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富祥 田明
[1]高高的個子、清瘦黝黑的臉、滿頭的白發(fā),衣著樸素,這是毛守海給人的第一印象。
[2]1978年,毛守海高中畢業(yè),懷著青春的夢想來到甘浚鎮(zhèn)東寺村小學當了一名民辦教師。那時候,民辦教師的待遇很低,幾十元的工資他拿了19年。1997年,才通過考試轉(zhuǎn)為公辦教師。
今年已56歲的毛守海每天六點準時起床,在學生還沒到校前,他就把兩畝大的校園打掃得干干凈凈,然后到校門迎接孩子。
[3]2007年,毛守海被調(diào)到甘浚鎮(zhèn)龍家坡村教學點,成了這個教學點唯一一位老師。學校只設一二年級,還是隔年招生。5年時間,毛守海老師帶了三批學生,送走了14個孩子。
[4]毛守海說,娃再少也得認真?zhèn)湔n、上課。別的老師一個班有三四十個學生,我就教幾個,落下一個,心里就不舒服。
[5]毛守海說,他家有“三口鍋”,一口鍋在學校,一口在家,另一口在兒子單位。我們都可以想到,每一口鍋都有架設的理由。
[6]毛守海家離學校較遠,只有周末回去幫老伴干些農(nóng)活。有人勸他想辦法調(diào)到離家近一點的學校,可毛守海說,這里比較偏遠,年輕教師耐不住寂寞。我也想過調(diào)動的事,可是張不開口,我拿的是國家的工資呀。其實,他是心里裝著學生。
[7]有時候,晚上學校停電了,在空曠、靜謐的校園里,透過窗戶,總能看到蠟燭微弱燭光下的孤影。
[8]真正的孤獨,是要有境界的;真正的寂寞,是有資格的;真正的樸素,是有內(nèi)涵的,真正的堅守,是要有韌性的。不是嗎?毛守海所堅守的,不就是自己的良心與對一個個懵懂孩子的責任嗎?毛守海所守望的是祁連山下鄉(xiāng)村教育的美麗夢。