模擬病人去醫(yī)院看病,醫(yī)生寫病歷時的情景,融合了生活內(nèi)容等。各小組構(gòu)思巧妙,表演引人入勝。
(3)大膽創(chuàng)作,延續(xù)兒童的體驗。平時在布置回家作業(yè)時不搞“一刀切”,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布置一些開放性作業(yè)。如:在學了My new room后,鼓勵學生寫英語小作文,描述自己的房間。雖然篇幅短小,但能足以體現(xiàn)各自的特點。這樣,學生在體驗中參與,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鞏固所學知識并得到新的體驗。
三、教學中,教師要適時、適當?shù)墓膭畋頁P學生
(1)創(chuàng)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隨時關(guān)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把趣味性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隨時培養(yǎng)、保持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像“蘸滿甜蜜的果醬”。如在學習My new room時,在學完句型There be后,我穿插了一個flash游戲,讓學生邊玩邊練此句型。孩子們興趣濃厚,在后面的課堂教學中我明顯感覺他們掌握的很好。
(2)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讓兒童體驗自信?!墩n標》說: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而自信心是學生自我肯定的一種積極情感。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保護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并創(chuàng)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機會。因此在教學中應實施因材施教法。
(3)創(chuàng)設一切可能的機會,讓兒童體驗成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因而,在評價學生英語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強弱、成績的好差與否時,都不能簡單的以合格與不合格為界限,而因考慮到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水平上是否有提高。如果學生在學習中不斷進步、發(fā)展,就應該獲得肯定與承認。特別是對于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更應堅持以鼓勵為主。在平時的課堂中我總是不斷地用“Well done!”“Perfect!”“Wonderful!”去鼓勵他們 ?!安磺笕巳顺晒?,但求人人進步”這是我所追求的一種境界,也是我進行評價的目標與尺度。
教無定法,無論我們采用哪種教學手段,我們的共同目標都是使學生學會認識、學會生活、學會做事、學會生存。而讓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親身感受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正是實現(xiàn)減負增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目標,也使我深信:我能更好地教學生學好英語。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英語教學中學生主體參與性研究》.華蕓
[3]《體驗性學習的嘗試》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