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
據(jù)消息人士透露,富士康科技集團正打算結束在中國大陸的零售業(yè)務,準備把重心轉向電子商務在線銷售,同時,業(yè)界又傳出飛虎樂購正處于清算階段,準備關門大吉。一頭大笨象又開始了艱難的轉型之路,改革、流血、前路漫漫。
相關市場數(shù)據(jù)顯示,富士康此前與德國零售商麥德龍合作開設的萬得城商店一直處于虧損狀態(tài),加之其主營消費電子產品,莫說與蘇寧、國美相抗衡,它甚至連太原市的青龍電腦城都比不過,轉型電子商務也實在是無奈之舉。事實上,早在2009年,郭臺銘就斗志昂揚地宣布進軍電子商務和家電零售領域,不僅迅捷地成立了事業(yè)群電子商務事業(yè)處,還在短時間內集合了電子商務和傳統(tǒng)銷售領域的各類人才,飛虎樂購同年在集團內部上線。
一切剛有點起色之后,郭臺銘又向全世界放出狠話:富士康斥資百億元新臺幣,進軍大陸家電零售業(yè),計劃未來兩三年內,將在全國打造1萬家以上的家電渠道連鎖店,曾被歷史記載的被稱為“萬馬奔騰”的偉大計劃如今卻已時過境遷,我們已無力吐槽三年內的一萬家店,現(xiàn)在回頭看看“萬馬奔騰”,簡直有點可笑,但對于真正偉大的人來說,只有說出來讓人發(fā)笑的理想,才值得去追求與付出,即便跌倒了,姿勢同樣豪邁,這就是傳說中的魄力和膽識。
郭總顯然就是全球商界的偉人,而且也是膽識的經典代表,他揮一揮手,鄭州航空港區(qū)的大片棗林變身全球最大的iPhone生產基地,逾20萬的河南人民終于能搬著行李返回家鄉(xiāng)……因此,本次富士康再度爆出進軍電子商務后,還是引得業(yè)內人士的一番大討論。
飛虎樂購 非著名電子商務網站
如前文所述,郭總2009的豪言最直接的產物就是幾家門庭冷落的實體店和一個非著名的電子商務網站——飛虎樂購,尤其是后者,相比于打成一鍋粥的著名中國電商,飛虎樂購在江湖上連個番號都沒有,筆者用搜狗輸入法甚至都打不出它的名字。
飛虎樂購成立之初,先是作為富士康內部員工福利性購物平臺,從一開始就有了80萬的土著注冊用戶,曾幾何時,飛虎樂購是富士康高管最討厭的網站,只因員工總愛在上班時間偷偷摸摸購物。背靠全球最大消費電子產品代工廠,主營的又是3C電子產品,任憑誰都會知道,郭臺銘想借助與戴爾、諾基亞,甚至是蘋果的先天人脈關系來獲取低廉電子產品,事實上,郭臺銘在清華演講時就曾說過:消費者想買一臺電視,我就在工廠里非常方便地做出來,不僅質量有保證,還省去了大量物流、渠道的成本,這是我們最大的優(yōu)勢,但事與愿違,“戴爾們”沒有給飛虎樂購采購員任何的價格優(yōu)勢,他們只能去二、三級以上的渠道商拿貨,這使得富士康員工只能看著剛從車間里送出去的iPhone4S瞬間升至天價,原本想借助渠道優(yōu)勢彌補電商經驗不足的飛虎樂購,被狠狠地給了一悶棍,兩年內都無法清醒過來。
除了電商經驗積累不足和淡化的渠道優(yōu)勢之外,飛虎樂購沒能同阿里巴巴、京東站到一起拼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飛虎團隊沒有強烈的品牌意識,更確切地說,衍生于全球最大代工廠,讓他們的運營不可避免地沿襲了富士康“低調賺錢”的策略。掌舵人杜家濱先生可能是電子商務領域最低調的董事長,他不會半夜不睡覺連吐20噸“微口水”以求獲得關注,也不會跑到《非你莫屬》談談人生理想,聘一個月薪2500元的美女職員,而后拼命地讓張紹剛播幾條69同城的廣告;在微博大行其道,消費者見異思遷的時代下,飛虎樂購打不出名堂,也只能賠本賺點內部員工的吆喝,每天下班后,園區(qū)內自提點熙熙攘攘的人群背后是飛虎員工的一把辛酸淚。
加之,時常被爆出管理人員意見分歧,最高主管遭遇架空,團隊戰(zhàn)斗力不足等負面新聞,消息人士終于坦誠,這個非著名電商終于要壽終正寢,雖然這個消息還停留謠傳層面,但自2012年開始,飛虎樂購的流量一直走下坡路,或許,關掉是其重生的唯一選擇。
優(yōu)勢何在 郭臺銘能否扭轉乾坤?
先有富士康欲將重心轉向電子商務,而后又爆出旗下電子商務網站飛虎樂購正面臨清算的消息,這看上去非常矛盾,事實上,郭臺銘很多時候就是惡魔與天使的化身,高層們都忌憚與他開會,同時又不得不對其高山仰止,他的人格魅力實在太過誘人。
其實,仔細分析之后,飛虎樂購的慘敗并不足以打擊到富士康,而且從長遠來看,郭臺銘絕對有可能轉敗為勝。
雖然專業(yè)電子商務人士隨隨便便就能總結出來富士康100條以上的低級失誤,而且會優(yōu)越感地諷刺他們就是外行人,但筆者要說的是,低級失誤確實能反映富士康在電子商務和零售領域的經驗匱乏,可既然是低級失誤也就意味著這些問題解決起來就相對容易,例如,業(yè)內人士嘲笑郭臺銘沒能利用好渠道的天然優(yōu)勢,戴爾們并沒有給其優(yōu)惠,但事實上,除卻蘇寧、國美還有一些頂級電子商務網站,絕大多數(shù)的人是沒有比富士康更好的渠道優(yōu)勢了;其次,富士康工廠思維和模式不適合電子商務云云,雖然整體思維不易改變,富士康的工廠模式至少還要存在100年,但要轉型則必然意味著管理層架構的重新調整,專業(yè)能力需求自然不同,所以,這個問題只要改革走在前面,也不是問題,還有就剩下一些不會做廣告之類的公關問題,相信只要郭總隨便露點魄力,消費者估計每天都能在地鐵站看到林志玲牽著一頭毛驢出來……
郭臺銘笑話式的豪言,之所以能隨時引發(fā)關注,正在于富士康有著天然優(yōu)勢,而且這個優(yōu)勢巨大到無人能敵:
第一,富士康被業(yè)界稱之為“黃金母?!?,郭臺銘創(chuàng)立富士康35年來,只有從2008年開始營收才有所下降,而且曾經連續(xù)9年蟬聯(lián)大陸出口冠軍,2011年更是有1117億美元的出口額,占整個大陸的比重達到了5.9%,CEO個人資產就曾達到了785億元。長期的資本積累是富士康進軍電子商務絕對優(yōu)勢,畢竟,中國電商只有阿里巴巴能賺錢,一些亂七八糟的企業(yè)還要靠融資7億元來顯擺。要知道,富士康單就在鄭州進行了小幅度地流水線調整就花去4-5億元,戴爾一款智能手機庫存就曾超過1億美元……
或許又會有業(yè)內人士不屑到:光有資本是做不好電子商務的,只是這種說法就好像一群屌絲對著“富二代”說道:只有跑車、房子、美女、別墅、體面工作,2000萬的存款,是不會幸福的。
第二,2011-2012年是中國電子商務飛速發(fā)展的兩年,任何企業(yè)錯過這兩年的高峰都是巨大的損失,連零售大佬蘇寧都不得不慌忙補課,富士康這個后進生更是要付出很大努力。但我們不能回避一個事實就是現(xiàn)在的電子商務還沒能捏造出一種讓消費者滿意的客戶體驗,價格戰(zhàn)作假、物流送貨不及時,還有非誠信經營等等,但這些基本的從業(yè)素質正是大企業(yè)的天然優(yōu)勢,富士康的品牌就是服務+質量,太多的高管因周末要陪客戶去平遙古城玩耍,連找小三的機會都放棄了,客戶是上帝在富士康這種代工廠里已然演繹到極致。
第三,與政府關系良好,也是郭臺銘力挽狂瀾的殺手锏。最近,頻頻爆出淘寶店鋪偷稅漏稅的消息,表明了,領導終于眼紅電商行業(yè)的利潤了,現(xiàn)在99.99%的電商燒的是投資者的錢,未來政府可能會更深層次地影響電子商務的發(fā)展,再過2~3年必然有全面系統(tǒng)性的法律法規(guī)出臺,而到那時候,現(xiàn)有電子商務的一些行業(yè)積累必然遭遇重創(chuàng),甚至付之一炬,顯然,能讓山西省長親自送餃子的郭臺銘,并沒有這個煩惱,事實上,他也是最能懂得如何適當遵守法律的大玩家。
基于以上原因,筆者認為,富士康轉型電子商務不會一帆風順,但也絕不是業(yè)內一致看衰的下場,或許,它真的會成為中國電商的一匹黑馬,不,是一匹黑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